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文欣賞】忻州古城

【美文欣賞】忻州古城

忻州古城

李俏銀/文

有些事情,只要雕刻在了童年的印象里時,那很有可能在你的記憶里會成為一種永恆,並且永遠也不會退化其色彩,反而會隨著歲月的消失,這種記憶越來越清晰了,情感越來越濃烈。如忻州古城,在我童年的時候那簡直就象現在的中南海一樣,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心和富貴、幸福的城堡。所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童年人生觀的成熟期便是這座古城了,心想只要能夠抵達,那麼,古城便自然會給予自己燦爛的人生。

定格古城印象是從哥哥幸福、滿足的微笑里感覺到的,哥哥繪聲。於是,父親、馬四叔等幾個中年人一嘀咕便在收工後,頂著烈陽、汗流夾背地來到了忻州古城,來到日本人佔領時期修建的老火車站旁的一個飯館,每人吃了一碗好面後又匆匆地趕回了村子裡,參加生產隊里的勞動。哥哥說他是一路小跑才能跟上父親他們的,如此我在想哥哥只用一碗面的時間便感悟認識了忻州古城之美好。那麼,古城忻州一定很美好,一定是人間天堂。

當我慢慢長大走入學堂的時候,正是文革炮響之時。一個如火如荼的年代,無產階級專政正是、發展、激化、深入的時期,毛澤東思想在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激蕩。雖然老百姓處在清一色的貧窮落后里,吃不飽、穿不暖,但思想、品德那是白紙一張、潔白無瑕,最後全部都染成了紅色。對於來自古城「二一二」的吉普小汽車從鄉村,從田野駛過,老百姓充滿了敬慕、畏懼和嚮往。

在長大些的時候,少年輕狂的心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探索、認識的慾望開始訊速的澎悵。於是,幾個同齡的小夥伴們為了能一睹古城的風姿而選擇了逃學前往。來到忻州古城,頓時感覺自己走入了歷史的蒼茫,似乎這就是人生的天堂。木屋錯落的街巷,磚牆蜿蜒古城頭,青苔遍四野。高高的城樓,不知縱橫了多少的前塵往事?深深淺淺的腳窩裡,囊括了忻州幽幽的歷史。

古城它就像一位長壽的老人,從歷史的悠遠緩緩走來,攜帶著數不清的歲月和痕傷。在這些痕傷的簇擁下,古城彰顯出自己在新時代里依然是那麼的光彩奪目。其實古城更像一部大百科全書的通史卷,翻開這部史冊,人們宛如進入了她的內心世界,盡情地感受她的溫情,感受她的寧靜,感受她的艱辛,感受她的平凡,感受她的變遷,感受那歲月的來去匆匆。

忻州古城分東南西北四門,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至今已有近一千八百多年歷史。歷史上古城多為郡、州,因險關要塞據多,卻人傑地靈,故商賈往來富裕一方。古城在歲月里是實實的兵家必爭之地,故有了「晉北鎖鑰」的美譽。濃厚的文化積澱,傳統藝術的源遠流長,古城還曾為民歌的海洋。由此,也養育了不少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頗有影響的人物,如班婕妤、楊家將、元好問、白樸、薩都剌、徐繼畲等就出自古城忻州。

古城據說在明萬曆二十六年十月,城牆修竣後,四座城門,連同洞門八座,洞門城門重重相對,彼此相通。城垣西北角為鈍角,東南角的城垣高度最低,這是「天不滿西北,地不平東南」在城市建築上的體現。

文革中的古城逐步拆除、破壞,只剩下些殘垣斷壁在歲月里呻吟、哭泣。老縣委坐落在縣城的東南角一處古典式的大院里,不知是有錢人家的大戶還是歷史官吏的府上,總之,那裡是森嚴壁壘,處處充溢著權力的象徵。

後來隨著文化大革命的深入發展,各種政治運動波濤起伏。古城遭遇了滅頂之災,廟宇焚燒、城牆倒坍,文廟裡孔夫子先生則是靜靜地看著時代的變遷。而老縣委也由老院搬遷到了慘遭破壞的北城牆邊,新建成了具有時代氣息的新縣府。而老縣委大院的一部分則改成了看守所,由此,體現了極致的兩極世界。

當我長大後故鄉,離開了古城。然而古城似乎從來也沒有離開過我一樣,不管我走到哪裡,古城始終在我的心裡如雨絲般的輕柔、溫馨、厚道。總是伴著清風的挾裹,悄悄潛入我的夢中,甜甜的,帶著古城初夏的馨香,激勵著我人生殷的腳步。

如今,古城煥發了時代的生機,春風裡蕩漾著時代的氣息。古城不老,歲月也不老,而只是我老了,從童年的夢幻里似乎老過了這幽幽的古城。而古城真的變了,走在其中,我很難再找到古城從前的影子,古城從輝煌走向衰退,又從衰敗走向輝煌,它和我國沉重的歷史一樣跨高山、歷險灘,經歷了風吹雨打,才迎來燦爛的曙光。然而古城似乎也沒變,沒變的是古城沉澱的歷史文化,古城人勤勞睿智的血脈和古城千載不息的靈魂……

古城不滅的靈魂,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常常能聽到它喘息的聲音……

文章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

編輯:周宏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美忻州 的精彩文章:

楊家將之楊業
楊家將之楊延昭

TAG:大美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