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在家身份修行能否成就?

在家身份修行能否成就?

回復『佛語』,送你一句開悟的話

上 師 教 言

當你過於浮躁時,可以提起智慧,用心來觀察心。這時會發現,心的本來面目其實是空性,也是光明。在空性和光明的融合當中,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憂愁。這一點,每個人都可以認識到,在認識的當下,所有煩惱會消失無餘。

——《佛法與當代社會》

在家身份修行能否成就?

未拋舍財諸俗人,了知取捨越惑河,

現前聖法之彼等,亦非從天而降臨,

非如莊稼由地出,昔隨惑轉之異生。

樂行國王是個在家人,很多在家人都有這種顧慮:「佛陀在大小乘的經典中,講了出家的百般功德,出家人如住涼室,而在家人如處火坑,總之在家人遠遠不如出家人,那以我在家身份到底能不能成就呢?」包括樂行國王自己,有關歷史中說,他也想在龍猛菩薩面前出家,想把國家大大小小的事全部放下來,依止寂靜的地方精進修行。但龍猛菩薩沒有答應,勸他回去繼續利益全國人民,不要放棄國政。

本來出家的功德非常大,但對有些人來講,在家身份也照樣能成就。很多在家人經常考慮:「我到底要不要出家啊?不出家會不會得不到解脫?」其實也不一定。在印度84位大成就者中,只有5位是出家人,其餘79位都是在家人。從佛教歷史上看,佛陀在世時,波斯匿王等很多國王,還有一些虔誠居士,後來都獲得了聖果。而且在藏傳佛教中,很多大成就者也沒有出家。在家人即使是身居紅塵,沒有拋棄妻兒、財富,但如果了知取捨,懂得善惡有報、輪迴痛苦以及空性道理等等,也能越過業和煩惱的江河,現前聖果。

已現前殊勝果位的釋迦牟尼佛與文殊、觀音等大乘菩薩及目犍連、舍利子等小乘阿羅漢,他們的成就並不是像雨水一樣從天而降,也不是像莊稼一樣從地而生,其實,他們在往昔學道的過程中,也是業障深重、受煩惱左右、地地道道的凡夫人。米拉日巴尊者曾說:「你們弟子認為我是金剛持或某位佛菩薩的化身,這說明你們對我有虔誠的信心,但對正法來說,恐怕再沒有比這更嚴重的邪見了。我只是具有一切束縛的凡夫人,因為對佛法有信心,集中精力修持正法,安忍無量苦行,如今才獲得了圓滿功德。但不僅是我,你們任何一個人,若對佛法也有像我這樣的信心,誰都可以生起同樣的功德,到那時,你們也可以稱為是金剛持或佛菩薩的化身了。」

因此,在家人只要懂得取捨,精進修行,也有機會獲得解脫,不一定提倡所有人都出家。昔日很多成就者也是在家人,他們未成就之前,同樣具足煩惱。包括佛陀在因地時,也有貪心嗔心,也有妻子兒女,布施時也捨不得,就像我乳輪王的故事一樣,從很多方面看,他都是凡夫人,但這樣的凡夫人,最終亦可從煩惱束縛中得到解脫,獲得成就。

尤其是藏傳佛教寧瑪巴中,很多大成就者表面上沒有出家,家裡有妻兒老小,但他們臨死時所顯現的瑞相、成就相,令無數人對佛法生起極大信心。我們作為凡夫人,最好不要輕易誹謗別人的行為,有些事情確實說不清楚,尤其是密法的殊勝行為,的的確確難以一目了然。

以前我講過恩扎布德國王的公案:當時一些阿羅漢到其他洲時,凌空飛過他的花園。因為相距遙遠,國王看不清楚,便問大臣:「那些紅色的大鳥飛來飛去幹什麼?」大臣說:「那些不是飛禽,而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因為國王是利根者,一聽到釋迦牟尼佛的名字,頓時生起大信心,問:「我怎樣才能一睹佛的尊顏呢?」大臣說:「佛在很遠的地方,不可能來我們這裡。」當晚,國王向佛陀所在的方向虔敬祈禱。第二天一早,佛與五百阿羅漢以神變飛來應供,國王竭盡全力,做了極為廣大的供養。

應供結束時,他向佛求取成佛的方便之道。佛陀說:「如果你要成佛,就要捨棄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學,行持六度。」但國王不願意,他說:「我想要一個能與眾妃共享妙欲而成佛的方便法。」並隨即唱道:「贍部花園極愜意,寧可我成為狐狸,釋迦佛位永不欲,願具妙欲共解脫。」意思是說,王宮裡的贍部花園令人留戀,我寧可變成一隻狐狸,也不願意求取你的佛果。如果有解脫,那我要不舍妙欲與妃嬪一同解脫。

此時,所有聲聞阿羅漢從他視線中消失了。佛陀知道他是利根者,於是幻化出無量壇城,為他授以灌頂,他當下證悟了密宗的一切境界。佛陀把所有續部都交付給他,他對鄔金地區的眾生作了廣泛弘揚。後來,該地區的所有眾生,乃至昆蟲等微細生靈,全部都變成了虹身。這是可靠歷史中記載的。

釋迦牟尼佛曾給國王恩扎布德為主的部分人,親自傳講過密法,《時輪金剛》、《文殊真實名經》等都是佛陀親口所宣。但顯宗個別人認為佛陀從來沒有講過密法,這是一種偏見,也是一種邪見,就像小乘宗認為佛陀從未宣說大乘空性一樣。其實在密宗中,有各種各樣的甚深竅訣,即使是在家身份,依靠它也完全能成就。

對外面的很多居士而言,今生不一定有出家的因緣,就算出了家,對年幼的孩子不負責任,對年邁的父母也不負責任,這樣的話,如果你戒律清凈、修行圓滿倒可以,對他們也是一種回報,但若還俗或者行為不如法,那還不如當一個虔誠的在家人,經常修持真正的佛法。

摘自《親友書講記》第20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語禪學悟人生 的精彩文章:

靜心佛語:心不靜,幸福就來不了;氣不和,生命就鮮活不起來

TAG:佛語禪學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