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哈佛等藤校為何拒絕成績第一的他

哈佛等藤校為何拒絕成績第一的他

3月28日,是傳說中的IVY DAY(藤校日)——美國常青藤名校齊發Offer的日子,成千上萬焦慮等待的高中生們終於陸續得到了本科申請結果。

今年藤校的錄取形勢依然堪稱慘烈,不完全統計,目前頂尖名校「哈耶普斯麻」發放了50張Offer給到中國籍學生。其中,哈佛10張,普林斯頓8張,耶魯17張,斯坦福8張,麻省理工7張。恭喜收到Offer的同學!

今年很多學校都刷新了申請人數的新高,申請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嚴苛的篩選,錄取率也毫無疑問得刷新了各大高校的最低歷史…

一個能進入美國常青藤盟校的孩子,可以享受很多優秀社會資源:包括全球優秀的教師,學術界和商政界優質的合作平台,一流的人文環境,優先的實踐和工作機會等。但這樣的機會到底應該給予誰?

2004年,哈佛大學拒絕了164個SAT考滿分的中國學生。(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由美國大學委員會主辦。SAT成績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名校學習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滿分是2400分)。其中,有位家長質問學校:「為什麼不錄取我女兒?」哈佛回復一句話:「您女兒除了滿分,什麼都沒有。」其實關於錄取標準,常青藤學院早已有了非常合理的「規章制度」:學習成績佔40%,綜合素質佔40%,價值觀佔20%。其中非「分數」評估佔了60%。

名校錄取的孩子成績都很好,但是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都能邁入名校,原因就在於除了學習成績,還有其他很多衡量考生綜合素質的因素。

原來在名校的眼中,成績只代表過去,並不預示未來。各種補習班,競賽班,刷題刷出的好成績,並不能完全展現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力。「才華橫溢」的孩子和名校期待的「優秀」生源依然山高水遠。

那什麼樣的孩子在名校眼中才是優秀的人呢?

其實,名校非常注重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心理健康和社會責任感。

憑心而論,人最寶貴的是什麼?開辦學校最怕什麼?無論孩子年齡,種族,家庭背景等等,答案都是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學校最注重的是安全第一!學校最怕的當然是學生在校期間非正常死亡,非正常受傷!名校也不例外。名校非常注重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健康,從他們錄取就能看出端倪。申請名校要求的文章,不僅有自我評述,還要闡述許多問題和觀點。

以斯坦福申請為例,斯坦福要求申請者根據幾個主題任選幾篇文章,下面這張圖就是來自於申請斯坦福大學的作文要求: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

「闡述你曾經的失敗經歷,你是如何應對的。你是如何從失敗中學到經驗教訓以幫助未來可能的成功?」

「作為一個青少年,你覺得最好的一部分是什麼?最艱難的一部分是什麼?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弟弟妹妹聽你的話,你有什麼忠告給他們?」

這些問題的回答,直接關係到名校對於申請者抗挫折能力,心態甚至心理健康與否的衡量。

而對於亞裔,在這一方面恰恰是最薄弱的。美國大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亞裔男孩的內心自我懷疑最為嚴重。東方家長式的權威,和西方隨心所欲的自由格格不入。而亞裔男孩就在這種激烈地衝突下成長,內心的矛盾衝突和自我懷疑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學裡亞裔族群是尋求心理醫生幫助最少的種族。東方人的面子,真是害人不淺。

亞裔家長們也覺得委屈,認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光明未來。畢竟,我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可是不一樣的,這裡不是中國。東方家長式的權威在這個自由的國度並不被認可何況推崇。

我曾經看到一個西方報道,一個父親,他的兒子就讀於Palo Alto最有名的高中,在最燦爛的年華卧軌自殺。因為學業的負擔,競爭的壓力,與父母的衝突,和自我的懷疑。

他的父親在兒子自殺後,四處奔走講演,提醒華裔家長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尊重他們內心的渴望。他們是獨立的擁有完整人格的青少年,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內心。哪怕他們的選擇會犯錯,也讓他們自己去親身經歷這些挫折,再從挫折中學習。而做家長的不需要權威式的指指點點,只需要在他們遭遇挫折時始終如一的鼓勵。

他說,這些領悟都是在失去他的寶貝以後才幡然醒悟。他將他的痛苦展現在眾人面前,希望家長們真正重視起來,給予孩子一個自由呼吸成長的空間。未來是在孩子自己手中的,他們的路需要他們自己親自來走。

名校眼中的亞裔孩子,事實上已經默默地被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籤:數理好,聰明,有才,內向,矛盾...如何能夠顛覆名校招生人員的心理定勢,那就要從所有的申請材料文章中找出他們的「與眾不同」,從他們的經歷中看到他們強大的獨立的內心。

斯坦福的校訓: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讓自由之風永遠吹拂。而報名斯坦福的亞裔少男少女們,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曾經擁有這樣自由的心和思想,以及行動呢?

在申請斯坦福大學必須完成的文章中,還有一部分問題是為了衡量申請者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請闡述你對於他人最有益的貢獻是什麼?期間所遇到的挑戰和回報?」等等。由此看出,名校欣賞的不僅僅是學生的一枝獨秀,而是更加在乎學生是否應用出色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群,去推動一個團隊群體的進步。

名校真正想要招收和培養的,是具有領袖潛質的學生,在未來發揮領袖才能,造福社會和周圍的人群。這樣名校的教育理念才能繼續發揚。

2004年,哈佛大學拒絕了164個SAT考滿分的中國學生。但是哈佛也以全獎錄取了一名SAT只考了1560分中國學生,這名學生來自甘肅,他在高一時,發明了一種過濾水裝置,免費提供給附近村莊的農民。

名校給出的機會,是傾向那些不僅僅通過自身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能用愛心和能力幫助和回饋了社會的青少年。前一段時間被多所常春藤名校錄取的華裔女孩就是如此。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閑暇時幫助有語言需要的人群。無社會責任感、不懂回報他人、缺乏自我獨立意識的孩子絕對不是西方名校要的「優質人」!

最後的最後,想說想要成為新時代的「優質人」一定要注意自我的抗挫折能力,心理健康和社會責任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塊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方塊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