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馬帝國的三大敗仗,導致其無法染指歐洲

羅馬帝國的三大敗仗,導致其無法染指歐洲

1.坎尼會戰,發生於公元前216年,乃是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主要戰役。此前迦太基軍隊主帥漢尼拔入侵義大利,並且屢敗羅馬軍隊。而為了截斷羅馬之糧食補給,進一步打擊其士氣,漢尼拔於是進兵至義大利南方之羅馬糧倉坎尼城。8月2日,迦太基軍與羅馬軍相遇,大戰爆發。漢尼拔運籌帷幄,成功地以少勝多,擊潰了由羅馬執政官保盧斯與瓦羅二人所統領的大軍。此戰雖然並沒有令迦太基徹底擊潰羅馬,但漢尼拔戰術運用之高妙,使之時至今天,仍被譽為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戰役之一。

在特拉比亞會戰(前218年)與特拉西梅諾湖會戰(前217年)的慘敗中恢復過來後,羅馬人打算在坎尼與漢尼拔決戰,並且派出了約八萬七千名羅馬同盟軍出戰。羅馬軍將右翼置於奧非都斯河附近,騎兵放於兩翼,而重步兵則集中在中軍。為了對付羅馬的布陣,漢尼拔使用了雙重包抄的戰略,將最不可靠的兩萬五千名高盧新兵置於中軍,並混以八千名久經沙場的西班牙重裝兵。而其中軍並不是一條直線,乃是由中央突起的弓形陣,以誘敵擊之。而精銳騎兵則置於兩翼,以作包抄之用。在戰事開始時,迦太基的中軍不敵羅馬中軍的優勢兵力而向後撤。但羅馬人在不久後便墮入了一個巨大的凹字中心裡,而迦太基的中央步兵與兩翼的騎兵則由中間進逼,結果包圍了羅馬軍。羅馬軍無處可撤,結果被迦太基軍分割,逐個擊破。最終,大約六萬至七萬名羅馬士兵戰死或被俘,兩名統帥之一,執政官鮑魯斯,與八十名元老院成員一同陣亡。

慘烈戰敗

在特拉比亞會戰(前218年)與特拉西梅諾湖會戰(前217年)的慘敗中恢復過來後,羅馬人打算在坎尼與漢尼拔決戰,並且派出了約八萬七千名羅馬同盟軍出戰。羅馬軍將右翼置於奧非都斯河附近,騎兵放於兩翼,而重步兵則集中在中軍。為了對付羅馬的布陣,漢尼拔使用了雙重包抄的戰略,將最不可靠的兩萬五千名高盧新兵置於中軍,並混以八千名久經沙場的西班牙重裝兵。而其中軍並不是一條直線,乃是由中央突起的弓形陣,以誘敵擊之。而精銳騎兵則置於兩翼,以作包抄之用。在戰事開始時,迦太基的中軍不敵羅馬中軍的優勢兵力而向後撤。但羅馬人在不久後便墮入了一個巨大的凹字中心裡,而迦太基的中央步兵與兩翼的騎兵則由向間進逼,結果包圍了羅馬軍。羅馬軍無處可撤,結果被迦太基軍分割,逐個擊破。最終,大約六萬至七萬名羅馬士兵戰死或被俘,兩名統帥之一,執政官鮑魯斯,與八十名元老院成員一同陣亡。

2.條頓堡戰役,前1世紀愷撒佔領高盧使得日耳曼人成為羅馬人的直接鄰居。這個接觸始終不和平。愷撒於前55年和前53年渡萊茵河對日耳曼人進行懲罰性進攻。但愷撒將萊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羅馬人的邊界。

條頓森林戰役是古羅馬最強盛的時代所遭到的最慘痛的失敗,而參加戰役的羅馬軍人是羅馬軍中最強捍的百戰精英,他們的戰爭技藝那是相當高的,但是卻敗在"野蠻人"的手下,此戰役使強大的古羅馬停止了大規模的擴張,西方文明的版圖大致形成。

條頓森林戰役是西方歷史學家最愛討論的戰役之一,因為它是古羅馬最強盛的時代所遭到的最慘痛的失敗,而參加戰役的羅馬軍人是羅馬軍中最強捍的百戰精英,他們久經沙場是著名古羅馬統帥提比略(第二代古羅馬皇帝)苦心培訓的勇士,他們的戰爭技藝那是相當高的,但是卻敗在"野蠻人"的手下,它為我們提供了以弱勝強的一個決佳戰例,因為此戰役強大的古羅馬停止了大規模的擴張,西方文明的版圖大致形成。

3.阿德里安堡戰役( Adrianople, Battle of)也作哈德良堡戰役,是公元378年羅馬帝國軍隊與反叛的哥特人之間的一次戰鬥,發生在當時羅馬帝國的色雷斯行省馬里查河河畔的阿德里安堡(也稱為哈德良堡),位於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國埃迪爾內省省會埃迪爾內。

這是羅馬軍隊在坎尼戰役和條頓堡森林戰役之後的最大失利,也是羅馬帝國走向滅亡的標誌。哥特人沒有圍攻君士坦丁堡,繼任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和哥特人在382年議和,哥特人答應幫助皇帝保護羅馬疆界以獲得糧食補給。但是蠻族依然不可避免地滲透進原羅馬帝國的土地,最終攻進亞平寧半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

軍事歷史

歐洲

漢尼拔

布匿戰爭

萊茵河

收藏

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穎穎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據說拿破崙是自己戴的皇冠,為何畫中教皇給他戴上

TAG:穎穎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