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不吐不快的話

那些不吐不快的話

「第三期」

「一不小心變成了謹言慎行的大人,越發覺得被人聆聽是一件幸事。無處安放的傾訴欲在內心翻騰,是善意的傾聽者撫平了那些翻騰而出的皺褶。」

經常會遇到一些情況,可能讓我很看不慣,或者讓我很不舒服,內心瞬間會有很多想說的話,但是苦於沒有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因此只能憋在心裡。可是作為一個說話不吐不快的人來說,憋著的確不怎麼好受。

相信大家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其實可以分成兩方面看:第一是遇到的事情真的讓你生氣或者厭煩,第二是你身邊找不到一個你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第一個情況,至少在我身邊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人際交往還是社會現象,很多問題我都看得到,只是礙於自己的面子、礙於朋友之間的關係、礙於自己的膽小,很多很多原因導致我看到了它們,深深地記在心裡,卻無可傾訴。比如,我身邊會有我不喜歡的性格的朋友,會有不會說話、不太會體貼人,做事拖拖拉拉的人,會有怎麼看怎麼不順眼的人,會有沒教養的人……太多了,可是不光是我,你真的會當著他的面堅定地說「你這個人怎麼怎麼樣不好」類似的話嗎?或者說,你會有膽量說「你這個人的xx習慣特別不好,我覺得應該改正」類似的話嗎?如果你會說,我佩服你的勇氣,但我想沒有人願意聽這樣的話,與你的語氣和用詞往往無關。在現在這個社會,你會發現很多古時候的良好美德都變了味,比如「聽從別人的勸告」「吾日三省吾身」「有過錯就要改正」這樣的行為規範,現在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人們往往的反應是:他批評我,怎麼不看看自己什麼德行,就有臉來批評我?他也有xxx不好的地方啊。你看,竟不是反思自己,而是給別人挑錯了。

還有的情況是,那個人在學校或者工作中和你關係還不錯,但你真的不怎麼欣賞他的為人,但你不便於說,怕影響了關係。就拿我身邊的一個人說吧,ta不太分得清「坦誠直率」和「沒腦子」的區別。「坦誠直率」指的是說話不拐彎抹角,非常清楚直接,但不會讓你感到難受和不舒服,往往會喜歡這個人坦誠、不隱瞞的說話方式。而「沒腦子」就很簡單了,說話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考慮措辭,往往心直口快,說出的話讓人很不舒服,也容易得罪人而不自知。ta就屬於後者,而且這樣「沒腦子」的次數還不少。周圍的人我想都心知肚明,只是不便於說出來罷了。這「不說」,往往顧及的有體面,有人情,有一種不屑於說的感覺。最關鍵的,人們往往不愛管閑事,ta是什麼樣的人自己心裡清楚就好,以後避而遠之,沒必要鬧矛盾。這也沒錯。

相信大家一定經歷過這樣的情況:不管是擠公交還是坐地鐵,總有一些不文明的人。他們或者大聲喧嘩,或者姿態不雅,或者明明不下車偏要站在門口的正中間擋路,或者下車的時候推來搡去,說不好聽點就是「急得要趕著上墳」。明明時間來得及,明明沒必要這樣做,他們卻偏要做那個鶴立雞群的一個,似乎對於被冠以「道德敗壞」或者「不文明」的稱號覺得無所謂。可是遇到陌生人,作為學生的我們往往不敢惹,可能是怕打不過,可能是招來其他麻煩,因此把氣憋在肚子里就消化了。可是社會風氣如此低下,卻什麼也管不了做不了,有時覺得自己挺弱小,又挺無奈,一種特別矛盾的心理交織在一起,讓一整天都變得喪喪的。

這些想法如果說出來一定會好很多,說不定還能找個共鳴的人一起吐槽,可是真又那麼好找嗎?你不知道對面的人會不會把你這些話說給別人聽,在背地裡說你壞話;不知道這些人會不會人前一面人後一面;更不知道這些人心裡到底怎麼想,他們或許迎合你只是為了讓談話不那麼尷尬,也許心裡已經把你列入了黑名單。知心朋友太少,能值得傾訴的人太少,才造就了現代社會人們普遍的心理觀念「憋一憋就過去了別惹事」的想法。

可悲嗎?

這篇有點長的文章我想了好久要不要這麼直接地寫,畢竟看文章的人的心理我不知道,因而小心翼翼生怕寫出來的讓某些出現在文中的類型的人看了之後在心裡默默討厭我,這不是我希望的。可我還是一意孤行要寫出來,不只是吐槽,更想把這裡當成一個可以供我和大家傾訴的地方,這裡沒有令人生厭的勾心鬥角和不聞不問,如果越長大越失去了自由說話的權利,那豈不是太可憐了。

長大了要顧及很多東西,說話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想說什麼說什麼,這是社會發展的必要。可是有一點,對於合理指出社會中存在的過錯,向社會發出自己的聲音本身沒錯,如果這個被壓制的話,那麼社會就永無進步之可能,地位高的人所了解到的永遠是美好的、片面的一面,永遠被蒙在鼓裡,這個社會想要發展,可就太難了。

——the end.

PS:本文純屬個人觀點,如果不喜歡請自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幾在野 的精彩文章:

TAG:一幾在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