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術一些門派為什麼常借用「五行」來命名武技?是真有聯繫還是故弄玄虛?

武術一些門派為什麼常借用「五行」來命名武技?是真有聯繫還是故弄玄虛?

金、木、水、火、土五行,起初是中華先人對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分類,當它與陰陽相結合後,五行的原先結構就有了兩種內在動力,從而形成相生相剋的關係,構成了世間萬事萬物的存在和變化,同時也成為我們這個民族關於這個世界的觀念系統。

作為天地之道「全息影像」的武術,照例彈奏起了這把古老的五弦琴,於是乎也就相應出現了形意拳中劈、崩、鑽、炮、橫的「五拳」,戳腳中崩、帶、轉、拿、鑽的「五手」和踢、擺、圈、插、點的「五腳」等,並且在各自的拳理中與五行的生克一一相配。

「五行生剋無處不有,無時不然」,故「凡世之講拳術者,要不能離乎斯也」(沈壽編《太極拳譜》)。如果說王宗岳「太極拳論」中的五行,尚指進、退、顧、盼、定的五種動作技法,那麼王薌齋所說的五行則明顯具有意象訓練的特點。他在《大成拳論》中談到:

「謂金者,為筋骨含力,意如鑽石之堅,有斬金截鐵之意;

木者,指曲折面積而言,如樹木支撐形勢;

水者,勢如汪洋遊動,活潑若龍蛇,用之無孔不入;

(火者)力如火藥,手如彈發,有一觸即燒身之力;

土者,用力敦厚,闊大沉實,混元氣壯,有與天地相接,合為一體之勢。」

顯然,其所言借用古代「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之說而對武術拳理進行的闡發。陳鑫在「太極拳用說」中記述的五行生剋,也是指雙方較技中的剛柔之變:以柔克剛,即是以水克火,以剛克柔,即是以火克水,以金克木,此為「五行生剋之道」。

不過,在有些拳種理論中,不但把拳技類歸成五行,還牽強附會地解釋此式與彼式之間的所謂生克關係,把追求的武術至境看成是一種循環反覆的「玄妙」運動,這本身就背離了「五行毋常勝」的中國哲學精神和窮神知化、無跡可求的武技之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散打王官方 的精彩文章:

扒一扒李白的人生理想:不是寫詩,而是耍劍!
為捍衛信仰義無反顧殺子,墨家精神如今武林還剩幾分?

TAG:散打王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