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向的人真的會失去很多機會嗎?

內向的人真的會失去很多機會嗎?

期待與你相遇幾分鐘,不多不少剛剛好。

GIF

Safety Line

 Lost In Transition

Sixpence None The Richer 

00:00/04:35

2018.4.3

宜 探索幕後故事

忌 忘記他人的提醒

「你可以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但別放棄表達。」

| 維安 |

圖片作者:微博

前幾天翻看讀者留言的時候,遇到了「熟人」。

這個「熟人」是我的一個學妹,她問了一個讓我不知該怎麼回答的問題:

「安靜的人真的會失去很多機會嗎?」

這個學妹叫齊齊,她說自己是一個比較安靜的人,不太容易和人自來熟,所以很難快速地融入新的集體。

可能是性格原因吧,大部分時間都比較沉靜,沉靜到有時會給人留下冷漠的印象。

她解釋著:「我的個性在一些比較熱鬧的場合常常顯得不太合群,在一些團體面試中容易落於下風,哪怕我再真誠,相比起其他人的熱情開朗,也顯得平庸了。」

齊齊很苦惱,以前總覺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安靜的人有安靜的路,可是進入大學後突然發現:

性格內向一點的人,路真的很窄。

作為學姐,我本應該懷著鼓勵的態度簡單粗暴地告訴她「安靜與否其實並無區別」,但實際情況是——

齊齊真的是比較安靜內斂的姑娘,安靜到我雖然和她吃過飯,但現在除了她的名字,她的相貌、專業、其他都記不起來了。

那是一次社團里的聚餐,齊齊和另外一個姑娘同時成為了我們的新部員,一個人內向與否,飯局上就可見分曉。

另外一個女孩子顯然更成熟老道,玩遊戲玩得開,講起故事也頭頭是道,懂得察言觀色,懂得陪著大家笑,結果我們也都對她印象深刻。

相比起來,齊齊的確「遜色」很多,乖巧地坐在一旁吃飯,應和著點頭傻笑,讓人覺得沒有威脅感,也彷彿沒什麼存在感。

要不是看到這條留言,或許我都忘記她了,但她的內心獨白提醒了我:那些我們看起來對事情不太在乎的人,其實心底都是在乎的。

這類型的人就像水,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甚至透明度都很低,縱使內心翻湧著情緒,也不易被人察覺。

安靜是他們的保護色,卻也是他們的焦慮源頭。

說真的,我自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雖然很多人對我的印象是「開朗」、「熱情」之類的詞,我只能無奈地笑笑,因為那些只是「part of me」。

或許很多人都會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那些特別會說話特別會來事的人,他們佔據著眾人的目光和注意力,讓其他人都成了陪襯。

這種被冷落的苦和自我懷疑的苦,我都吃過。

不得不說,有些人的social能力彷彿是自帶的,有些人贏得他人注目的資本也是與生俱來的。

我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喜歡social,也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熱情和開朗。相反,我覺得自己是個內向的人。

大學四年,我彷彿練就成了一個本領,找到了一種「選擇性外向」的狀態。

大部分時間裡我更趨向於獨處,不說話,只做自己事情的那種,這種不用和任何人發生關聯的感覺讓我覺得異常舒服,獨處的時候其實很自由,想做什麼做什麼,不需要為他人的情緒做出反應。

但也有一些時刻,因為參加各種活動,面對不同的人,我學會了把自己置身於不同的情景中,在學校里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輕鬆自如地表達表演,在說話時偶爾穿插幾個幽默的「梗」,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小技巧促進談話。

因為我知道,如果一直用自己的「真性情」示人,或許會很吃虧。

如果你要問我:「一個安靜的人,或者說,性格稍微內向一點的人,真的會失去很多機會嗎?真的會在人際交往中處於劣勢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認為是的。

現在大部分的人際交往都是短暫的,我們對一個人形成判斷,也不過是基於幾天甚至幾個小時的相處而已,

比如一次集體面試、比如一次團體聚會、比如一個飯局、比如一次活動,甚至五分鐘的閑聊...

這樣看來,內向的人的確比較吃虧。因為他們比較慢熱,在同樣的時間裡,主動給予對方的信息量比較少。

相比那些在人群里處理關係遊刃有餘的人,動不動吆喝一下來吸引大家的注意,或者特別喜歡錶達、幽默放得開的人來說,安靜內向的人的確「曝光率」就不高。

內向的人缺少存在感,因為他們在人群里缺少曝光量。

有很多人其實很苦惱,他們喜歡用「社交恐懼」或者「性格內向」為自己開脫,但如果真的沒有人關注他們了,他們反而陷入了焦慮。

很多人的問題其實不是因為性格,而是展現自己的勇氣配不上自我展現的熱情。

害怕自己不僅沒成為焦點,反而成為笑點。

可是你想想,所有事情不都是一步一步來的嗎,你可以多進行一些練習,或者主動地走上前去,不一定要強迫自己變成絕對外向的人,你可以像我一樣「選擇性地外向」。

一個敢於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人,其實是擁有更加廣闊的可能性的。

因為他們可以選擇開闢自己的安靜一隅,也可以在一些不得不站在台前的時刻,表達清楚自己想表達的東西。

讓一部分的自己變得「開朗」,可以幫助你抓住那些因為「曝光量」不足而失去的機會。穩賺不賠。

或許有的人還是抱怨:「可我真的做不到啊,是不是就完蛋了。」

不要擔心,內向只是性格的一種,不等於不優秀,也不等同與主流格格不入。

前段時間我和一個主業是編輯,業餘寫小說的哥哥吃飯,很早就知道他是拿了多個小說獎的大神,但一見面之後還是有點落差:他看上去其貌不揚,說起話來語速很慢,對於我這種語速快的人來說,剛開始真的有點兒受不了。

深入聊了幾小時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了。

這個看起來很平凡至極的編輯哥哥其實真的很厲害,閑聊中他剖析起幾個作家的故事套路和寫作構思,我才發現他雖然話少且語速慢,但思維邏輯縝密,直擊要點,每一句話都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心中所想,沒有一句廢話。

回想起來,那真是一場讓人愉悅的談話,聊了四個小時絲毫沒有疲倦的感覺。不僅讓我對寫東西豁然開朗,還對這個看起來沉默羞澀的人有了新的認識。

他坦言自己是一個喜歡自由和安靜的人,不太適合做那種social的工作,不太喜歡和人打交道,所以就安心當一個編輯和策劃,每日只要與自己喜歡的圖書和文字相見就好。

我忽然意識到,人們其實不太容易討厭那些外向而話多的人,他們討厭的其實是那些整天喋喋不休卻毫無內容的人。

所有的leader,能記得的不是那個話最多的人,而是那個話最容易說到點子上的人。

如果一個人說10句話就可以表達清楚別人100句話的內容,少說90句也沒什麼不好。

重要的不是看起來內向與否,而在於靈魂是否豐富,頭腦是否敏銳,心靈是否擁有美好。

贏得人心的不是嘴上的討好和殷勤,更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堅定的內心、做事的認真,以及與人相處時的真誠和善良。

一個人看起來很內向,並不代表他不思考,只不過是表達得不明顯罷了。

更何況,「表達」這件事,從來就不僅僅是說話而已。

內向從來不是讓人遺憾的理由,讓人遺憾的是,哪怕得到了自我表達的機會,也表達不出什麼。

你可以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但不要放棄你的表達。

同時,你必須有自己說服力的作品,比balabala閑扯一大堆更有說服力的,讓人真正覺得你很棒的作品。

《告白與告別》里有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比起那些企圖用大嗓門壓制世界的人,讓全世界都安靜下來聽你小聲說話的人更可畏。

一個平庸的人或許不容易被想起,但一個厲害的人,總是不容易被忘記,不論他是一個熱情或者安靜的人。

或許你這一輩子就是個內向的人了,但這不一定是一件多麼可惜的事情。

因為重要的不是一個人擁有了多少機會。而在於,是否有能力,把那些機會都握在手裡,變成真正為自己賦能的東西——你的資源、經驗以及技能。

不是你踮著腳還夠不到的別人的好處,而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可以緊緊抓在手裡的東西。

不要總是去奢求那些表面的「機會「,天時地利,都不如你有能力。

」你覺得內向的人吃虧嗎?」

-End-

文字|維安

排版|徙南

圖片|微博

音樂|《Safety Li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安記 的精彩文章:

對方已通過你的好友請求,你們可以開始沉默了……
我整過容,卻沒有人知道

TAG:維安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