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樓夢》里有哪些古玩寶貝

《紅樓夢》里有哪些古玩寶貝

原標題:《紅樓夢》里有哪些古玩寶貝



我讀《紅樓夢》,什麼詩詞歌賦、男女情感、政治鬥爭全拋一邊,直奔著書中那些古玩寶貝而去,細細琢磨開來自有一番風味。

《紅樓夢》第三回寫林黛玉第一次進榮國府,書雲【黛玉便知這方是正內室。進入堂屋,抬頭迎面先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三個字,是「榮禧堂」;後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多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鏨金彝,一邊是玻璃盆……】


此處有幾個關鍵詞值得把玩:大紫檀雕螭案、青綠古銅鼎、待漏隨朝墨龍大畫,鏨金彝。


且說案分幾種,有:書畫案、條案、炕案、架几案等。其造型分平頭案和翹頭案,此處正內室應為翹頭式的大條案,顯得大氣肅穆。條案是中國古代廳堂陳設中最常見的傢具,官宦及富裕人家的用料精,做工細,普通百姓家也常見,只是價值相對小得多。南方多見在八仙桌後擺一高的條案,上面放陳設品,如花瓶、時辰鍾、帽筒等器,起到裝飾家居的作用。此處所描寫材質為木器中的王者紫檀,雕的也是圖紋中的霸者螭龍,可見此物非同一般。鼎為何物就不用細說了,稍有文化者都知此物。鼎盛行於商、周。用於煮盛物品,或置於宗廟作銘功記績的禮器。還有一說是統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名聲赫赫者當屬司母戊大方鼎,也是眾所周知的。


說到鼎,人們就會想到它的製作材料為青銅,早期如此,後來也有陶瓷和鐵制鼎,事實上鼎中最具文物考古價值的就是青銅鼎。此處只略提「青綠古銅鼎」信息量過少,所以不知其具體形狀和年代。但我想,能進入榮國府正內室大廳的應為稀有之青銅鼎,不光紋飾漂亮,說不定還帶有銘文記載。

待漏隨朝墨龍大畫,得細說一下,因為這裡的前綴很有意思。什麼叫「待漏隨朝」呢?咱們把四字拆開來解讀。


「漏」即銅壺滴漏,古代計時器,此處應為刻漏。刻漏的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漢遺物,共3件,均為泄水型。其中以1976年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杭錦旗出土的青銅漏壺最為完整,並刻有明確紀年。比較完整的傳世刻漏有兩個,均為受水型:一個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元代延三年(1316年)造;一個在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是清代製造。


清宮內設有「王公宗室奏事待漏所」。隨朝即上朝,綜合起來理解,「待漏隨朝」就是古時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時刻。但「待漏隨朝」和「墨龍大畫」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加上這個前綴呢?紫禁城中的太和殿,皇帝寶座上方是雕著口銜寶珠的蟠龍,再聯繫到「墨龍大畫」指巨龍在雲霧海潮中隱現的大幅水墨畫,如此以墨龍大畫來喻為早朝所見之景象,隱喻朝見君王之意。懸掛此畫以示主人身份地位之榮耀,也表示主人忠於君王。此處之墨不一定就是黑色,可以為藍墨、紅墨、金墨等等吧。


回頭再看「待漏隨朝墨龍大畫」這句話,如果捨去「待漏隨朝」四字,哪怕加上一連串的形容詞也顯示不出這張畫的份量來。這也是曹雪芹有意而為之,以此顯示出榮國府的非凡勢力。


鏨金彝自然要分開看,彝,據甲骨文,象雙手捧雞奉獻之意。是古代祭祀時常用的禮器的總稱,商朝時盛行。具體到這裡所描述應為青銅鏨金彝,不作禮器用,而是榮國府收藏的古玩。

那什麼又是鏨金工藝呢?鏨的意思為在金石上雕刻,鏨金,即為在雕刻物上鎏金。


中國的鎏金技術始於戰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這一技術的國家。從已出土的文物證實,在戰國時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術。從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 「楚大官糟鍾」來看,它的鎏金技術已相當的成熟。鎏金技術不是一下子就容易掌握的,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中通過開創研究、不斷探索總結才創造出了這項工藝。主要有:金棍、煞金、抹金、開金、壓光五道工序。


從信陽長台關楚墓出土的「鼎」來看,造型有戰國早期的風格特徵,該墓出土的鎏金銅帶鉤等也為戰國早期的器物。所以,有的專家學者認為鎏金工藝初始時間應定於春秋末期或戰國早期。


鎏金是一種金屬加工工藝,亦稱「塗金」、「鍍金」、「度金」、「流金」,是把金和水銀合成的金汞劑,塗在銅器表層,加熱使水銀蒸發,使金牢固地附在銅器表面不脫落的技術。這種技術在春秋戰國時已經出現。漢代稱「金塗」或「黃塗」。


但鎏金一詞出現較晚,就目前所知,鎏字最早見宋人修定的《集韻》中,「美金謂之鎏」。

春秋戰國時青銅器中鎏金工藝並不普遍,因此很難判定《紅樓夢》中此物是否為春秋戰國時器還是漢代時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試對《文獻通考》說長論短
古籍收藏我們該如何正確保存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