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影燈下的生命保護神

無影燈下的生命保護神

《包頭晚報》(2018年4月2日) 07版刊發了

《劉耀文:無影燈下的「守護神」》

的文章

◎記者 李亞強 攝影報道

劉耀文正在查看病歷

俗話說:「開刀去病,麻醉保命」。麻醉醫師是病人手術過程中的「生命保護神」,這個不為大多數老百姓所熟悉的職業,其實在整個醫療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土右旗人民醫院,3位麻醉醫師保障著全院每月100多台手術的順利進行,今年39歲的劉耀文是其中一個。從2007年進入醫院至今,他默默地作著自己的貢獻,守護手術患者的生命安全。

2006年,劉耀文從內蒙古民族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2007年進入土右旗人民醫院,剛到醫院便被分配到麻醉科。當時科里只有3個人,沒過幾年,麻醉科主任退休,加上劉耀文,土右旗人民醫院麻醉科只剩下兩個人,而當時醫院每年的手術量在1200台左右,平均每月手術100多台。

2010年的一個晚上,正在村裡看戲的一名孕婦突然下身出血不止,家人趕緊將其送往土右旗人民醫院救治,醫院立即採取止血、輸液搶救,情況依然不見好轉,便求助包醫一附院專家前來診療。「在等待專家到來的近兩個小時內,需要保證病人的生命體征平穩,剛開始打了麻醉劑是半麻,後來病人生命體征不平穩,血壓與心率出現變化,半麻有危險,所以改為全麻。」劉耀文回憶,手術中,病人出血依然嚴重,只能通過不斷輸血保證呼吸、心跳正常,從開始搶救到手術結束,4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劉耀文一直在手術室內忙來忙去。

這樣的情況,對於劉耀文是平常之事。「我們的工作不是人們以為的打一針麻醉劑那麼簡單,我們需要保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生命體征平穩,時刻注意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劉耀文說,每次做完手術,看到病人康復,再苦再累都感覺心裡很舒坦。

2014年,一位80多歲的老人來到醫院做膽結石手術,因為老人牙已掉光,無法使用呼吸器,只能通過插管進行輔助呼吸,手術順利做完後,劉耀文叫醒老人,拔去插管。「三五分鐘後,我感覺老人自主呼吸不好,處於缺氧狀態,我只能托住下頜持續給氧,一個半小時後才把老人搶救過來。」劉耀文回憶,等到搶救結束,自己的雙手已經僵硬到失去了知覺。

2016年國慶節前後,麻醉科主任生病,科里只剩下劉耀文一個人,在連續14天的時間裡,沒有白天黑夜,沒有周末假期,他一個人承擔著整個醫院的手術麻醉工作。到第10天,晚上做完手術,劉耀文在值班室睡覺,凌晨3點,有人敲門,他起身去開門,結果暈倒在值班室門口,被人扶起緩了兩分鐘後才有所好轉。「每天都有一兩台手術,我經常晚上就在值班室睡覺,休息時間太短了。」劉耀文說。

11年的工作生涯中,身邊不斷有新人進來,也有人考到市區大醫院,但是劉耀文卻一直在堅守。「前幾年也想過考走,畢竟大醫院機會多。但是沒辦法走,麻醉科經常只有兩個人,我走了工作就沒辦法開展了。平時請假都沒辦法請,更別說走了。」劉耀文說,麻醉科的工作比較特殊,一刻也離不開人,自己平時都沒有時間陪家人孩子,兩個月才能去看一次父母。

將青春奉獻在這裡,劉耀文卻從來沒有後悔過。「現在麻醉科有三名麻醉醫師,工作比以前輕鬆一些了,我們知道自己工作崗位的重要性,所以更懂得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但是為了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能有保證,我們多付出一些也是應該的。」劉耀文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力土右旗 的精彩文章:

TAG:活力土右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