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生為數學嘔心瀝血,當希望到來的一刻,他也解脫了

一生為數學嘔心瀝血,當希望到來的一刻,他也解脫了

他的數學成就

仍然令人敬佩

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頒獎大會開幕,頒獎委員會念出了陸家羲的名字,表彰他的成果「關於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的研究」,因此獲得了198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但是,上來領獎的並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妻子。

為什麼領獎的不是他本人?

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陸家羲

1935年6月10日,陸家羲出生在上海的一個貧困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上小學的時候已懂得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學業一直名列前茅。可惜,在他13歲的時候,父親身患重病,不久便離他而去。這個家庭失去了頂樑柱,家羲被迫綴學,年僅15歲就來到一個五金廠當學徒。

1951年11月,家羲告別家鄉,隻身一人來到瀋陽,參加完統計訓練班後被分配到哈爾濱電機廠上班。他埋頭苦幹,兩次被評為廠先進生產者。1956年松花江泛濫,他還因積極投身於抗洪搶險第一線,獲得了市二等防洪模範的光榮稱號。

在工作的這段時間,家羲仍然沒有放棄學習。哈爾濱每個寒風刺骨的夜晚,他都堅持走路去上夜校學習俄語。有著很高語言天賦的家羲,不僅很快學會了俄語,還自學並掌握了英語和日語。他愛好廣泛,愛唱京劇,喜歡下棋和欣賞文學名著,還時刻關心科技新聞。

1956年夏天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陸家羲偶然買回來一本《數學方法趣引》。這本薄薄的數學小書介紹了哥尼斯堡七橋、哈密頓週遊世界、四色定理、十五棋子、幻方、歐拉三十六軍官、火柴遊戲和寇克曼女生共八個問題,一下子把陸家羲迷住了。其中的一個「寇克曼女生問題」最有意思:

一名女教師每天下午都要帶領她的15名女生去散步,她把學生分成5組,每組3人,問怎樣安排,才能使在一周內,每兩名學生恰有一天在同一組。

超模君想了想,暫時沒有思路。這個問題一百多年來未能完全解決,要強的陸家羲發誓一定要盡其所能攻克它。

《數學方法趣引》扉頁

但是,陸家羲也知道,只有初中數學水平是不可能攻克此難題,必須上大學學習更深的數學工具。他自學完高中課程,放棄了現在的工作,於1957年秋考進了吉林師範大學物理系,開啟艱辛的求學之路。

大學四年,他自學了近世代數、初等數論、矩陣理論、有限幾何,以及正交拉丁方理論等多個數學課程,閱讀了大量數學名著,同時物理專業課成績也沒有落下。四年中的每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有著

一筆,一紙,一(數學)世界。

他堅持與「寇克曼女生」約會,期待有一天能登上數學之巔。

1961年,陸家羲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同時和他相伴四年的「寇克曼女生問題」被他攻破了,這時的他,年僅26歲!

畢業後的陸家羲被分配到包頭鋼鐵學院任教,信心百倍的他於年底將凝結了自己無數心血的論文《寇克曼系列與斯坦納系列的構造方法》寄到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期待得到肯定與發表。在頻繁的工作調動中他終於收到了中科院的回信,信中希望他核實論文並選擇投稿《數學學報》等刊物。

於是他把論文改完後,在1963年投寄給《數學通報》,一年後,收到的回復竟然是: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和所用的數學工具,建議另投其他刊物。。。」

但陸家羲依然沒有放棄。他跑遍了包頭市所有的圖書館,還去北京圖書館核對資料,沒錢的時候就住在火車站或天橋下。他很少與人交流,周圍人不理解他研究數學的行為,對他進行指指點點,冷嘲熱諷。在遭受雙重壓力下,他的身體漸漸變差,於1965年,給出「寇克曼三元系和四元系存在性證明」,將改完的論文投寄給《數學學報》。

上帝又對他開了個玩笑。

陸家羲的論文再次被退回來(未能正式發表),1966-1976年期間,由於各種外界因素的阻撓,陸家羲沒有投寄過一篇論文。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情,不是論文發不出去,而是成果已經被人發表了。1979年,陸家羲借到了《組合論雜誌》,令他悲痛萬分的是,早在1971年一位數學家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已經公布他們解決了「寇克曼系列」!這簡直就是後背一捶,自己明明早在十年前已經解決了這個難題,可是一直得不到認可,使得中國數學史少了光輝的一頁。

組合論雜誌

雖然榮譽被埋沒了,但陸家羲還是站起來了,以更強的毅力去攀登另一座高峰——「斯坦納系列大集」。於是他開啟了開掛模式:熬夜工作,很少運動,忘記吃飯。

終於,1981年起,西方的組合論專家收到陸家羲的《論不相交斯坦納三元系大集》系列文章後,大為驚訝,覺得這樣一個數學難題居然被一名中學物理教師解決,真的不可思議。加拿大著名數學家門德爾遜認為這是二十多年來組合設計中重大成就之一,並要求把陸家羲調到大學崗位,以促進中國數學發展。

1983年十月,陸家羲被邀請參加第四屆中國數學年會。他激動萬分地在大會上報告自己的工作,並告訴同行專家說還有一些例子需要補充。大家都肯定了他的成就,讚歎他含辛茹苦地攀登數學高峰的精神。

勝不驕,敗不餒,他沒有陶醉於成功的歡呼中,心中又孕育著新方向。1983年10月30日,會議結束後他回到家,今晚他沒有熬夜,可能是太累了,需要休息。他躺在床上,很快進入夢鄉,在夢裡作著斯坦納系列的補充。

可惜,他沉浸在夢中,再也沒有醒來。勞累過度和疾病纏身的陸家羲,次日凌晨一點,心臟病突發,溘然長逝,終年48歲。

他的論文《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區組設計的存在性理論》發表在1984年第四期的《數學學報》上。

1989年,在國家自然科學獎頒獎大會上,便出現了開頭一幕。

陸家羲獲獎論文

可惜這些,陸家羲都看不到了!看不到了!

陸家羲雕像

總有人問:中國為什麼沒有人獲得菲爾茲獎?其實中國不是沒有數學家,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每一個熱愛數學甚至對數學痴迷的孩子,都應該給予支持,加以培養,得到同行和導師的幫助,而不是被埋沒,加以功利化,甚至勸退。

所以,希望中國數學界,乃至科學界,多多關心「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吧!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這裡是數學思維的聚集地------

「超級數學建模」(微信號supermodeling),每天學一點小知識,輕鬆了解各種思維,做個好玩的理性派。50萬數學精英都在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數學建模 的精彩文章:

這些公式所生成的圖像有點嚇人
為了將數學徹底形式化,無數位數學家前仆後繼卻仍然不得其果

TAG:超級數學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