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論如何,請奔跑,沿著光亮的方向

無論如何,請奔跑,沿著光亮的方向

這是寄於你的第

6封情書

いのちの名前

 リラクシング?ピアノ~宮崎駿コレクション

広橋真紀子 

00:00/05:49

(悄悄告訴好看的你:音樂里也有告白哦 ☆?(ゝ。?))

這是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也是最佳改編劇本,也是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爆出的最大烏龍,它擊敗了去年廣受好評的《愛樂之城》。不去考慮是政治勝利還是電影本身的成功,我想分享的,是從這部影片接收的能量。

1

關於弱者

這是一個關於弱者的故事。

不得不說,看完之後,心裡有些堵。

無疑,奇倫是不幸的。因為身體弱小,從小受人欺凌,沒有父親,母親吸毒成癮,他一直生活在毒品、暴力、混亂的性之中。痛苦如果可以量化的話,對他來講,應當像海水一樣吧,隨時都可以將他吞噬。

有一幕,小奇倫為了躲避其他孩子的欺凌,躲進一個空房子里,聽著外面不斷的敲打聲,他只能把頭埋進手臂構建的圓圈裡,自己擁抱自己。

是不是因為這樣,人們才會喜歡圓形?不只是因為它代表著圓滿,也意味一種安全感,就像《西遊記》里,孫悟空有事離開前在師父身邊畫的那個圈。

而這個圈,在小奇倫那裡,脆弱到不堪一擊。

也正是在這一天,他遇見了胡安,一個幫他加固安全感的人。

或許都是有色人種的原因,或許胡安在他身上看見了從前的自己,總之,胡安及其女友特蕾莎,給了小奇倫久違的家庭溫暖。

有一天,胡安告訴小奇倫自己之前的故事,他說自己小時候沒有鞋穿,在月光下光著腳奔跑,一位老奶奶告訴他,奔跑吧,朝著光亮的方向。在月光下,黑人男孩是藍色的。

即便只有月光,也要向前奔跑,迎著光亮的方向。

胡安還說,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我們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叔叔,真的很暖,能看出來,小奇倫在聽這些的時候,眼裡有光。

然而,命運的溫柔戛然而止。小奇倫在得知胡安亦靠販毒謀生時,離開了他。

時間一轉,遍到了青少年。毒梟胡安死去了,在編劇的筆下一閃而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覺得,對於小奇倫來講,他天空的一塊,應該塌陷了吧。

之後,他的生活又回到了之前的死水之中,母親的毒癮變本加厲,同學的欺凌不減反增。此時的奇倫,生活應該是灰色的。或許對於他來講,每天僅僅只要活著,就很艱辛。

有些人,好像生來就是受苦的。想要活下來,怎麼就這麼難呢?

這個時候,能和奇倫一起取暖的,就是同學凱文了。兩個人對於生活,有著相同的感悟。在凱文這裡,奇倫能感受到溫暖與愛。兩個人相互依賴,彼此欣賞。很難說,是因為這份依賴而讓彼此產生了好感,還是說,天生的同性相戀基因決定了兩人註定會相互喜歡,從而相互依賴。總之,他們相愛了。

(這段是不是很有王家衛的感覺呢?)

o(*////▽////*)q

然而,當奇倫再次張開雙臂準備擁抱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也張開了雙臂……掏空了他的口袋。

好事的同學挑撥凱文去攻擊奇倫,而為了掩飾自己的性取向,凱文不得不對奇倫大打出手。

生活再一次告訴我們,不要把任何東西當作救命稻草,因為,當你的世界只剩下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時,它也可能是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於是,奇倫放棄了。

他放棄了自己,放棄了善良,放棄了信任,放棄了這個似乎已經放棄他的世界。

因為放棄,而變得決絕。

在他將椅子揮向平日欺負他的同學時,他其實是在揮向這個世界。

之後,入獄,認識毒梟,於是,他也參與進了販毒的活動中,從瘦弱的小男孩,長成粗壯的硬漢。鑲著金牙、帶著金鏈。

多年之後,再次遇到凱文,他心裡依舊百般柔情。凱文雖為人夫為人父,但面對奇倫的繞指柔,他亦卸下了平日里異性取向的面具,回歸自我。

但是,再然後呢?

影片結束了。

不知道,未來等待奇倫的,又是什麼樣的結局。

2

情緒

這是一個關於弱者的故事。

關於貧窮、關於有色人種、關於校園暴力、關於同性間的愛戀。

然而比這些更悲傷的是,當你本就是弱者時,面對這些,束手無策。

奇倫長大後,好像是另一個胡安,命運的輪轉,在這一群體中,爭相循環。

當他終究放棄這個世界,那個凌厲的眼神,讓我心疼。我們無法去責怪他,最後選擇走上這條路,因為很難講,在他那樣的境遇里,我們自己能撐多久。因為,當這個世界對他只有痛苦的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勸他好好活著。

然而,真的只有痛苦了嗎?

這個時候,我能想起的,唯一能給奇倫溫暖的人,可能就只剩特蕾莎了吧。如果他去向她求助,會怎麼樣? 如果奇倫能夠理解凱文的進退兩難,會怎麼樣?如果奇倫以正當途徑回應一直欺辱他的人,會怎麼樣?

我不知道。甚至不知道,奇倫會不會在這些事情身上收穫新的失望。

一個可能看不到明天的人,該怎樣讓他相信,太陽一定是溫暖的?

就像是溺水一樣的感覺,周圍很喧囂,但你聽不到,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只剩下自己,怎樣掙扎,都好像沒有呼吸。

如果是自己,我會選擇如何堅持下去?

所以此時,我才體會到,那位老奶奶說的:「奔跑吧,朝著光亮的方向」。

僅僅這一句話,足夠了。

即便沒有陽光,也還有月亮,即便沒有月亮,心在奔跑時,也會發光。

真的很害怕,我們對善良失去希望。

我始終覺得,沒有人是生而為惡的,正如孟子所言:「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在見到要掉入井中的小孩子時,內心最先升起的念頭一定是柔軟的。

一直覺得,從來沒有墮落的人,只有受苦而墮落的人。這樣的人其實更加可憐,他們承受的就是雙倍的苦難了。

一旦失望,可能我們就會變成另一個「人」,心中的魔鬼被釋放,在摧毀這個世界的時候,首先也就燙傷了自己。

長大後的奇倫,看上去壯碩無比,但其實,越來越弱小。連續不斷的噩夢,就是心中匱乏的證明。

真正堅強的人,內心一定是柔軟而平和的,是對世界充滿愛的。因為內心的失落,因為深層的傷痕,因為心中的貪嗔痴,因為內心荒蕪如沙漠,所以人們會偽裝,會包裹,會不停地向外攫取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將自己像天婦羅一樣,裹上層層的麵粉,然後放在慾望的油鍋里,煎熬著。

而向外攫取的東西,什麼時候又有盡頭呢?

所以,最富有的人,一定是心中充滿愛的人。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快樂,是源於內在的,隨時隨地都可以體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3

原生家庭

那,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我想,這也是影片受到關注的原因之一,就是有色人種現在的生存狀況。這一點涉及太多複雜的背景問題,無法進行更多的討論。

還有一點,就是原生家庭愛的匱乏。根據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的理論,人格的主要部分在6歲左右超我出現時就基本形成,阿德勒亦強調,出生後頭幾年對成年後的人格形成非常重要。而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格發展將持續終生,人生會經歷8個階段,每一階段對人格發展都至關重要。面對這兩種觀點,我只能就自己的經驗以及身邊同齡人的經歷做出取捨。我猜想,雖然每一階段都極為重要,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講,幼時經歷對人的影響或許會更為深刻。因為,有些痛苦,就像刀子劃破的傷口一樣,雖然能癒合,但留下的傷疤,確是永久的。

奇倫從小成長於一個缺失愛的環境中,內心早已傷痕纍纍,所以他會珍惜愛,也極度渴望愛。所以胡安和凱文都曾經是照亮他生活的亮光。同樣的,一旦這樣的亮光熄滅,他也就無所適從,也就會與這個世界徹底決裂。

所以,我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是由孩童成長起來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如果說人們在成年之後有什麼束縛與困苦,那也有很多可能是童年時受到了某些傷害。因而,為人父母者,真的要付出一百萬的謹慎,小孩子都是無辜的。我想,父母們只有和上帝簽訂契約,才能迎接天使。既然讓他來到這個世界,就請好好保護他。如若不然,就不要草率地在同意書上簽字,說謊話,鼻子可是會變長的哦。

(奇倫母親在奇倫長大後向他道歉)

4

同性相愛

再談關於同性相愛的話題。

關於這一領域,自己的認知也較少,只能結合周圍人的經歷與有限的知識來猜想。目前認可的關於這一原因的猜想,有以下幾種:

1.基因決定,天生如此;

2.模仿;

3.家庭環境;

4.在異性那裡求愛受挫,於是尋找同性關愛;

5.內心性渴望受到壓抑,同時無法與異性進行合理交往,而同性之間的交往則不會引起懷疑。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何種原因,同性戀群體始終是弱型群體,他們之間的愛戀只要是真誠的,與異性之間的愛戀就是同質的,都值得尊敬。

對於原因1,基因變異而導致的,後天人力無法控制;

對於原因2,社會的輿論引導與家庭教育富有責任;

對於原因3,一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婚姻不和諧,在對父母某一方的仇恨中,孩子可能也會進行錯誤歸因,認為「天下男性都是花心的」等等,從而對婚姻產生恐懼,進一步地,對異性失去興趣;

對於原因4,如果一個人在與異性交往中受挫,有過不愉快的經驗,異性戀感情得不到正常的發展,而同時又受到同性的誘導,就會產生同性戀傾向。

對於原因5,則與後天教育有很大關係。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我們人生而孤獨,每個人都有尊重需求,無論是親密關係,還是普通關係,抑或是路人關係,我們都需要從另外一個人那裡得到我們內心所缺的愛。而愛是一個寬泛的辭彙。具體說來,需要愛,就是需要別人給我們關注、認可、尊重、重視、接納、包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相處,註定也會有從對方獲得上述情感的需求,但是在中國男女分明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們往往相信,「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一切以學習為重,如果某些男生女生交往過近,不但會引起老師家長的緊張,更會引起班級同學的指指點點。因而,在很多情況下,孩子們往往會從同性身上尋找上述情感的滿足,因為這樣不會被懷疑。久而久之,一些孩子在同性身上獲取到了溫暖,併產生了依賴,尤其是在受挫的孩子身上,這種依賴更為明顯,由此導致了同性戀傾向。

所以啊,很大程度上的同性相愛傾向,都是由成年人所創造的外在環境影響的。

說來說去,還是和成年人的教育脫不了干係。

而相比於外在的成績、光環,其實孩子們,更需要的,或許是人格的完整。在關愛中成長的孩子,未來或許不會有什麼成就,但至少不會遭遇過多的苦痛,其人生至少會擁有平順的幸福。

其實影片看下來,不知道奇倫與凱文之間的感情,是否是明確的由先天決定的,不過不論是何種情況,都足夠同情。

5

最後

這是影片最後,小奇倫的背影,有人說這代表了對本我的回歸,有人說這代表了對命運的回望。

而我從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小奇倫對這個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希望。

如果可以,我想告訴穿過屏幕,抱抱他,告訴他:

無論如何,請奔跑,沿著光亮的方向。

文/竹青雨紋

圖片/電影《月光男孩》

所以,我真的很害怕,身邊的人說,開始懷疑善良的意義。這也是自己想辦這個公眾號的初衷:希望每一個看到這裡的你,都有繼續捍衛善良的動力,這不僅是勇氣,亦是福氣。

☆*:.?. o(≧▽≦)o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寄於你的情書 的精彩文章:

TAG:寄於你的情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