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肺部轉移瘤CT分析

肺部轉移瘤CT分析

讀者信息: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人民醫院 初艷龍

所讀書籍:《胸部CT診斷》

原著主編:趙麗琴、李銘

轉移瘤

1.臨床概述

肺是轉移瘤的好發臟器。原發惡性腫瘤向肺內轉移的途徑有血行轉移、淋巴道轉移和腫瘤直接侵犯,以血行轉移最為常見。乳腺、結腸、腎臟、子宮及頭頸部是最常見的原發腫瘤部位,其中以絨毛膜癌、骨肉瘤、睾丸腫瘤、黑色素瘤、尤文氏肉瘤和甲狀腺癌最多見。向肺內直接轉移的原發腫瘤多為胸膜、胸壁及縱隔的惡性腫瘤。肺轉移瘤初期無任何癥狀。後期的臨床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胸悶、咯血和胸痛等。

2.CT表現

血行轉移:瘤栓到達肺小動脈及毛細血管後,浸潤並穿過血管壁,在肺周圍間質及肺泡內生長,形成肺轉移瘤。a.病灶分布以中下肺和肺外圍多見,可達胸膜下最邊緣的肺組織;b.腫瘤75%以上多發;c.空腔腫瘤結節大小不一,小的可呈粟粒樣,甚至更小,互相融合。d.輪廓清楚銳利。e.結節伴出血時出現暈輪征,有略高密度影環繞結節,病變邊緣模糊。

淋巴道轉移:腫瘤細胞穿過血管壁侵入周圍淋巴管,形成多發的小結節病灶,常發生於支氣管血管束周圍、小葉間隔及胸膜下間質,並通過淋巴管在肺內播散。

a.自肺門向肺內放射狀排列的線狀或索條狀陰影,外圍紋理增粗,尤以兩下肺多見;

b.小葉間隔呈串珠狀改變或不規則增粗,可見小葉間隔線,以Kerley線最為普遍且易於觀察;

c.小結節主要分布在末梢支氣管、血管周圍,呈串珠狀;

d.胸腔積液,癌性淋巴管炎常是胸腔積液形成的重要機制,胸腔積液的出現是提示癌性淋巴管炎的重要徵象;

e.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腫大。

3.鑒別診斷

結節狀肺轉移瘤需與肺結核、肺炎、真菌病、膠原病、肺塵埃沉著病、結節病等鑒別。

淋巴道轉移的支氣管血管束均勻增粗,需與間質性肺水腫鑒別,支氣管血管束及小葉間隔結節狀增粗需與結節病鑒別。

雙肺多髮結節轉移灶應與粟粒型肺結核及結節病等鑒別。

a.粟粒型肺結核臨床表現為全身中毒癥狀,常見低熱、盜汗、乏力、食慾缺 乏和消瘦等,早期肺內病灶大小、密度及分布都比較均勻,晚期粟粒狀密度增高影常有融合的傾向,部分病灶可見鈣化,易與肺轉移灶鑒別。

b.結節病兩側肺門淋巴結對稱性腫大,常伴縱隔淋巴結腫大,肺內病變表現為支氣管血管束增粗、邊緣不規則或結節狀,周圍可有大小不等結節狀影。輕者可無癥狀,臨床癥狀與影像學表現常不相稱。

版權聲明

本微信平台屬於個人公益性醫學影像類學習平台,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所有轉載視頻只用於基層教學使用,且明確註明授課專家姓名,不希望被轉載的原作者及老師可與我們聯繫,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影之窗 的精彩文章:

肺淋巴瘤的CT分析
CT/MR影像診斷基礎-消化系統

TAG:醫影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