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首《落花》,看李商隱的壯志難酬、憤懣落寞!

一首《落花》,看李商隱的壯志難酬、憤懣落寞!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他勤於創作,《唐詩三百首》中他創作的詩歌的數量位列第四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非常欣賞李商隱的作品,樂天居士曾經有過這樣的言論:「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意思是說「我死後,轉世能當你的兒子就夠了。」可見白居易對李商隱文學才華的賞識以及器重。可惜李商隱一生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懷未曾開」就是對他的一生的精確概括。

因為李商隱的詩文風格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的風格非常相近,而且這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因此他們三人的作品並稱為「三十六體」。雖然在社會意義上,他的作品無法與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相提並論,但是他卻憑藉自己自成一家的風格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其實,喜歡讀李商隱詩歌的後世文人比喜歡讀李白、杜甫更多——從晚唐的韓偓等人到宋初的西昆派詩人,再到清代的黃景仁、龔自珍,在詩風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響。

此外,唐宋的婉約派詞人,明清的許多愛情劇作家,也都樂此不疲地向他學習。 特別是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為代表的愛情無題詩,文學價值就十分巨大。雖然他的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文學成就也非常高。但是他的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讓人難以理解具體的含義,因此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說法。

李商隱的才華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牛李黨爭」的相互傾軋以及陰差陽錯的遭遇使得他沒有得到重用。 因為這種遭遇而鬱郁不得志的他內心萬分痛苦抑鬱,憤懣苦悶的愁緒凝聚在他的心頭。我們能從下面這首《落花》發現他內心的愁苦: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唐代 李商隱《落花》

這首詩歌李商隱寫於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當時飽受「牛李黨爭」的折磨的他賦閑居住在永業。李商隱在這首詩歌中借花喻己,托物言志,詩中的感傷情緒十分濃重。 首句開門見山,直接描寫飄零的落花。這飄飄揚揚的落花其實早就有了,但是直到等到客人都走了,作者才從渾然不覺的狀態中驚覺飄飄洒洒的落花的存在。面對這無人問津的落花,作者內心的孤寂惆悵頓時油然而生。他甚至覺得這飄零的落花和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其實表現了境遇不順時他內心的落寞清苦以及想到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軌跡後的哀傷悲苦。 接著他從頷聯從時間和空間上寫落花——「參差連曲陌」,從空間上寫落花隨風飄舞,紛飛在曲折的田間小路上;「迢遞送斜暉」從時間上寫這飄揚的落花連綿不斷,無休無止。「斜暉」暗示著作者此時的不平靜,整個場景沉浸在一種沉重晦暗的感覺中,通過這種獨特的凄涼景緻來側面烘托作者的愁緒與悲苦。李商隱內心的愁緒通過凄涼的景象更加具體化。

「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這個道理。讀者也能夠從這句描繪出的意境中感受出他內心不幸境遇中的寂寞愁苦以及辛酸無奈。 頸聯「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則是寫美好的春天逐漸逝去時不忍全部清掃落花的「斷腸」痛感,這其中更夾雜著悲苦之人面對凄涼落花景緻時的獨特感覺。「眼穿仍欲歸」,則表達了作者對這美好事物的珍重與執著,其實這也是他對自己滿腔的才華的珍視。

尾聯「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其實有著雙關的意味,一方面是表達出對美麗的花朵裝飾燦爛的春天卻不得不凋零的結局的痛惜,又有對自己壯志難酬和懷才不遇的傷感。這裡巧妙的「象徵」手法,將作者空有一腔報國熱血卻被不幸的命運折磨而一生坎坷的哀傷與惆悵表現得淋漓盡致。 文|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經緯之才」陳子昂·其一: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滄笙踏歌26-30:她果真是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蕩秋水橫波清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