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有兩個皇帝不贊同長城的修建,他們的理由基本相近,卻不得不嘆服

曾有兩個皇帝不贊同長城的修建,他們的理由基本相近,卻不得不嘆服

萬里長城使我們國家數千年歷史的見證,在戰國時期,各國就都先後修建了一些,直到秦國統一中國後,大舉修建長城,長城建成後,對於防禦外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長城的修建也成為了所有人的話題,不管是現在,就連古代也有眾多人去評價他,因為修建長城死掉了眾多窮苦百姓,也是閉關鎖國的代表。

魯迅也曾寫到過:「這偉大而可詛咒的長城!」所以不認可長城的人也有很多。

而有兩位皇帝,對於長城的評價並不是很高,但是他們說的話也不得不認同,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依據。

第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將隋朝攻下後,李世民後來奪下了天下,他的前車之鑒便是隋朝,隋朝大舉修建長城,數百萬人,死傷無數,耗費了無數財力和民力。

他認為隋煬帝不會選優秀的良將來駐守邊關,是在沒有辦法只能修築長城阻擋他族的侵略,所以李世民認為長城就是皇帝無能的一種體現,並不看好長城。

而在李世民在位後不久,異族不聽進犯唐王朝,他的大臣希望可以繼續修建長城,用以阻擋侵略,但是李世民卻不願如此,派人去并州駐守,而異族知道唐朝的大軍來了之後,全都逃了去。

所以唐朝當時在世界上文明的國土也是有理由的,而他的強大卻不需要長城。

而另一位對長城評價很低的皇帝也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了。他認為國家的邊境不能完全依賴於某些建築,而主要得的到民心,還要有強大的實力,才能不受欺辱。

在康熙在位期間,長城一部分發生了倒塌,需要重新修整,而康熙帝卻告訴他,秦朝開始修建長城,後來各朝各代都會加以完善,那是不是就不會有外患了?

我們之前不就是一路凱歌,將眾敵殺的大敗,建立了我們的大清王朝,所以說保衛河山不在於修長城,而是要穩固民心,才能無懼於邊患。如果再去修建長城,那豈不是又要傷到民生,那就算修了長城有眾多將士又能如何?

所以李世民和康熙皇帝並不是很看好長城,但是他們的言行都為中國帶來的一段強盛時期。

但是長城也是我們祖先智慧與汗水的結合,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講堂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中,是什麼讓這群人被日本人追殺,僅僅是因為他們的預言嗎?

TAG:麻辣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