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便秘了怎麼辦?用這4招就能搞定!

寶寶便秘了怎麼辦?用這4招就能搞定!

什麼是便秘?

便秘在現代醫學是指大便次數減少,一般每周少於3次,伴排便困難、糞便乾結。便秘是常見癥狀,多長期持續存在,甚是擾人,影響生活質量。以下從中醫分析便秘的成因、危害與治法。


便秘的成因

便秘病位在大腸。其病因多見飲食不節,情緒失調,外感邪氣都可能引起便秘。其病機或氣血耗竭,或津虧血燥,或實熱瘀滯,或氣滯血瘀,導致陽明經氣血運行不暢,大腸腑氣不通,形成便秘。

飲食入胃,經脾胃腐熟運化、吸收其精華後,所剩糟粕,由大腸傳送而出。若腸胃受病,或因燥熱內結,氣滯不行,或因氣虛傳送無力,血虛腸道乾澀,皆可導致虛、實兩種不同性質的便秘。

單獨出現便秘,多是習慣性或一時性便秘,非器質性便秘。


小兒便秘非常多見,或源自肝旺,或由於陽明不降,小兒便秘屬肝旺者,多表現為體瘦,哭鬧煩躁,易怒易驚,睡覺不安穩。

便秘的孩子愛生病,往往有以下表現:

01 發燒

怕啥來啥,寶媽們特別害怕孩子發燒,但是便秘的孩子就是容易反覆發燒。長期便秘的孩子,體內毒素長期堆積,就容易導致「熱邪上行」,這時候孩子就容易反覆發燒。在兒科門診上,為什麼大夫給每個孩子看病都會問「大便怎麼樣」就是這個道理。

02 不愛吃飯、食慾差

便秘時間長了,小孩子的胃腸道功能就發生紊亂了。這時候孩子就會肚子脹,不愛吃飯。所以,如果發現孩子不吃飯,可以看看孩子大便干不幹。

03 煩燥、夜裡睡不安穩

人體有四個廢物排泄渠道,分別是呼吸、汗、尿、糞便,同時也是把人體內的餘熱釋放出去的過程。便秘的孩子,少了一個釋放餘熱的渠道,身體就會存留更多的熱量,這時候孩子就會出現煩躁、夜裡翻來覆去睡不好覺的情況。如果你的孩子有這種情況,儘快用小兒推拿方法給孩子調理一下吧。

04 個子小

小孩子的身高增長非常快。0-1歲一年可長大約出生身高的50%,比如孩子出生的時候是50厘米高,到一歲的時候能長到75厘米。1-2歲每年可長11厘米,2歲到青春期前,每年可長5-7厘米。也就是說,孩子長高得非常快。

如果孩子長期便秘,營養攝入長期不足,孩子的身高就會大受影響。這點寶媽們千萬要注意!

05 愛生病、免疫力低下

便秘的孩子一方面會導致吃飯少、營養攝入不均衡,另一方面還會經常感冒發燒。孩子一生病再加上不正確的用藥,比如濫用抗生素損傷腸胃等等。時間久了孩子的免疫力就會受損,孩子就容易反覆生病,這等於說是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06 肚子疼

長期便秘的孩子,整個消化系統的運行會出現問題,孩子腸道受阻、痙攣就會造成孩子出現肚子疼。有些孩子甚至還會誘發急性闌尾炎。

07 尿床

孩子便秘的時候,直腸處於膨脹狀態,這時候就會壓力膀胱,導致膀胱的容量減少,同時它還會反覆刺激膀胱,這時候孩子就會出現白天尿頻、晚上尿床的情況。

08 扁桃體反覆發炎

便秘也是導致扁桃體反覆發炎的一個重要原因。中醫說,肺與大腸相表裡,便秘的孩子,大腸經有熱邪不能排出,這時候就會傳導到肺經上,熱邪順著呼吸系統上行就會刺激扁桃體反覆發炎。

09 頭疼頭暈、記憶力差、學習能力低下

寶媽們對孩子的記憶力特別驚嘆,事實上,小孩子的記憶力特彆強。很多古詩詞,孩子雖然不懂得什麼意思,但過了很長時間仍然記得牢牢的。

便秘的孩子,由於糞便中的有毒物質,如甲烷、氨等會因反覆吸收而進到中樞神經中,這時候就會影響到大腦。有些孩子會出現頭暈、頭疼等癥狀,有些孩子的記憶力會受到影響,學習能力會下降。

10 營養不良

小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機,無論身高、智力發育都非常快。但是這一切都有賴於營養的均衡,如果孩子大便干、肚子脹不願意吃飯,時間久了,當然就會營養不良了。

11 反覆感冒

大便干、便秘的孩子內熱大,這時候會對外屆的氣溫變化比較敏感,天氣稍一涼就容易感冒,這也是很多孩子反覆感冒的一個重要原因。

12 反覆咳嗽

有些家長帶孩子找中醫兒科大夫看病,孩子咳嗽了卻沒有開止咳藥,但是這種「見咳不治咳」反而把咳嗽治好了。肺與大腸相表裡嘛,大腸之氣降下去了,肺的肅降功能也恢復了,孩子當然就不會咳嗽了。

13 口臭

從口腔到食到、胃、小腸、大腸,這是一個通道,食物被吃到嘴裡以後經過層層消化吸收,最後將殘渣排出體外。也就是說,這個通道有進必需得有出,只進不出或者進得多出得少都是不行的。便秘的孩子,食物經過胃的腐熟以後不能層層吸收,這時候胃氣就會往上走到口腔中,這時候孩子嘴巴就會臭臭的,其實就是食物被腐熟的味道。

14 臉黃不紅潤

這點很好理解,便秘的孩子由於糞便中的毒素被反覆吸收,臉色自然就會變差。很多寶媽看別人家的孩子臉蛋都紅朴朴的,自己孩子的臉又黃又沒光澤,可能就是跟便秘有關。

15 肛裂

小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便秘的孩子大便比較干硬,容易把肛門撐破。肛裂的時候引起的疼痛會導致孩子不願意排便。越不願意排便大便越干,大便越干肛裂越重,肛裂越重越不願意排便,這就是惡性循環。


第一步:揉天樞3分鐘——疏調大腸

位置:天樞穴,即與肚臍平行,往外(腰間)2寸的兩個點。

手法:讓寶寶仰卧,媽媽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樞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鐘,約100-150次。

原理:中醫認為,天樞穴是「大腸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於疏調大腸,理氣行滯、消食等,可以治療寶寶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胃腸道疾病。

第二步:摩腹5分鐘——消食導滯、泄熱通便

位置:以肚臍為圓心,以約2指寬為半徑畫圓。

手法:讓寶寶仰卧,媽媽用手掌或中間三指,順時針在寶寶肚子上緩慢畫圓揉摸。共揉5分鐘左右。

原理:這樣揉摸寶寶的腹部,不僅能夠揉到寶寶肚臍兩側的天樞穴,同時還能夠揉到位於肚臍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與天樞穴相配按摩,能夠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寶寶便秘,要依順時針方向揉,若逆時針按揉,則起到溫補止瀉的作用。

第三步:下推七節骨2分鐘——升降脾胃,調理二便

位置:位於寶寶背部正中線,由腰部的最低點的凹陷處,到尾脊骨。

手法:讓寶寶俯卧,媽媽用拇指或中間三指,自上向下,從寶寶腰部最低點的凹陷處推至尾脊骨,約一秒鐘推一下,共推2分鐘,100-300次。

原理:推七節骨是小兒推拿中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常見手法之一。下推七節骨具有升降脾胃,調理二便的功效,適用於一切熱證、實證如煩躁不眠、便秘等癥狀。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小兒便秘務必「下推」,若小兒腹瀉,則用「上推」的手法,千萬別弄反了。

第四步:揉龜尾2分鐘——通氣理大腸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寶寶小屁股的凹槽內。

手法:讓寶寶俯卧,媽媽用手頂住寶寶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適中,一次約按揉1秒,共揉2分鐘,100-300次。

原理:中醫認為,按揉魚尾穴能夠「通調督脈之氣」,調整大腸功能,有助於消滯通便。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嬰幼兒,改善便秘的飲食方法。

新生兒至4個月:每天一至兩次,添加額外水分,可用葡萄糖水。很多媽媽恐怕葡萄糖水會惹風惹痰,其實這未必是對的,只要葡萄糖水濃度適中(濃度為5%,即約120毫升水配一平湯匙葡萄糖),便不用憂慮。

4個月以上:每天一至兩次,添加額外水分。可給果汁、果糖水。如黑棗汁、西梅汁,均有軟化糞便的功效,以1:1的比例稀釋,餵給4個月以上的寶寶喝;或可將穀類食物調成糊狀,餵給寶寶。

6個月以上:每天兩次,添加額外水分。可給果汁、果糖水、麥芽糖水。另外可以為寶寶選擇纖維質含量較高的蔬菜水果,做成果泥及菜泥;減少過量肉食、人工食物及高蛋白食物。

1歲以上:每天兩至三次,添加額外水分。可給新鮮蔬菜、水果(尤其是不去皮的);減少零食,尤其是煎炸熱氣的。

此外,平時還要注意培養寶寶定時便便的習慣,父母可以讓寶寶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鐘,並在旁邊鼓勵或發出一些與大便有關的如「臭臭」、「拉拉」等語號來誘導他大便。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愛上排便的感覺,從而最終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便秘 的精彩文章:

減肥又便秘!告訴你簡單三步,便秘不見膚色好,月瘦12斤!
嬰幼兒長期便秘、腹瀉媽媽要注意!

TAG: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