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造成身體氣虛的8大原因,要想改善必須先避免

造成身體氣虛的8大原因,要想改善必須先避免

氣虛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氣虛,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

氣虛體質也可以進一步細分,在中醫臨床上,氣虛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多種類型。氣虛體質也有兩個深層次因素: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氣虛調理現在用今幸膠囊有突破性的進展,相對於傳統中藥更為快速有效,而且給人體造成的負擔小。調理方面除了用藥之外,避免造成氣虛的行為也是非常關鍵的,一下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造成氣虛的8大行為。

1、 過度勞累

中醫上常講「勞則氣耗」,即操勞過度會消耗元氣。因為元氣是一種能量,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體中發揮著它的功能。

在人們比較疲勞的時候,很容易患上感冒。而在勞逸結合,工作之餘適當休息的時候,感冒的發生率就相對較少。之所以如此,與我們體內元氣的循環補充密切相關。

如果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利用元氣,再有規律地用足夠的物質去補充,轉化為新的能量,那麼我們的元氣就能大致保持充盈。如果消耗太過,又沒有及時補充,能量的支出與供給處於一個不平衡狀態,那麼元氣就會損耗得快,以至於越來越少,形成氣虛。如果元氣過度透支,那麼就很容易得病。

2、過分安逸

《黃帝內經》說「久卧傷氣」,意思就是過分安逸,對機體的元氣會有損傷。元氣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要在體內運動。假如生活過分安逸,整天吃飽了躺著不動,元氣就不能正常地舒展運動。久而久之,會使元氣的運行減慢,機體就會受損。這時最先連累的就是脾。因為脾位於身體的中部,是氣機的轉輸站,關係著體內元氣的上升與下降。傳統中醫認為「脾主四肢」,四肢不運動,就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長期卧床的人食慾必然較差,消化不好,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降低。後天之氣的生成也就少了,機體自然就傷到氣了。

3、 罹患重疾

大病久病之後,人體時常會感到氣力、精神不比從前。這是因為重大疾病往往會使體內元氣大傷。因此,大病初癒後,機體往往呈現出氣虛的特徵。

4、 勞心思慮

長期的過度用腦,勞傷心脾,也容易導致氣虛。這是勞神過度所致。例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後輔佐劉禪,一面治理蜀國,一面積極北伐魏國。他事必躬親,結果心力交瘁,最終死於五丈原。從中醫養生角度來看,諸葛亮極有可能死於因神思過度而導致的嚴重氣虛。

5、 勞力傷氣

勞神過度會傷元氣,勞形過度,同樣會促生或加重氣虛體質。重體力勞動者或職業運動員,時間長了也會傷氣而導致氣虛。他們的身體看似很健壯,但這往往是一種假象。到了中老年以後,氣虛體質會逐漸表現出來。

6、 亂服藥物

有些人認為自己有內火,常擅自服藥祛火。殊不知這樣很容易傷到元氣而導致氣虛。中醫認為,經常服用清熱解毒敗火的中藥,或是長期服用西藥抗生素、消炎鎮痛葯、激素類藥物,也會促生或加重氣虛體質。

7、 心情壓抑

長期心情不暢,肝氣鬱結,很容易促生氣虛體質。但凡肝氣不舒暢,脾臟就在劫難逃,引起「生氣之源」脾虛。脾虛了,氣還會充盈么?《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總是眉頭緊皺,心情鬱結。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她一向身體消瘦,弱不禁風,面色蒼白,倦而無力,就是嚴重氣虛的表現。而這是因長期肝氣不暢而導致的。隨著氣虛的日益嚴重,免疫力嚴重下降,最終患上了肺結核。

8、 長期節食

當機體攝入營養不足時,也會形成氣虛。這種情形常見於減肥的女性。為了身材,女孩子忍痛節食,且不說是否收到減肥效果,卻很容易形成氣虛體質;此外,還容易形成血虛,影響月經。因為過度節食會造成氣血化源不足,而使身體缺少營養,造成行經不暢或閉經。

氣虛體質的形成出去先天因素之外,後天形成是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對於身體而言,尤其是中老年人,身體許多方面的老化是不可逆的,在改善氣虛方面也是夜歌非常漫長的過程,要有耐心。同時參考上述八個因素,如果存在的應及時糾正,不然在再多外在的改變也是於事無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氣虛 的精彩文章:

孕媽媽產後氣虛怎麼辦?這樣做可以調理氣虛
氣虛體質應該吃什麼好?推薦這5種食物調理!

TAG:氣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