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唐朝名臣長孫無忌的下場怎樣?

唐朝名臣長孫無忌的下場怎樣?

長孫無忌,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個風雲人物。從李淵開創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宮門,再到李治順利接班,每一個關口都承載著長孫無忌的智慧、謀略和心血。長孫無忌對大唐可謂忠心耿耿,始終不渝;同樣,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對他代代禮遇,寵眷甚隆。那麼長孫無忌的下場怎樣呢?

李淵在位時,封其為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李世民臨死前,還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無忌力也」;李治即位後,封其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但是長孫無忌的下場卻讓人心涼,在公元659年,也就是李治當上皇帝的第十個年頭,長孫無忌卻因「謀反」罪被削職流放,三個月後被逼自縊身亡,為何長孫無忌的下場會這樣呢?

長孫無忌出身於河南長孫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長孫無忌以元舅的身份輔政,每有進言,唐高宗都優先採納。

然而在廢除王皇后這件事上,二人卻有了分歧。

公元654年,唐高宗欲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武則天)為皇后。他擔心大臣不從,便與武則天到長孫無忌家中飲宴,賞賜金寶繒錦十車,又任命無忌的三個庶子為朝散大夫,並以皇后無子來暗示無忌。長孫無忌卻假裝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顧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歸。後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多次到長孫無忌家中請求,禮部尚書許敬宗也加以勸說,但都被無忌正色拒絕。

公元655年,高宗又召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等人入內殿,徵求他們對改立皇后的意見。李勣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借口有病,根本沒有入內。于志寧膽小怕事,不明確表態;褚遂良、長孫無忌堅決反對。無庸置疑,高宗要改立皇后,必須採取果斷措施。

公元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下詔廢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後,皇后正式易人。

公元659年,許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稱監察御史李巢勾結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便命許敬宗與侍中辛茂將一同審查。許敬宗奏道:「長孫無忌謀反已露苗頭,我擔心他知道事情暴露,會採取緊急措施,號召同黨,必成大患。希望陛下能果斷處理,儘快拘捕。」

唐高宗哭道:「我怎忍心給舅舅判罪,後代史官會怎麼看待我?」許敬宗舉漢文帝殺舅父薄昭,天下以為明主之例,寬慰高宗,又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古訓,催促其下決心。唐高宗也不與長孫無忌對質,便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並讓沿途州府發兵護送。長孫無忌的兒子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長孫無忌死後,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

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關隴集團許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連。從此以後,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約,一切都自作主張。

高宗廢王立武,改換皇后的問題,已超出了皇帝家務事的範圍。褚遂良堅決反對的理由,是「皇后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輕易廢后,即是「違先帝之命」,即使「欲易皇后,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王皇后出身名門大族,武氏出身低微。這種門第觀念,反映著士族官僚與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勢力的沒落,庶族地主勢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後期以來的歷史潮流。高宗敢冒「違先帝之命」的風險,打破士族勢力的威脅,直接掌握政權,正是他不願任人擺布,敢作敢為的具體表現。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這種膽量和作為的。

所以最後長孫無忌的下場凄涼,三朝元老就這樣在政治鬥爭中犧牲,血緣關係還是沒有皇權重要。不過任何人一旦凌駕於皇帝之上,確實是不會有好下場的,長孫無忌的下場在歷史上也不足為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 的精彩文章:

預言書《推背圖》真實存在嗎?
蒙古帝國崛起的關鍵人物:阿刺海別吉

TAG: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