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誠法師:時空因緣與內修外弘(七)

學誠法師:時空因緣與內修外弘(七)

佛心慧語

微信號:XinXueCiHang

皈依正信三寶,遠離附佛外道,聽聞正法,親近善士,依教奉行,持戒精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七、培養學修大局意識,信解緣起發心弘教

我們學佛修行的動機是要解脫生死、成佛利生,但成佛利生不是短時期的事,是無限生命中多生多劫要走的路,要成辦眾多因緣。修行產生種種誤區的原因,關鍵在於對學修缺乏整體性認識。這種整體性的認識不僅僅是對個人修行的道次第而言,還體現在對於個人、團體、佛教,乃至整個社會種種時空因緣的把握上面。前面說到必須把個人修行放在團體 中來考慮,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樣地,還必須把團體放到整個佛教的整體當中來考慮,把佛教放到整個社會的背景中來考慮,這樣才能夠把各方面的事情做好。個人、團體、佛教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也絕對不能脫離現實社會,而且還必須要緊緊同時代發展的脈搏相呼應,這點特別重要。

不論世間法還是佛法,時間跟空間是重大的緣起。比如春耕,如果該播種的時候不播種,超過兩天三天還說得過去,等過了一、兩個月,你再種什麼好的種子最終都是顆粒無收,因為時節過了。既便勉強發芽,最後仍結不出好果實,那麼,所有的翻土、澆水、施肥等工作,就全都白費了。空間也是很重要的,再好的種子放在石頭上也是沒辦法生 長的,即便發了芽也很快會被太陽曬焦。再比如說,只有國家興旺、國力強盛,在國際上有地位了,你出國在外,人家才會很尊重你;如果你生到非洲一個很小很落後的國家,儘管再聰明再有能力,到外面也不容易受到人家的重視。這就是國家這個整體對於我們個人的重要性。團體也是一樣,如果你在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團體當 中供職,走到外面,別人就會很客氣,會尊重你;如果不是這樣,別人不一定會尊重你。因為如果你不屬於一個團體,就是一個自由人,跟團體、跟整個社會沒有很深的聯繫,個人的緣起作用就很渺小。

學修佛法也是一樣,如果不了解時空因緣,就很容易閉門造車、固步自封,弄不好就會走到死胡同裡面去。因此 在修行的一開始就要樹立起一種整體觀念,把握好時空因緣,將方方面面的事都考慮清楚。只有從整個時代的大背景下來考慮,才能知道佛教如何去發展,團體與個人應該怎樣做。

因此,關於如何學修佛法,應該建立起全面的、整體性的認識,培養一種大局觀念。從個人、團體乃至整個佛教考慮問題都應該有不同 的層面和角度,能夠站在整個佛教何去何從的角度去考慮事情,才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佛法的殊勝。只為自己學與為整個佛教而學是兩種不同的發心,前者是不可能有大氣象的。我們在一開始就要培養為整個佛教而學的發心,以佛法的興衰為己任,以後才會有大的成就。

八、認識佛教時空差別,探求佛教發展方向

佛教流傳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在這2500多年裡,佛教的發展變化是很大的,在世界範圍內已經形成了南傳、漢傳、藏傳三大語系佛教。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語系的佛教都有各自的特點。在東亞,韓國、日本的佛教是宗派佛教。例如在日本,有大本山的制度,宗派意識非常強烈,一個教派有大本山,然後一級一級地往下分到各個地區,有分院、下院等等,人事、財務等都要由大本山來審批。另外,日本寺院與信眾的聯繫非常緊密。一個人皈依在某個寺院後,他的後代就都是這個寺院的戶口,家庭收入要按一定的百分比上交寺院,家裡有婚喪等事都要請寺院的出家人去做法事,死後骨灰安葬在寺院里。因此,寺院是深深地紮根於社會、紮根於民眾的。日本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滅法,非常多的寺院一直保存得很完整,與此有一定的關係。

在東南亞,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的佛教幾乎就是國教。長期以來佛教、僧侶在社會上面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整個國家對佛教的態度,對僧眾的管理教育和文化建設都是一貫的,並且非常普及,能夠保證各個寺廟的穩定發展。南傳佛教寺院里有護法委員會,很多事務性的工作由在家居士來做,出家人不用去商店裡買東西,戒律相對來講就容易比較清凈地持守。在泰國、 緬甸都有僧王,斯里蘭卡的三大教派里都有大導師,他們都有很高的威望,能夠較有效地領導佛教,處理佛教事務。

在中國的西藏,藏傳佛教盛行。藏族本來是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佛教傳到西藏以後,有了寺廟,藏胞們也就不再到處遊走,除了放牧,就是到寺里來學佛法。家裡有男孩,也願意送去出家,所以民眾和寺廟、佛教的聯繫就非常緊密。藏傳佛教中有活佛轉世制度,對於活佛的教育、培養和對一般人不一樣。一個廟裡面,最主要的力量都用來培養活佛,並且是從小就去培養。活佛起著凝聚僧團、攝受信眾的重要作用,因此藏傳佛教在西藏地區比較普及和穩定。

了解不同語系佛教的特點,能夠開闊我們的視野,這樣再去觀察、思考問題的時候,不至於會執著在一點上。

就中國的漢傳佛教來講,已經有長達兩千年的歷史。自漢代傳入我國內地之後,在歷代高僧大德的努力下,經過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翻譯經典,到隋唐時達到全盛,完成了佛教的本土化,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各個宗派。佛教實現中國化的原因,一方面是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做了很好的結合,另一方面,佛教通過不斷地調整自身 在社會發展過程當中與社會各層面互動的力度和方法,因而能夠與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相適應。

自唐末會昌法難之後,漢地的佛教就逐漸地走向衰 落。如趙朴老在《佛教常識答問》中所指出的:「隋唐是各宗興起和極盛時代,會昌法難後,除禪宗外,是諸宗衰亡時代。稍後有天台、賢首的復興和禪宗的大發展,這可算是佛教復興的時代,但也沒有初唐、中唐那樣的盛況。自元代起西藏佛教傳入內地,很受朝廷崇奉,但未普及民間,而漢地原有佛教則不及宋時興盛。有清一代,漢地佛教沒有什麼起色,僅可保持原有餘緒。」

清朝取消了試經度僧的制度,僧侶群體的綜合素質就越來越差。尤其是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列 強入侵,國家長期處於動蕩、戰亂之中,佛教也一直很衰微。雖然清末民初又出了幾位高僧大德,努力去復興佛法,也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歲月里,很多事業不能穩定持續地開展。建國以後又經歷了「文革」的中斷,改革開放後宗教活動才開始慢慢恢復。佛教真正穩定發展就是最近二三十年,這個時期差不多是近兩百年來佛教發展最好的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主要注重的是經濟建設,現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國家進一步提倡加強文化軟實力 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內涵和外延就更加豐富、寬廣了。佛教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何作何為、何去何從,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是需要我們很認真去思考、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要非常清楚,究竟什麼樣的佛教才是一個健康的、良性發展的佛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在近現代,太虛大師針對佛教時弊進 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的主張,並倡導人生佛教和人間佛教。在那個時候,教內教外的很多人都很不理解,阻力也很大。儘管太虛大 師自稱他的改革以失敗告終,但是我們現在的很多做法,實際上都受到太虛大師佛教思想的影響,包括當代台灣幾大佛教團體的發展模式,多多少少都可以追溯到太虛大師的佛教思想。

現在的時代背景跟太虛大師那個時代不一樣了,也跟台灣地區幾大佛教團體當初發展起來的狀況也不一樣。就大陸佛教來說,一方面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和文化建設的倡導以及國家的穩定繁榮,更加有利於佛教的發展;另一方面,一些阻礙和影響佛教發展的內外因素仍然存在,甚至更加凸顯。從外部原因來看,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商品化和拜金思想滲透到各個角落,而且國內小社會跟國際大社會越來越密切相關,各種思想、各種文化、各種宗教交 織在一起,對佛教形成很大的影響和衝擊。就佛教內部而言,主要有人才缺乏、思想觀念滯後、弘法意識薄弱、寺院還沒有形成一套很好的管理模式等問題。此外,一般道場中,出家法師如何能夠在廟裡安心修行、用功辦道,並同在家居士形成良性互動的氛圍,也就是依律攝僧、以僧導俗、僧俗配合的修學體系,還有待建立和 完善。

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寺院、不同的法師,可能都會有一些不同的做法,這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去探索、去努力、去改進,很難說現在就設定好一個模式、一個理想化的方案,一下子大家都接受,並且很快地做起來。這需要在佛教四眾弟子和社會各界善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加以總結和實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如何對治修行中的懈怠
佛門中這件事比破戒更可怕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