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肺水腫和肺栓塞CT分析

肺水腫和肺栓塞CT分析

讀者信息: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人民醫院 初艷龍

所讀書籍:《胸部CT診斷》

原著主編:趙麗琴、李銘

肺水腫

1.臨床概述

肺水腫包括間質性肺水腫和肺泡性肺水腫。

間質性肺水腫:水腫液聚積在肺間質內;臨床癥狀有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

肺泡性肺水腫:過多的液體積聚在終末氣腔內;典型表現為嚴重呼吸困難、咳粉紅色泡沫痰。

2.CT表現

間質性肺水腫:小葉間隔增厚,尚光滑,支氣管血管束增粗,胸膜或葉間裂增厚。

肺泡性肺水腫:

a.中央型分布:以肺門為中心,兩肺中內帶對稱分布的大片狀實變,稱為蝶翼征。常見於心源性及腎源性肺水腫患者。也可表現為磨玻璃密度病灶,瀰漫性分布或以小葉中心性分布。

b.瀰漫型肺水腫:瀰漫分布於兩肺內的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密度及實變影,大小和密度不等,可融合成大片狀陰影,可見空氣支氣管征。

c.局灶性肺水腫:肺泡性肺水腫所產生的陰影呈局限性,以右側多見。與心臟疾病患者傾向於右側卧位和心臟增大壓迫左肺動脈,使左、右肺血液量不同有關,也可見於限局性的肺動靜脈閉塞性病變。

3.鑒別診斷

間質性肺炎:肺水腫患者的病變多位於雙肺的對稱性下垂部位,小葉間隔增厚更明顯,動態變化快;心源性肺水腫多伴有心臟增大和胸腔積液,利尿後癥狀減輕。

成人型呼吸窘迫綜合征:指嚴重損傷如休克、嚴重創傷及重度肺感染時發生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RDS肺內病變呈周邊分布,心影無擴大;心源性肺水腫呈肺門周圍分布,心影擴大。治療後反應亦不相同,ARDS吸氧後無明顯改善,對利尿劑反應差,而肺水腫正相反。

肺炎:患者有發熱、咳嗽癥狀;肺水腫患者則表現為胸悶、憋氣,嚴重者可出現發紺、咳粉紅色泡沫痰等癥狀。肺炎病變局限於一個肺葉或肺段內,胸腔積液大多在患側;而肺水腫肺內病變大多雙側對稱分布,範圍較大,常出現雙側胸腔積液,心源性肺水腫常合併心臟增大。

肺動脈栓塞

1.臨床概述

肺動脈栓塞是肺動脈分支被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後發生的肺循環障礙疾病。常見的栓子源於下肢深靜脈血栓,風濕性心臟病及原發於肺動脈的血栓也可引起肺動脈栓塞。此外還可見脂肪、腫瘤栓子及氣體栓子等。患者起病急,臨床表現為突發的呼吸困難和胸痛、咯血、眩暈等癥狀,嚴重者可引起低血壓休克或死亡。

2.CT表現

CT平掃

肺缺血:當肺葉或肺段動脈栓塞時,相應區域內的支氣管血管束減少或消失,肺野透過度增加;肺動脈異常:雙側多於單側,右肺多於左肺,下肺多於上肺,較大肺動脈栓塞可顯示為肺動脈主幹及分支內異常密度灶。 病變的肺動脈因血栓嵌頓而增粗,其遠端血管因血流減少而變細;心影增大,以右心室增大為主,伴有肺動脈高壓;可合併肺梗死,表現為肺外周胸膜下密度均勻的楔形病灶,尖端指向肺門;馬賽克征:肺內灌注不均勻,表現為正常的肺組織代償性高灌注與栓塞所致相應肺組織灌注下降相間存在;胸腔積液。

CT增強掃描

肺動脈內的充盈缺損或截斷:擴張的肺動脈內可見條狀或不規則形狀的充盈缺損區,CT值低於強化後的血液。

a.中心性充盈缺損:表現為充盈缺損位於管腔的中央,周圍見對比劑充盈,即雙軌征。

b.偏心性充盈缺損:表現為偏於管腔一側的不規則充盈缺損,一側為對比劑充盈。

c.附壁充盈缺損:表現為充盈缺損緊貼著血管壁。

d.完全閉塞性充盈缺損:表現為血管腔截斷,相應區域肺血管分布減少。

陳舊血栓與新鮮血栓

a.陳舊血栓呈半月形凹陷充盈缺損,或附壁-壁不規則,約10%伴鈣化。

b.新鮮血栓膨鬆呈中心凸出充盈缺損,出現雙軌征、漂浮征、蜂窩征

版權聲明

本微信平台屬於個人公益性醫學影像類學習平台,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所有轉載視頻只用於基層教學使用,且明確註明授課專家姓名,不希望被轉載的原作者及老師可與我們聯繫,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影之窗 的精彩文章:

慢性血吸蟲性肝病

TAG:醫影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