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家鄉是個小漁村

我的家鄉是個小漁村

每年回家過年,我覺得小魚兒比我開心,他又可以跟著外公去海邊轉悠。

小時候的漁村

我其實對家鄉的記憶不深,可能初中以後都在外地上學,但是小學卻是跟著外婆一起,過了一把無憂無慮的童年。那時候周末約上小夥伴去海邊抓海螺、小螃蟹啥的,再從家裡弄點米呀菜呀什麼,去海邊的山上撿些柴火,在海邊整了個:「燒烤」。我們的小漁村是三面環山,一面環海。我記憶中,我爺爺那輩就是漁民,自然我爸也是傳承下來。不過打我記事以來,我爸媽就去了寧波的海邊謀生活,想著小漁村太閉塞,出去港口城市有更多機會,這二十年來聚少離多,我們仨也就成了典型的留守兒童(我是老二,還有個姐姐、最小是個弟弟),不過好在我外婆特別疼我們,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寒暑假我爸媽會回來看我們,每次要分別時,我有時候賭氣,還會鎖著門偷偷掉眼淚,現在想想還是記憶猶新。

小時候的記憶總是穿插著淚水和微笑,對於親情我也不善表露。可能從小父母聚少離多,我初中的時候就一個人在外求學,一個學期才回家一次,我那時候讀的是寄宿制學校,一個月才放假。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寢室門口的電話亭都是排滿長隊,而我肯定不在其中,很多思念,可能小時候習慣了,慢慢長大了以後都學會了放在心裡。

長大後的漁村記憶

一轉眼我自己也是當母親的了,自從嫁到杭州,回家真變成了過年的事情,而我也慢慢體會了為人母親的辛苦。我媽媽把我們仨拉扯大真不容易。想想我自己,在家全職了2年半就帶小魚兒,不用操心家裡瑣事。但這兩年時光變慢,給我了更多思考,也讓我慢慢蛻變,成長了很多,也更能理解父母親養家的不容易。

這兩年,父親也是覺得在寧波太辛苦,也就回家。但是做了一輩子漁民(在寧波我爸也是跟別人合夥做海產養殖),回了老家也是閑不下,總想著還有個弟弟沒有成家,能多賺點也好。()我想對於我父母親來說,最開心滿足的也是兒女已成家,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小事業。他們在家裡空了種種小菜(我今年回老家,吃的菜全是我爸自己種的),海里養殖一些海產,過過自己的小日子就滿足了。

我突然想到杭州去年拆遷了那麼多農民房,可能對於外人眼裡賺了一筆拆遷款。

但我總想著還有一些老人家他們無所求,那是他們安土安居的地方,空了串串們、聊聊口。現在全拆完了,住進了陌生的高樓房,坐著恐高的電梯,抬眼望去都是黑壓壓的樓房,老年的平和和喜悅都被無情的剝奪了。

所以我覺得爸媽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態挺好,雖然還是在家閑不下來,但是這個小漁村有他們所有的記憶和念想在,特別的自在和滿足。

就想我公公一輩子的茶農,即使不茶忙,也是閑不下來,總喜歡去茶山兜兜轉轉。

漁村的發展

這個小漁村的發展也極為緩慢,我印象特別深刻,我是2011年去了杭州,那時候第一次來到先生家,原來杭州的農村一座座都是小別墅呀,漁村因為土地審批嚴格,都是按批的面積造的,房子沒有樣式可言,總是造的越高越好。聽我爸說現在我們家的房子以前都是汪洋大海,所以造房子最費錢的就是打地基,我們家我記得就足足打了十米深的地基。這讓我想到先生第一次來我家拜年,他看到有些房子怎麼是斜著的,也就是這個原因。而如今村裡幹部的招商不給力,很多外面做生意的回了老家買了個村長書記什麼,但是都不實實在在的為老百姓謀福利。以至於這十年,感覺家鄉的建設相比先生家的茶村的翻天覆地,真是極為滯後了。

其實小村落也有很多惡習俗,以我媽的口吻,很多青年人好賭,疏於對孩子的教育,我和我姐帶孩子回去,每次親戚家孩子來玩,很多孩子都是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帶大,又是一代的留守兒童。父母的陪伴教育對於孩子品格和價值觀的形成是極為重要的。我自己特別理解那種父母不在身邊的孤獨感。所以對於小魚兒,我也想著多陪伴著他成長。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就回不去了,哪怕賺再多的錢也於事無補。

小魚兒的漁村時光

每年回家過年,變成了小魚兒特別期待的事情。當然今年也不例外,也讓他痛痛快快的當了一回小漁民,吃了好多外公海里弄來的海鮮(海瓜子、雪蛤、蛤蜊等)還有一些我普通話也叫不全,。在我看來,其實漁民的生活特別的艱苦,很多養殖方式還是非常傳統。我對於海產的養殖知之甚少,從小父母也沒讓我分擔多少,只叫我們好好讀書,想著讀書人才有出路,不然像他們沒文化,只能一輩子靠海謀生活。我回家幾天,正好趕上我爸最忙的時節,養下去的血蛤苗子要捕撈起來了,我爸的作息是晚上7-8點入睡,早上3-4就得摸黑兒出海,我媽也是沒的空,起來燒好早餐讓我爸吃好。記得有一次我爸說,天太黑,出海的時候看不清,漁船被網繞住了,趴在船上,摸黑拿著刀子足足割了1-2個小時,現在想來還是後怕,那漲潮的海水也有5-6米深。我這兩天琢磨著多買兩個救生衣,讓老爸放在漁船上。也跟他說今年不要太辛苦,清閑一點,身體才是要緊的。我爸總會說,能做的動,總也閑不下來。這也是漁民們一輩子割捨不掉的情愫吧。

海瓜子,我的最愛

溫州炒粉,百吃不厭

小魚兒對於海特別的新鮮和好奇,其實我們這裡的海,更確切的說是灘涂,潮水漲起來的時候,汪汪的全是土黃色的海水,退潮的時候就露出泥土和海石了。

我還特別在百科上找了家鄉的記載,下面寫到

每個人的青春期總有一些年少不懂,我也是,那時候在外地讀書,每每父母親來看望,我總是羞於讓同學們知道,總覺得我的父母親穿著太土氣,加上常年在海邊次海風,臉上的皮膚也是黝黑的。現在想來都是年少太多自卑和虛榮作祟。長大成家以後,我意識到父母一天天老去,記得前年回家帶著小魚兒過暑假,摸著老媽的手,突然覺得她們老了,我都快30了,看著父母親這樣辛苦打拚了一輩子,我總該做些什麼,那時候我有了決定性的瞬間,也就是很多看我朋友圈的朋友,覺得我每天跟打雞血一樣,早起、學英語、瑜伽、烘培什麼,其實我想得很簡單,我爸媽他們總有做不動的一天,我們才30歲就要安逸的過完這一生嗎。也許30歲起點晚,但是只要開始,任何時候都不算晚,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扎紮實實地過好每一天,我希望我能給他們更好的晚年生活,我能任性地帶他們去旅遊。這些都需要我現在開始都充實起來。在我的人生設定里,家庭是放在第一位的,也許是兒時思親太深,長大了我總希望我能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孝敬公婆,跟先生的相處以及儘可能的陪伴小魚兒的成長。

漁村-茶村、漁民-茶農

小時候我總想,我的父母為什麼不夠有錢,在別人家都有冰箱黑白電視的時候,我們還在擠在鄰居家看著動畫片。那時候讀書的時候,我總想著能來大城市,想要住在高樓裡面,最好附近都是購物中心,我覺得這樣才是我要的生活。後來大一的遇見了小魚兒的爸爸,如今已經走過十一個年頭,記得剛來杭州的時候,我還總憧憬我們能在杭州市區買套房子,可是慢慢的我的想法改變了,也不知道從那時候開始,我喜歡家門前的茶山,早上起來能看到綠油油的茶地,相比家這邊看出去就是泥海,那是不一樣的風景,特別在家全職的兩年多,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帶著小魚兒去茶山玩,我覺得對於孩子,在這城市裡,能有機會親近大自然,是多難得。所以回了老家,我也喜歡帶小魚兒去海邊,他總是樂此不疲的發現新鮮的事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我很慶幸我有一段難忘的漁村時光。

龍塢茶村

雁盪山下的小漁村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

希望能保留那最純真和最質樸的時光,

希望你們都未老去,

而我依然稚嫩如初

2018年正月十一

sunny記

今天是我爸59歲的生日,我突然想著寫點什麼,那就寫寫我的家鄉,那是一個特別質樸無華的小漁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unny時光記 的精彩文章:

TAG:Sunny時光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