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首詩賦予普通地名詩情畫意,不愧為古今絕唱

這首詩賦予普通地名詩情畫意,不愧為古今絕唱

古人寫詩,最忌出現過多地名,因為地名過多的詩詞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李白有一首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連用五個地名,精巧地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邁,也有思鄉的情懷,語言流轉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這首詩就是膾炙人口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此詩是作者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這首詩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

古人論此詩,最稱道它對地名的妙用。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迹,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以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徵。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能把一系列普通地名賦予濃郁的詩情畫意,變成了詩中的佳境的也只有「詩仙」太白了,全篇說來亦巧亦壯,不愧為古今絕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蔣捷的這首流亡詞,寫出明艷的春光與凄楚的神魂,也是最美的辭藻
有一種痴情叫作「卓文君」,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