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不可抵抗的蒙古人,歐洲人竟發明了一個詞自我安慰

面對不可抵抗的蒙古人,歐洲人竟發明了一個詞自我安慰

蒙古在西方三次征戰,是世界上史無前例的重大歷史事件。對西方的影響,無論是在當時或後來,還是在人們的觀念中,都是極其深刻的。

三西征征服的領土和建立的四個汗國家為整個歐亞蒙古帝國奠定了基礎。元代的布局遠遠超過漢、唐兩朝。三次遠征帶來的巨大的災難幾乎是不可能描述的。作為畜牧業的蒙古人對農業和城市的破壞是徹底的。成吉思汗由於死亡的一個孫子而憤怒下令完全摧毀一座城市,至今都讓西方人談蒙色變。花刺子模的玉龍傑赤變成澤國,馬魯綠洲變成荒蕪地區,都是蒙古軍決堤灌城的結果,

從戰術、武器裝備的使用到情報搜集、戰爭規劃和戰前準備,蒙古人都顯示出空前的戰爭天賦和先進的戰爭思想。蒙古騎兵的機動性是獨一無二的。在行軍時,每天可以前進80公里,而歐洲騎兵只能行軍40公里。馬是蒙古軍隊戰無不勝的關鍵因素之一,與高大的歐洲馬相比,蒙古馬又小又胖,毛厚,耐受力強,能忍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所以蒙古第二次西征敢在東歐展開冬季之戰。蒙古馬在雪地里覓食,士兵可以喝馬奶,這樣減輕食物供給的負擔。蒙古的迂迴、穿插和欺詐戰術對戰馬要求很高,蒙古馬的耐力極好,所以每個騎兵通常有四或五匹備用馬。歐洲的馬鞍很高很硬。背鞍完全覆蓋了騎士的臀部,馬鞍上有薄薄的金屬罩保護騎士的胃。這種設計使騎士們一下子穩定下來,可以發揮長槍衝鋒的力量,同時也限制了騎士的轉身和移動。蒙古的馬鞍很不一樣。鞍幾乎被放在馬背上,騎兵可以自由移動。

蒙古重騎和輕騎使用的近戰武器都是彎刀,刀身小而輕,有很好的曲度,更符合力學理論。「彎刀接觸敵人身體會沿著刀刃曲面滑動」,不會砍入身體而拔不出,劈到鎧甲不易被震飛,因此可以連續劈砍。歐洲騎兵的直劍勢大力沉,如果砍中可以造成較大威脅,但因為沉重而速度較慢,而且易被反震折斷。蒙古騎兵的武器裝備已經優於歐洲,卓越指揮下的騎兵戰術更超出歐洲人的想像。亞歷山大大帝創造的「兩翼包抄」的經典騎兵戰術,在亞平寧半島屢立奇功。到了中世紀中前期,歐洲騎士文化強調光明正大的打法,個人英雄主義泛濫,戰術呆板。蒙古採用的多種騎兵戰術(箭雨打擊、兩翼包抄、佯退、開口等)其實並非原創,突厥和回紇等草原部落都曾用過,但經歷嚴酷戰術操練的蒙古軍隊能將其靈活運用、完美髮揮。

如果沒有太多敵軍或編隊混亂,蒙古輕騎兵將從重型騎兵隊列之間的缺口中衝出來。用大量的高頻炮彈打擊敵人,有時會造成混亂。然後輕騎兵回到了重騎兵的後面,重騎兵正面衝鋒,而輕騎兵包抄敵人的側翼和後面,與重騎兵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包圍圈。面對強大的敵人,蒙古經常使用欺騙和引誘敵人的戰術,將前者吸引到選定的地點,並包圍伏擊。

在歐洲人看來這些蒙古人不講道理,戰法也不規矩:步兵和重騎兵打不著他們,輕騎兵出去有來無回,大軍作戰時蒙古人先圍著他們放風箏,等騎士老爺們精疲力盡損傷折半時,又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幾支恐怖的重騎兵對騎士和農民們進行穿插切割。這都超出了歐洲人的理解範圍,神父們不禁開始思考上帝創造蒙古人的意義何在,最後只能認為他們和洪水、黑死病等天災一樣,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是上帝拿來來調教歐洲人的小皮鞭。稱之為「上帝之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身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TAG:健身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