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域格局巨變,山東正在被擠壓!

區域格局巨變,山東正在被擠壓!

我們正站在一個地緣大變局的爆裂點上,看清方向比什麼都重要。被擠壓或者邊緣化,都意味著在這一輪淘汰賽中的出局。

搶人背後的地緣大變局

搶人大戰,越來越沒有下限。

最無感省會之一石家莊終於也放出搶人大招:大專學歷落戶,本科生購房補貼5萬。這場由幾個新晉國家中心城市引發的混戰已經蔓延至全國省會甚至地級市。

各個城市搶人的動因不盡相同,有的是面向未來儲備新興產業人才,有的是為了填充急速擴大的城市,有的是避免被別人虹吸,有的可能只是恐慌性跟投。

混戰的背後是混亂。混亂的原因是原有的區域競爭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各個城市在快速迭代變革的匆忙與混沌之中,應對起來實在茫然,只有祭出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搶人,搶奪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人口。

搶人只是表象,絕不是真相。

誘發這場大戰的深層次原因自然是技術革命與產業升級帶來的經濟大換血,而直接的誘因和催化劑則是最新式的交通工具——高鐵,正如馬鐙的發明、輪船的誕生帶給世界的改變一樣。

中國的區域格局正在由此引發巨變。

高鐵的誕生與大規模應用,如同現實中的蟲洞一般,實現了空間的摺疊,讓距離不再成為阻攔;八縱八橫的布局,改變了中國以東部海岸線為主線的時空格局,內陸中心城市在快速集聚力量,海權和陸權正在進行著再平衡,高鐵線逐漸成為經濟主線。

高鐵的爭奪,也改變了區域之間的競爭格局,中心城市的吸血能力不斷提升,交通的背後,是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不斷彙集,有幸成為高鐵核心的城市正在逐步掌控未來。

在這場遍及全國的烽煙里,山東區位優勢正在減弱:沿海的優勢、外貿經濟的優勢、重化工業的優勢正在隨著高鐵的普及、國際關係的變幻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逐步削弱。

群山無峰,沒有超級城市的山東,濟南、青島、煙台三核如何競發?

城市群競爭中, 被「擠壓」的山東

這是一張中國城市群燈光圖,夜間照明的燈光,顯示的是財富和活力指數。山東半島城市群在中國城市群中的量級,看看亮度心知肚明。

支撐燈光亮度的,本質上是人。這是一場正在重新劃分的版圖。

一線趕人、二線搶人、三四線留人。

城市群組團競爭漸成事實,並逐漸激烈和擴大化。誰把誰的錢吸走?誰又能把誰的人吸走?山東三核驅動,擺脫不了這個大環境。

這種擠壓效應,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2月22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大會上談到,環視周邊,山東受相鄰區域發展的擠壓越來越重,向北,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勢頭強勁,特別是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向南,長江經濟帶生機勃勃;向西,中原經濟區異軍突起,特別鄭州正在從二線省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北有京三角,西有中原群,南面長三角,再加上正在崛起的「千年大計」雄安新區近在咫尺,山東在陸地上三面承壓。東面的大海本來連接著日韓,但國際關係和產業結構的變幻,讓外貿優勢無存。

三面被圍本來並不可怕,以山東的體量誰都吃不下。真正可怕的是被高鐵改變的時空關係,使得中心城市的吸血能力倍增,群山無峰的山東如何抗衡?

濟南——鄭州,駕車距離457.3公里。

這張圖提醒山東人,鄭州中心城市圈都已經划到濟南家門口了!

鄭州作為米字型高鐵樞紐城市,全國鐵路網心臟,也是中原城市群唯一核心城市。2020年鄭州米字型高鐵全線開通後,山東的濟南、菏澤、聊城,山西的太原都將納入鄭州2小時交通圈。

高鐵的開通使大城市的虹吸效應放大,資源通過高鐵通道被大城市不斷吸走。這就是說,魯西南勞動力資源完全可能被鄭州中心城市圈吸走。

鄭州崛起得益於其戰略定位,這是城市快速發展的最大生產力。鄭州航空港被列為十三五規劃綱要,其戰略定位使其獲得了航空領域的政策和規劃紅利,在高鐵規划上也佔盡優勢。2017年,鄭州機場在2000萬級客流機場中以17%客流增幅排名第三。

去年5月,時任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率隊考察鄭州時提到一個細節,鄭州正在打造大樞紐大物流,這種吸力把周邊區域貨源包括山東的貨源都吸引進來。

高鐵正在不斷顛覆城市間的時空關係,為生產要素的延伸提供了更多選擇,成為中國城市群發展的核心動脈,半小時交通圈可帶來同城一體化,一小時交通圈方便產業互動。

一個經濟大省,現在才有幾條高鐵?環渤海灣規劃搞了多久?同樣出貨,人家為什麼不選天津、青島、連雲港?目前,東營與濰坊之間無高鐵,青島與日照間也未通高鐵。

山東僅僅有一條過境的京滬高鐵,就算濟青高鐵通車,濟南也不過是十字型,充其量是個「血量」中轉站,很難發揮吸血、存血的作用。

因為,米字型高鐵,才是核心所在。

武漢、西安、鄭州,這三個搶人最兇猛的城市,正是北京以外,中國內陸已經形成米字型高鐵布局的地方,由此帶來的各種資源的集聚,需要大量的人口來消化,也足以支撐人口規模的擴張。

幹線流轉,支線吸血,以米字型結構形成體量足夠巨大的城市群,這是二線城市在競爭中取勝的不二寶典。

濟南的米字型高鐵在哪裡?青島的高鐵+航運的米字型交通在哪裡?

既然這是一場城市群組團競爭,那麼山東城際高鐵建設不是提上日程的問題,而是要傾盡全力加速建設,實現山東城市群的無縫對接。

山東的失血和吸血

任志強曾說,只有人口凈流入城市的房子才值得投資。加入搶人大戰的城市顯然悟透,人是一切的基礎,人口體量本身就是競爭力,不管是推動消費還是消化存量房。

權威機構、權威媒體關於搶人大戰中統計數據口徑不一,說法眾多。芥末選出一組關於山東比較靠譜的數據,信不信由你:

A.人口凈流入: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五省71城人口凈流入排名中,山東最高是青島,山東省內人才凈流入最高是濟南。

B.人口凈流失:菏澤排行全國前三,臨沂也是人口凈流失城市,但好在這兩地人口自然增長率也高,屬於山東的「造血」城市。

C.小學生增量:這是目前考察人口增長最有效數據。2011-2016年,青島以6.7萬小學生增量位居17個全國主要城市的第16位。棗莊、濟寧、菏澤、臨沂的小學生增量也很可觀,形成了山東西南部的「黃金增長帶」。

D.小學生流失:2010—2016年小學生流失最嚴重地級市中,泰安排第20位,2016年流失約26.8萬,這個榜單上流失前五位全部來自東北。

眾多版本不外乎說一個事——搶人大戰有人得意有人失意,京滬礙於全國規劃;深杭盛開在互聯網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鄭州、西安自身力有不逮,唯有頻放大招;那些生育率高、經濟不發達的三四五線城市,「造血」又「失血」。

那麼,青島和濟南,能否承接京滬因嚴控人口帶來的人才紅利?

這張圖告訴你,在對高學歷人才爭奪上,濟南和青島這樣的區域中心城市在本省處於絕對優勢。

放在全國來看呢?

山東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4.98萬人,死亡人口73.82萬人,自然增長人口101.16萬。但是,山東實際常住人口在2017年只增加了58.83萬。換句話說,2017年,山東約有40多萬常住人口外流到其他省市。

而根據360春運數據統計,北京外來人口20%來自山東,比重全國第一。

如果高鐵繼續提速,濟南將會進入北京的一小時交通圈,青島也會進入兩小時交通圈。山東核心濟、青兩市成為北京的衛星城,並非危言聳聽。

那麼,山東的「吸血」能力呢?

2016年山東省流動人口動態監測報告數據顯示,山東人口省內流動佔比83.1%,其中54.2%為省內跨市流動,28.9%為市內跨縣流動;2014年省內流動佔比85%,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其中48%在本縣流動。

也就是說,山東吸引外來人口佔比長期以來只佔流動人口的15%左右。

這種省內流動為主的態勢,反映出山東對全國吸引力的不足。

山東對外省市人才的吸引能力不僅數量少,而且質量也不高。從上圖可以看出,被吸納大戶是東北的黑龍江。

以濟南本土IT企業浪潮為例,京滬杭的大學生,浪潮招不過來;本地山東大學計算機、數學系的大學畢業生,搶不過華為,所以,浪潮能選擇的對象就是哈工大和西安幾所理工科名校。

這一點,身在合肥的科大訊飛感同身受。在AI人才競爭上,北京是絕對的制高點,科大訊飛吸納最多的人才,來自於中科大。

留不住人,引不來人,山東被擠壓的哪裡僅僅是區位,更可怕的是人才。

山東的真正興盛,不過是近幾百年的事情。

明清之時,依託的是京杭大運河,靠的是漕運之興,重心在西部。

近代以來,依託的是海洋航線以及津浦、膠濟兩條鐵路,仗的是海運之盛,重心改成了中東部。

這兩次地緣大變局,山東都是受益者,逐步成為中國的經濟重心之一。

但是,高鐵時代,山東看起來沒這麼幸運。

四面擠壓、高鐵落後,山東如何奪回區位優勢?恐怕,我們要把眼光放到更廣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從歷史和其他地區經驗中尋找答案。

請繼續關注本文下篇。

欲知後事如何

且聽下回分解

歡迎老鐵們跟帖評論

(圖片源自網路)

深度好文,強烈推薦!!!

轉載需知:請備註「公眾號名稱、ID及作者名」,並帶上下面的二維碼!感謝大家的支持,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ET財經觀察,最懂你的科技財經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空財經觀察 的精彩文章:

搶人大戰,比的是城市的胸懷!

TAG:星空財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