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派兩員大將帶兵去日本,二人只找到台灣,孫權怒將二人斬首

孫權派兩員大將帶兵去日本,二人只找到台灣,孫權怒將二人斬首

親射虎的孫權,少年得志,英明決斷,江東基業歷經三世,在其手中終得壯大。曹丕、劉備相繼稱帝,雖然東吳在夷陵之戰擊敗劉備,但也傷損了實力。曹魏對江東虎視眈眈,不可不防,此時的孫權向曹魏俯首稱臣。等到蜀國吳國關係得到修復,吳國消除山越等族的內亂,經濟和軍事實力提升上來的時候,孫權在武昌登基稱帝,在229年改元黃龍,史稱吳大帝,後遷都於建康(南京)。

孫權

47歲的孫權壯年登基,開始好大喜功,猜忌忠良,做事情獨斷專行。吳國成立後,孫權把領土擴張放在首位。但曹魏虎踞中原,實力強大,單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匹敵。蜀國此時在諸葛亮的執政下,上下一心,不僅平定了南中,還開始了第三次北伐曹魏的戰事,孫權感到對西用兵也絕非對手。

孫權

在跟大將諸葛直談話的時候,無意中提到了秦始皇當初派遣徐福東渡,入海尋仙的故事。孫權根據典籍記載,得知徐福曾初到夷洲,那裡四季如春,沒有冰雪。但徐福沒有找到蓬萊島的方位,未能求得仙藥,便帶領數千童男童女前往亶州(據地理推斷,應該是現在的日本群島),並在那裡定居,經過繁衍已有數萬戶。

徐福在日本留下傳說的地點

吳大帝對夷洲、亶州和仙藥都非常感興趣,認為這是獲得海外領土和長生不死的最好契機。命令大將衛溫和諸葛直,帶領一萬甲士下海,江東造船業發達。在226年,便造出可以同時乘坐三千人的樓船,孫權將其命名為「長安」。今天大將衛溫、諸葛直帶領三十多艘樓船、快艇組成的艦隊,攜帶乾糧淡水,浩浩蕩蕩東渡,尋找夷洲,亶州。

衛溫和諸葛直航海

數月後,按照《禹貢》等典籍的大致方位記載,這群東吳水軍,歷經海上風暴波濤,各種艱辛磨難,終於登上了夷洲。但這群人剛靠岸,便遭到當地人的圍攻,吳國水軍久經陣仗,當地原住民還處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氏族公社階段,根本不是東吳軍的對手。衛溫制止了部下對原住民的追擊,跟諸葛直一道,向當地酋長長老們說明情況,互贈禮物,消彌誤會。

衛溫尋訪夷洲的話劇

衛溫。諸葛直為了尋訪在夷洲安營紮寨,當地原住民在東吳士兵的幫助下,學會了種植農業和製造鐵器。但是由於水土不服,衛溫、諸葛直帶去的萬名甲士,染上疾病,減員很多。衛溫和諸葛直害怕繼續留在這裡,會全軍覆沒。在尋找亶州未果的情況下,帶領剩下的士兵和願意遷往東吳的數千原住民,返回東吳。

吳通夷洲

衛溫、諸葛直在夷洲生活一年,不僅沒能找到亶州,而且大軍遭遇疫病,士兵十亡八九。孫權聽聞二人無功而返後,沒能找到亶州,完成使命,而暴跳如雷,下詔將二人治罪,231年,衛溫和諸葛直被孫權所害。

《資治通鑒》:(黃龍)二年春正月……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衛溫、諸葛直軍行經歲,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

樓船

孫權要找的那個,徐福帶童男童女東渡後居住的亶州。根據推斷,可能是現在的日本。雖然當時兩國有大海阻攔,卻不影響兩地發展。東漢光武帝時,日本國王遣使來洛陽進貢,原為東漢的藩屬,劉秀以其人矮,賜名為「倭國」,並受賜「漢倭奴國王印」。衛溫、諸葛直沒有嚮導,難以找到正確的航路,古籍記載化外之地,過於籠統,二人沒有找到亶州也是必然。

遊戲中的卑彌呼

238年,日本邪馬台國的女王卑彌呼,派遣使者難升米朝見魏明帝曹睿,東吳沒有能力征服大海,更況處在彌生時代文明程度更低的日本人。日本人經過對馬海峽,到達遼東太守公孫康設置的帶方郡(現在的朝鮮黃海北道),經由這裡前往中原,跟曹魏頻繁往來,曹魏使者兩次前往日本冊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而衛溫、諸葛直經營夷洲的意義在於,他們史料記載的最早到達並開發台灣的中國人,並在當地留下深遠的影響。

資料來源:《資治通鑒》《三國志·吳主傳》《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錦衣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三國中的幫派大佬,關羽被他嚇到,後成為一流猛將,至死未被封侯

TAG:錦衣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