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辭職後,立刻就後悔了

辭職後,立刻就後悔了

不可否認,的確有人辭職跳槽後有了更好的發展,但通過調查發現,這部分人只佔了少數。剩下90%的人,辭職後卻越來越迷茫,甚至開始後悔。

很多人之所以會辭職,都是頭腦一熱就辭了,公司一家一家地換,結果導致職業積累斷層,最後只會離職場目標漸行漸遠,一事無成。

其實,有些道理,假如步入職場的那一刻就能明白,或許就能少走不少冤枉路,從容面對職場中的各種挑戰,不至於面臨辭職後「後悔」的窘境了。

1、要是入職第一天起確定目標,就好了

拿破崙曾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為職場人,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會全力以赴的去完成,能不能做到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始終在向上。

如果一開始就抱著我才剛入職,目標先不著急,慢慢干就會有了的心態,不管時間過多久,你都只會朝九晚六的混日子,長此以往,工作多年後你仍然不會有任何的成長。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辭職去新公司,也會再惡性循環。

日劇《校對女孩河野悅子》里的女主是個熱愛時尚的女孩,多年來一直夢想著能夠成為頂尖時尚雜誌的時尚編輯。經歷了6次失敗的面試,終於在第七次成功了,進入了雜誌社,然而,她竟是被派到最不起眼的校閱部。

如果是別人可能會選擇辭職,但是女主並沒有氣餒,因為她認為眼下干好現在的工作就是通往時尚編輯部的第一步,她決定為了未來能夠進入理想的部門而奮鬥。最後她如願進入了夢寐以求的時尚編輯部。

由此可見,一個明確的目標決定了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即使眼下的工作不是夢想中的工作,都要始終保持著對於工作的熱情,為理想腳踏實地的奮鬥。

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認真對待工作,才會離成功越靠越近。

2、要是早一點學會獨立思考,就好了

在職場中你一定見過這樣的人,他們從不發表自己的言論,喜歡人云亦云,他們從不主動思考,遇到困難喜歡一遍又一遍求助別人,即使不久前同樣的問題才問過。

但也一定有這樣的人,他們看問題總有獨到的見解,一個問題能舉一反三,他們說服力極強,開會討論時總是能獲得別人的贊同。

這兩類人,本質上的區別只在於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思考,其實就是批判性思維,指的是能夠獨立地分析自己的所見,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決策和判斷。

就像毛主席說的「遇事多問為什麼」,對於一個結論,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為其背後的邏輯和目的所在才是最本質的東西。

反映在在職場上,就是開會討論時能不能提出有效的意見,領導交代任務時你能不能抓住重點,跟同事交流時提出的問題能不能讓他們信服等等。尤其在職場,領導更希望你能獨立思考,為他解決問題而不是幫助你解決你的問題。

職場中學會獨立思考其實就相當於下棋中「總想著下一步」,只要你比對手多想一步,你就能獲勝。

3、要是早點學會控制情緒,就好了

很多職場中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工作中有太多負面情緒,自己一時無法控制,將壞脾氣撒在了同事身上,導致原本和諧同事關係破裂,從此以往,「難相處」的標籤就貼在你身上,最後在職場生涯中孤立無援,寸步難行。

所以,職場中避免不良情緒發生對維護好自己和諧的職場人際關係非常重要。

在職場中,從來不缺能力優秀的人才,而領導更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情緒穩定、抗壓性強的人才,而不是容易情緒化、衝動、很難駕馭的「脫韁野馬」。

《史記》有這麼一句話,順,不妄喜;敗,不遑餒,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深諳此道的有康熙隱忍鰲拜,劉邦隱忍韓信,可見隱忍背後有殺招,但凡成功之人,必能控制情緒,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只有學會控制情緒,才有可能改變職場命運。

4、要是早知道能力比人脈更重要,就好了

初入職場時,你可能會產生這樣的迷思,總覺得只要能結識行業內的牛人,擴展自己的人脈就能獲得職場通行證,萬事順遂。於是你每天都在參加各種聚會、論壇,結果不但不能帶來實際的職業成長,反而浪費了大把寶貴時間。

有一個有意思的詞語叫做社交的蒸發冷卻效應,其中有一個結論是這樣的,「通常你最想結交的那個人,恰恰他最不想認識的就是你」。事實上,人際關係的建立基於價值的交換,而人脈本身就是建立在雙方都有利用價值上的一種交換。

換句話說,假如你沒有能力,便不存在利用價值,不能交換價值,又何來人脈?

往往能力越高的人越容易獲得有效人脈,因為牛人也更想跟牛人做朋友。想要建立人脈,結交厲害的朋友,首先你的把自己變得厲害。

並不是說人脈不重要,但是比起人脈,你的能力才是決定你的高度的重要因素。真正的人脈都是你的能力帶來的,只有在你個人能力足夠強大的前提下,你才有可能利用人脈發揮你的最大價值。

所以在揚帆起航之前,還是先造好你的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EO思維與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CEO思維與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