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型交通工具,搶佔未來藍海

新型交通工具,搶佔未來藍海

回顧2017,汽車與出行產業正在發生著巨變,自動駕駛研發浪潮持續迅猛發展,新能源普及浪潮穩步推進,新造車公司紛紛推出量產車型,巨額投資和天價收購事件接二連三發生,車企、供應商與科技公司合縱連橫加速,共享出行潮起潮落,滴滴拿下巨額融資、二線共享單車集體陣亡,巨頭加速布局租賃市場……暗流下,隱藏著的是汽車與出行產業智能化、共享化的變革大勢。

在物聯網、智能終端、人工智慧、新能源等技術的影響下,汽車乃至整個出行產業正在發生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變化,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飛行汽車、超級高鐵等新的交通工具,分時租賃、網約車、P2P汽車共享等出行方式不斷湧現。智能停車、長途共享、互聯網旅遊等新業態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全方位智能交通體系正在搭建。

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簡稱「沙利文」)認為,基於國家政策的支持,技術的進步以及資金進入、研發投入的加大,新型交通工具將逐漸取代傳統交通工具。隨著出行行業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智能交通體系正在加快搭建,下一代交通工具也已經橫空出世,未來的出行方式將會通過智能交通系統的建立,以及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普及,發生本質的、跨時代的改變。整個交通出行方式和交通產業變革的未來之門正在開啟。

戰略合作定方向,技術進步促發展

?政府出台政策促發展:中國在發布的十三五」國家規劃里,就把無人駕駛作為國家戰略提出來,而國務院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發展規劃中也把無人駕駛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納入規劃中。2018年1月 5日發改委印發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其中對智能汽車產業提出明確願景,到2020年,中國職能汽車新車佔比達到50%,2025年新車基本實現智能化。照目前的發展情況看,中國和美國的無人駕駛最有可能率先走進人們的生活,無人駕駛是中國整個汽車產業和智能出行產業的新機會,也是彎道超車的良好機會。

?技術進步提供基底支撐:以深度學習演算法和新型感測器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取得突破,而汽車電動化的規模化也帶來汽車內部電控系統的數字化。例如晶元方面,英偉達發布了世界首個自動機器處理器Drive Xavier,系目前最複雜的系統級晶元,使得自動駕駛在上游產品的研發大放異彩。可見,物聯網、智能終端、人工智慧、新能源等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各種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現提供了支撐。

?巨頭戰略性的合作,形成產業融合的大方向:目前一些高科技公司、共享出行公司和車企之間紛紛展開戰略性合作,網秦宣布凌動車機升級車腦,整合AI與區塊鏈應用;英偉達、采埃孚和百度在中國推出AI自動汽車平台;奧迪與英偉達攜手打造的自動駕駛汽車亮相……巨頭之間戰略性合作,形成產業融合的大方向,加速新型交通工具的開發。

新能源汽車

動力源的更替是汽車發展史是最重要的更替,而新能源汽車作為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近幾年來發展迅速。一方面,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的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國家推出大量刺激性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都逐年遞增,前景看好。而站在全球角度,美/歐/日/韓等汽車大國已相繼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了戰略布局,大眾、福特、賓士、寶馬等車企未來5-10 年內新推出新能源汽車車型約150 款,各國各企業都在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這將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表 1 2011-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表

數據來源:沙利文整理

上表是2011年-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統計數據,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2014年及之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相對較為緩慢,而2014年之後,新能源汽車飛速發展,據統計,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約為2%-3%,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這萬億級的市場空間,發展空間巨大,行業趨勢明朗。

新型交通工具代表企業

?新能源汽車公司:比亞迪、宇通客車等

?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特斯拉、通用汽車、蔚來汽車等

?汽車共享公司:滴滴等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場戰略規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指出,隨著技術的進步,新的出行方式層出不窮,以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型交通工具已經取得了突破,未來,還將有新型的交通工具出現,特斯拉的Hyperloop超級高鐵,馬丁飛機公司的噴氣式飛機背包,飛行摩托,載人無人機……這些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現將引領人們出行方式的又一次變革。但在引發智慧交通產業變革的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挑戰,隨著用戶的消費升級,人們的出行半徑不斷增大,出行頻率不斷增加,帶來了出行規模擴大化的同時,也增加了對整個社會資源的佔用。對於出行服務商而言,為了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企業不得不加大資源投放的規模,並提供更精細化的管理,為此,需要同時發力構建公共的基礎設施和科技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需要數據化、網路化和智能化以支持企業進行精細化運營。而如何對這些新型交通出行方式進行合理的監管,也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弗若斯特沙利文開展的所有商業活動均使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或「Frost & Sullivan」的商號、商標,弗若斯特沙利文無任何前述名稱之外的其他分支機構,也未授權或聘用其他任何第三方代表弗若斯特沙利文開展商業活動。

Frost & Sullivan only uses the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of 「Frost & Sullivan」 in its all business activities. Frost & Sullivan does NOT own any subsidiary, branch, or affiliate with a name which is NOT 「Frost & Sullivan」; Frost & Sullivan NEVER authorizes or engages any third party to conduct any business activities on behalf of Frost & Sulliv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弗若斯特沙利文 的精彩文章:

中國「美麗經濟」綻放可期

TAG:弗若斯特沙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