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山路的墳墓——之於「死」的思考

盤山路的墳墓——之於「死」的思考

最美的笑容

佛教音樂

00:00/00:00

早起跑步,路過經常涉足的盤山路,這條路旁有許多的墳墓,一直以來,路過這裡,心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敬畏的態度,於是並不覺得有什麼可怕。但今天與往常不同,一路跑過,發現好幾輛拉著碑石的車輛,一看便知是為了給這些墳墓重新立碑。特殊的清明時節,特殊的偶遇,大腦中不自覺的想到了「死亡」這個話題,於是有了一些淺顯的思考。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重要代表,於中國人而言,這個節日有著特殊的意義,在這期間不僅僅是踏青賞花的最好時機,更是人們祭祀祖先的重要時間節點。每到這個時間,即使人們身在千里之外,也總要奔赴千里回到家中舉行祭祀祖先的活動,而祭祀的目的就在於通過祭祀活動來銘記先輩們曾為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和拼搏,祈求先輩們保佑活著的人能活得更好,並以此來激勵年輕人要樹立更加堅強的品格,為美好生活而奮鬥。

就我家鄉的習俗來說,祭祀活動是要去到山上祖輩的墳墓旁舉行儀式的,節日這天,家族的人會買上一隻羊或者豬到墳墓上進行宰殺,大家聚在一起在野外吃飯,同時祭祀還有一個項目便是為墳墓掛上新的白紙。當然,每個地方的祭祀活動大不相同,現在提倡文明祭祀,種樹、獻花、放生等是現在所流行的祭祀方式,儘管活動內容天差地別,但人們寓於其中的情感是相同的。

看到墳墓,最先想到的多半就是「死亡」,死亡這個話題是沉重的,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會選擇隨便談論它,因為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往往比對於其他的恐懼要大的多。死亡這個話題一直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話題,同時也是大多數哲學大師們樂于思考的問題,哲學大師都有過對於「死亡」的思考,並且都有各自的見解,我們普通人雖然達不到大師們的高度,但對於「死」的思考我覺得還是非常有必要。只有思考過死亡,我覺得才能讓這一生活得更好。

從小就聽長輩們講過一些和死亡相關的靈異事情,那時候聽得晚上不敢睡覺,甚至都不敢把頭伸出被子,很多人肯定都有被嚇得晚上不敢出門上廁所的經歷。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也有一些人經歷了一些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於是「死亡」、「鬼」這些詞語便更加的撲朔迷離。

對於這件事,一些人選擇「信則有,不信則無」的觀點,因為解釋不了,所以不必去深究,今天所要談論的「死亡」話題不具恐怖色彩,僅僅就「死亡」這個詞來說,完全與靈異事件區別開來。

記得前段時間看了一部動漫電影叫《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雖然談論的是關於死亡的話題,但全程不具恐怖色彩,人物的骷髏形象和故事情節還充滿了幽默元素,在看的過程中不乏人們的歡笑聲,但在看過之後,影院卻一片寂靜,所有人安靜的離場,故事最後,大家真正的體驗了「笑中帶淚」的感覺,我想大多數的觀眾應該都被電影觸及到了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在這部電影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大概是「死亡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死亡也並不意味著天人相隔、永不相見,因為還有愛的存在,愛是可以跨越生死的」。具體情節,只有看了一遍之後才能真正去感受,如果有時間,大家不妨去看一看。

眾所周知,在佛學裡面有「輪迴」一說,輪迴即是指人死後可以投胎重新做人,有的人轉世後成了佛,但有的人轉世後成了動物,而轉世後成為什麼便取決於人們在前世的所做作為。前世樂於奉獻的人轉世後會有一個好的結果,而前世作惡多端的人便會在下輩子承受更多的痛苦,正如周星馳電影《濟公》裡面的故事一樣,「九世惡人」一生作惡多端,濫殺無辜,泯滅人性,雖然在臨死前一秒心中有所悔改,但轉世之後還是投胎成了一隻豬。佛給人們傳遞的價值觀是「向善」,因為只有善的人,才能在死後上西天,悟得人生真諦,而不是下地獄,承受萬般痛苦。

人到底有沒有輪迴和來世,我們無法考證,只有自己真正到了面臨死亡的那一刻才知道,我想有很多的哲學大師們肯定都有過這樣一個想法,就是把自己死的時候所看到的東西及想法記錄下來,從而解開死亡這個謎題,但這個問題永遠也無法實現,因為死了的人是不會說話的,人在將死的那一刻肯定會有很多想法,無論是痛苦的還是開心的,同時也肯定會有對活著的人的一些希冀,但這些我們都無法去感知,只能隨著死者埋藏於深土。

如果要說死者能讓人們感受到一些東西,我覺得那一定是他生前所留下的「愛」,這種「愛」不是普通的對一個人好的那種愛,這種「愛」更是一種精神嚮導,它指引著人們心中的「真善美」,讓活著的人有更好地活下去的勇氣。我想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注重祭祀祖先的一個原因。

其實,不管有沒有輪迴,有沒有來世,不管能不能上西天,我覺得活著的人都應該知道,「愛」是能永遠活在世上的東西,它不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消逝,相反,它會因為人的死亡讓更多的人去記得它並踐行它。對於我們活著的每一個人,每天都踐行著「真善美」,這便是生命之所以高貴的原因所在。

至於什麼是「愛」,我想用周星馳電影《西遊降魔篇》裡面的一個故事情節來解釋。唐三藏一直想追尋普渡眾生的「大愛」,於是當面臨段小姐的愛時,他選擇了放棄,他覺得這是「小愛」,在電影結尾,段小姐為了救他被孫悟空打死,在這一刻,段小姐為愛而死,唐三藏也終於明白了「愛」的含義,有所覺悟,成為了「佛」,突然間身後佛光普照,如來佛祖出現,將孫悟空一招制服,從此師兄四人開啟了西天拜佛求經的旅途。沙漠中,段小姐的身影隨風出現又隨風而散,唐三藏微微一笑。

所以,觀音菩薩普世的大愛是愛,我們一個很微小的善意行為同樣也是愛,死亡我們無法選擇,但「愛」我們可以選擇。當我們畏懼死亡的時候,回想一下自己活著有「愛」嗎?當我們畏懼所謂的「鬼魂」的時候,心裡想得更多的是對他們在世時的「愛」的敬畏,這時,所有的一切便也就沒那麼可怕了。

原創文章 感謝閱讀

文:林零

輯:林零

思考 記錄 分享 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零的語 的精彩文章:

TAG:零零的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