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犀牛最大的天敵竟是人類!「蘇丹」死了,它們的結局能否改變?

犀牛最大的天敵竟是人類!「蘇丹」死了,它們的結局能否改變?

「這是白犀牛,它們在歡迎你們的到來。」一位動物講解員對一群在觀光小火車上的小朋友說。4月2日下午,一群南方白犀牛「昂首挺角」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等待著人類小朋友的觀摩。

提起犀牛,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體形龐大、攻擊力強這類詞眼,「實際上它們膽小,愛睡覺,喜歡獨居,小犀牛犢十分依戀母親」。在電影中,犀牛甚至被描述成草原的義務消防員,看到火苗就會去撲滅。幾乎從不主動攻擊人類的犀牛,卻時刻遭受著被人類獵殺和剝奪棲息地的危險。

是什麼驅使偷獵者不停獵殺犀牛?為數不多的犀牛如今的生存狀態又如何?世界上最後一頭雌性白犀牛——45歲的「蘇丹」,因病情急劇惡化,無法行動,3月19日在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以安樂死的方式離世。「蘇丹」的死亡敲響了該物種正式進入滅絕倒計時的警鐘。

現狀

平均每天有三隻犀牛被獵殺

犀牛並沒有天敵,他們最大的天敵是人類。

犀牛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5500多萬年,它們身軀龐大,沒有天敵,是最原始的動物之一。曾經,數以百萬計的犀牛漫遊在亞洲和非洲大陸上。如今,隨著盜獵者的捕殺和棲息地的減少,現存犀牛的數量不到三萬隻。

英國諾丁漢大學動物園與野生動物醫學專業的榮譽助理教授,國際野生動物外科理事會主席Romain Pizzi表示,世界各地大約有兩萬七千隻野生犀牛,加上分布於各地動物園中的1000隻左右,目前總的犀牛數量大概在兩萬八千隻,加上一些難以統計的,也絕對不會超過三萬隻。

非洲的偷獵危機實際上始於辛巴威,在那裡,艱難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氣候促成了犀牛偷獵,盜獵團伙將注意力轉移到鄰近的南非,導致了2009-2014年偷獵犀牛數量的大量增加。

南非是世界上犀牛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犀牛保護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國家,全球約70%的犀牛生活在南非地區。2007-2014年,被偷獵的犀牛數量增長超過了90倍,大多數非法活動發生在克魯格國家公園,南非東北部與莫三比克接壤的19485平方公里受保護的棲息地。

2007年到2017年,7245隻非洲犀牛被獵殺;僅在2017年,在南非有1028隻犀牛被獵殺,平均每天三隻。今年1月份,南非環境事務部公布了2017年南非被盜獵者獵殺的犀牛數量。

「爪哇犀牛以前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島嶼和亞洲的大陸上,現在只在印度尼西亞才有,以前在亞洲有很多爪哇犀牛,像在越南和東南亞,但最後一隻雌性爪哇犀牛死於2010年,其屍體在吉仙國家公園(Cát Tiên national park)被發現,腿部中槍死去,」Romain Pizzi表示,在現存的五種犀牛種類里,白犀牛還有約20000隻,黑犀牛不到5000隻,獨角犀則只有3000多隻,爪哇犀和蘇門答臘犀如今幾乎快絕跡了,所剩不到100隻。

原因

棲息地的破壞和犀牛角貿易猖獗

「對於數量驟減的原因,一方面,隨著土地越來越多地轉向農業和城市發展,犀牛棲息地逐漸喪失,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則是猖獗的犀牛角貿易導致了偷獵者的鋌而走險。」Romain Pizzi說。

在非洲,雖然有巨大的熱帶雨林和草原適合犀牛的生存,但是由於政治不穩定的因素,周邊國家紛爭不斷,戰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時有發生,這一行為導致了犀牛甚至其他野生動物的空間不斷減少。

在亞洲,則由於人口的快速增加,農業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定居而對雨林的破壞也正在大幅度地摧毀犀牛的棲息地。由於人類佔據了越來越多的林地,犀牛群特別是亞洲犀牛,被村莊和農場分離,這導致很小部分的犀牛群獨自生活和近親繁殖,基因弱化和出生缺陷。

Romain Pizzi認為,黑犀牛比白犀牛少的原因,除了本身基數小的原因,白犀牛能適應很多地方的生存條件,土地水分少、草少也能生存;而黑犀牛多食樹葉,隨著樹木遭到砍伐導致食物相對短缺。

曾經,大獨角犀牛在印度次大陸流域很常見,而在二十世紀初,只有一小部分還生活在印度和尼泊爾,這與人為的捕殺密不可分,而偷獵者的大肆捕殺與其背後的犀牛角貿易密切相連,世界上最大的犀牛角貿易地在越南。國際拯救犀牛組織(SRI)在其犀牛貿易調查中指出,被偷偷運出南非的犀牛角大部分流向了越南和中國的中醫藥市場。

「犀牛由於具有強壯的身體,他們在人類的虛構中被神化,人們為了獲取藥材而大肆捕殺,」Romain Pizzi告訴記者,在越南犀牛角貿易的黑市上,同樣重量的犀牛角的價格往往比黃金還貴,不少越南人認為,用犀牛角製藥可以提高性能力,讓人變得強壯,甚至可以治療不孕不育。

近年來,隨著科學文化的普及和國際合作打擊走私,一些人改變了落後的觀念,但又衍生出新的消費慾望。

去年,動物保護組織TRAFFIC發布的報告《Pendants,Power and Pathways》顯示,南非越來越多的犀牛角走私者把交易目標從傳統製藥商轉向珠寶商。該組織表示,有部分中國團伙將犀牛角加工成珠子、手鏈和手鐲,供應給亞洲繁榮的奢侈飾品市場,同時幫助販運者逃避機場的調查;而在越南,犀牛角也逐漸成為了地位的象徵。

「犀牛角的實質成分和我們的指甲、頭髮沒什麼兩樣,也沒有科學研究表明其真正有藥用價值,但由於人們的畸形消費慾望形成了犀牛角貿易市場,才導致那些貧窮的非洲人不惜一切代價偷獵犀牛以獲得犀牛角,這也就是為什麼犀牛數量下降如此快的原因。」Romain Pizzi說。

拯救

禁止犀牛角交易 推進跨國保護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是環保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在呼籲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環境的一句最有力的宣傳語。

自1977年以來,國際社會達成共識,禁止犀牛角交易,辛巴威、肯亞、南非等國家也相繼出台了一些禁止犀牛角貿易的條令,一些社會組織也積極加入到反犀牛角貿易、保護犀牛的陣營中。2010年,「世界犀牛日」由南非自然基金會創辦(WWF-South Africa),現已為全世界廣泛接受,該活動旨在關注全球稀有動物。

「有些國家有『shoot to kill(偷獵可直接槍斃)』的政策,例如一些東非國家,如果發現你持槍在國家公園,可以直接擊斃,而不是把你抓起來,以此威懾偷獵者。」在談及犀牛保護方面,Romain Pizzi向記者介紹道。

但近年來,隨著南非政府時常傳出「取消犀牛角貿易保護」,其搖擺不定的態度,再次讓偷獵者變得猖獗,也成了近十年來,南非犀牛再次被大規模的偷獵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犀牛早期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它們主要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由於自然氣候變冷,和人類的開發活動對它們生活環境的不斷破壞,使得它們的棲息地逐年縮小。在1922年,最後一頭小獨角犀(爪哇犀)被殺。此後,再也沒人見到過中國犀牛。

雖然中國境內並沒有犀牛,也沒有犀牛種類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但中國長期以來就是犀牛角交易的中心,早在2000年前,中國人就用犀牛角製藥和製作藝術品。

1993年,在持續多年的國際壓力和保護犀牛的大趨勢下,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於禁止犀牛角虎骨貿易的通知》,全面禁止買賣、進口、出口和私藏犀牛角,在國家批准的中醫藥典上,有關犀牛角入葯的內容被全部刪去。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野生動物交易監察組織TRAFFIC在中國進行了大量的消費者調查。最後一次調查結果於1996年發表,結果顯示,雖然殘存的黑市令人擔憂,但「禁令顯然取得了巨大成功」。

除了禁止犀牛角貿易,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如今現存的犀牛已經瀕危,如何避免「蘇丹」事件再次重演,成為了各國動物保護者們關心的重點。

在1992年,總部設在英國的歐洲最大的單一物種犀牛慈善機構「國際拯救犀牛組織(SRI)」就開始為犀牛保育計劃籌集資金,多年來致力於積極推進各種犀牛繁殖保育計劃。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引進犀牛進行跨國保護。中國不少動物園也積極引進犀牛進行異地保護,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保護物種多樣性作出了貢獻。

長隆野生動物園從1997年引入犀牛飼養管理,至今對犀牛的飼養、繁殖管理已有著較成熟的技術與方法,為犀牛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充足豐富的飼料,強大的醫療及技術人員做後盾。特別是華南動植物種源基地的建立,為世界瀕危物種的基因保存貢獻了重要的力量。

截至目前有各種犀牛38隻,共繁殖成活黑犀牛8隻,白犀牛3隻,為保存物種基因貢獻力量。特別是黑犀牛實現了通過醫療訓練,人工輔助采奶,讓出生後不能採食到母乳的幼仔通過補奶的形式恢復體力,從而吃上了母乳,得到了正常發育。

長隆野生動物園正在嘗試以多種形式促進白犀牛的生長發育,例如擴大犀牛的活動範圍,夜間放展,訓練公獸的爬跨能力等。目前已有多隻白犀牛處在發情階段,並有懷孕,在今後幾年能有效地擴大白犀牛的繁殖成果,保證物種的基因多樣性。

「動物園引進犀牛進行保育和繁殖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犀牛,為物種多樣性提供了一道保障,更為不了解此動物的人普及了保護犀牛重要性的知識,尤其是這些小朋友們。」Romain Pizzi指著前來參觀白犀牛的小朋友說。

【記者】朱紅鮮

【攝影攝像】肖雄

【策劃統籌】張蜀梅

【校對】楊遠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用人工智慧來養豬!168821頭豬試用「豬臉識別」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