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頭號玩家與其他一些電影的比較分析

頭號玩家與其他一些電影的比較分析

這是一篇影評,主要參考的電影如下:(1)頭號玩家;(2)妖貓傳;(3)無問西東;(4)神秘巨星;(5)摔跤吧!爸爸;(6)其他亂七八糟的爛片。所羅列的電影中,爛片我已經儘可能的避開了,此處之所以在列,是因為最近看了圓桌派的某一期講到了爛片出現的背景及原因,所以作為對比的數據在這裡還是有用的。

從今天看的頭號玩家開始說起吧。本來沒有影院觀影的習慣,但是最近看到豆瓣上這部電影非常火,就買票去看了。140分鐘的時間看了個三分鐘就能說完的故事,剩餘137分鐘都是在看特效。這就讓我想到了妖貓傳。

按理說,陳凱歌加上大唐盛世的背景設定,呈現的故事一定是有內容的。然而我記住的和玩家一樣,都是特效。它把楊玉環變為了一個絕世大妖,婀娜多姿,俘獲人間眾人,然後她本人在絕望中死去。是不是看不出啥邏輯?如果沒有楊玉環這個設定,那個時代的人恐怕都是各忙各的,染谷將太也不會一直迷之微笑的、小碎步的跟在黃軒後面,去探索這個啰里吧嗦的所謂迷案。陳凱歌想讓人們看到人性,看到絕世大妖的風采,縱然在空間上呈現了華麗的盛世,但是在時間上卻經不起推敲。它和霸王別姬不同,霸王別姬縱貫民國、解放初期和文哥【故意錯字,怕被和諧】,時間撕扯的是人性,它讓一個人的本質和一件事物的本質暴露無遺。妖貓傳是以貓為線索,展示的是某個時間節點四散出的鏡像,雖然也沾上了安史之亂什麼的,但對比想一想,沒有楊玉環,這個電影還成立嘛,其實是不成立的。然而楊玉環到底是不是主角呢?陳凱歌是想寫楊玉環嗎?一時半會我是搞不清楚。

玩家的重點並不在劇情,它表現出的邏輯已經用了不知道多少年。可能美國人真的很懶,所以老斯同志只得來一個標準實證模式:引出問題,實證分析,各種變數,最後得出結論。看到開頭,就能知道結尾。老斯在這部電影中想要表現的是懷舊、以及對於人工智慧的思考。懷舊其實就很圈粉了,再加上特效,足夠摸到一大票死肥宅的G點,劇情是啥,反正也無所謂。比如說,你換個故事結構,換幾個人上去,有所謂嘛,其實無所謂。只要137分鐘的動漫和遊戲呈現不變,劇情扔就扔了吧。

這就是妖貓傳沒有做到的東西。妖貓傳力圖將美術以及劇情聯繫在一起,然而最後陳大佬慢慢的飄了,就跟那幾隻仙鶴一樣,把劇情給飄虛了。空間上他很藝術的結合了長恨歌,白居易,安史之亂,楊玉環,李隆基,大唐的外交等等元素,然而歸根結底還是個土豪見女主播的故事。這可能也是中國的商業電影一直存在的問題:沒有搞清楚我們應該保持什麼,學習國外什麼,最後弄出來個部分強大,整體拖沓的作品。挺可惜的,可惜染谷將太這個小和尚了,看到了跟夜總會一樣的大唐不知道作何感想。

然後我們來談一談情懷。玩家這個電影有沒有情懷,當然有。但這種情懷是一種結構大眾,核心小眾的東西。假如你和幾個動漫迷同學一起去看,那你們肯定給他100000分;如果是一個人帶著自己的愛人去看,恐怕一個在那津津有味,一個一臉懵逼然後睡覺。特別像魔獸玩家去看魔獸世界這部電影。說起情懷,我就立刻想到了無問西東,特情懷吧。我當時還特意寫了影評。在這就不細說了,總結來看無問西東的情懷主要是傳承及對於過去和未來的真誠表達。這種情懷是能夠感同身受的。我想可以從世界觀的角度比較:玩家代表了小的世界觀,而無問西東代表了大的世界觀。小的世界觀是多種多樣的,而無問西東呈現的是一種宏觀的,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趨同的觀念。比較兩部電影的評價和我自己的觀影感受,小的世界觀更加的深入人心,這可能與這個時代有關,也可能與成長的環境有關。大的世界觀在這個時代就和毒藥一樣,讓人畏懼,也讓人排斥。越是感同身受的東西,在我們的心中地位越高。越是能和自己核心圈子的人感同身受的東西,越有價值。但是我們這個時代,包括我們的人生,需要更多無問西東傳遞出來的至誠至信的理念,因為我們最終面對的大BOSS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把你送來,最後還是要送你走的。你喜愛的玩具,動漫和遊戲,都是這個流程。它們華麗的降生,又慢慢的老去,最後謝幕。那個時候,你心中只有它們的話,不就成一具死屍了?不就沒有靈魂了嘛。至誠至信的觀念,雖然看上去和你們小學某些老師一樣討厭,但是它在你空洞的時候填充了進來,你能感到溫暖,因為它教你如何在沒有路的時候走出一條路。

最後,則是電影本身的立意。玩家的立意在哪呢?製作綠洲遊戲的大佬,其實是個有點自閉的人。他想要逃離現實,進入一個能夠自我控制的遊戲世界任意實現夢想,但他最終沒有將人類真正置於虛擬世界,因為人類還是要生存和繁衍的。在科技發展的今天,這樣的電影再明顯不過的表現出對於人工智慧的擔憂,擔心有一天人類連起碼的社交都沒有,沒有任何動手能力,可能退化成為一身塑料體格頂個大腦袋的形象。科技可以帶來許多便利,但也在消除人類的潛力,直到有一天人類將作為一個全新的物種被圈養,多麼可怕的推定。同樣的,阿米爾汗參演的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都將印度的社會問題作為背景,男權社會及對於女性的暴力與限制。這是個很具體的立意,它將視角放在了女性,從女性角度出發探究印度的社會問題。對於玩家來說,有多少人會去思考人工智慧的問題呢?或者說,思考這個有什麼意義嘛,個人覺得,倒不如就當一個找梗遊戲看更加恰當。印度這兩部片子則不同,它其中包含了對於女性勇敢反抗的鼓勵,對於女性擔當社會責任,為國爭光的讚揚,對於女性地位的號召等等。所以在我看了這兩部電影時,都覺得:哎,這碗雞湯就幹了吧。

看完這些我認為挺好的電影后,再看看生存在我國電影市場上份額高達百分之九十的爛片們,無語凝噎。圓桌派第三季第十一期請來了雷劇始祖汪海林來談當前我國電影市場爛片泛濫的問題,講到了很多既得利益集團,比如電視台購片人,網路平台等等。講到了如今小鮮肉和資本的捆綁,如何將流量明星的流量套現。其實這些爛片就是流量明星套現流量的載體。粉絲欠他們那麼多電影票呢,不得一年三四部的撈?至於說為什麼會有小鮮肉,按照汪海林的說法是因為購片方的領導都是中年婦女,她們都挺性饑渴的。但我認為大的背景還是「她經濟」,女性地位的崛起。回到主題,一部好的電影,總要有點什麼吧。比如我之前假裝很專業分析的,美術、情懷、立意、特效等等。每個領域都有其特點,比如特效就要看cg技術的成熟度,立意和情懷要看錶現手法,美術要看布景等等。爛片能沾上邊的不多,之前郭同志弄出來的爵跡,不就栽的稀里嘩啦。我對於這個文化商人沒啥好感,但客觀地看,他導出來這玩意為啥栽了?第一,本身名聲已經臭了,第二,技術不到家,讓人沒法看下去。老郭今年也弄了個「祖宗十九代」,看完之後還是覺得,相聲好好說比啥都強。爛片能不能變成好片,能啊。這些片子或多或少還是有自身創新的,但是由於小鮮肉太貴,加上一大部分粉絲的那個。。。。不堪入目的思維和水平,讓一個創新點從開拍就爛大街,到最後各種做數據,做彈幕,皇帝的新衣嘛,看來在製片人那脫一回之後還得在觀眾面前再脫一回。

一個國家每年的電影市場不可能全是好片子,絕大多數是爛片其實很正常。這些爛片自然有其受眾群體,該掙錢還是得讓人掙。問題主要出現在,借用汪海林老師的說法,不能讓這些爛片成為主流導向。我們身為一個中級知道分子,可能會避開這些東西。但是對於沒有太多分辨能力的人怎麼辦呢?只得逐夢演藝圈圈圈圈圈圈了吧。

所以將這些爛成狗的東西和老斯弄出來的東西比較一下,我發現,斯皮爾伯格告訴我們的是:我不拍爛片,也能取悅大多數觀眾。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靠的是什麼?翻譯一下,工匠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君哇 的精彩文章:

TAG:旅行君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