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間地獄——江西馬家洲集中營的種種內幕

人間地獄——江西馬家洲集中營的種種內幕

馬家洲集中營舊址

解放後,人們都知道江西有一個「上饒集中營」和這個殺人場所製造的許多駭人聽聞的暴行(小編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有過介紹),但很少人知道在蔣介石統治區,還有很多類似的甚至更隱蔽、更殘酷的殺人場所。就以江西而論,在抗日戰爭年代裡,除上饒集中營外,還有一個比它危害性更大的江西馬家洲集中營。

馬家洲集中營的正式名稱是江西省青年留訓所(簡稱留訓所),於1940年10月間正式成立,設在江西省當時的省會泰和縣馬家洲附近松山王村,隸屬中統局駐贛專員馮琦主持下的「江西省特種工作辦事處」(以下簡稱特辦處),是專門用來關押、迫害抗戰志士、共產黨人的特種監獄。

這個集中營,當時稱為江西省青年留訓所。關於用這個名稱,曾費過許多心思。馮琦曾三番兩次擬了一些稱呼,如「看守所」、「拘留所」、「禁閉室」、「教養院」等,送交熊式輝核閱。熊閱後,均不合意,又令馮重擬,並指示馮說:「這個地方,是個關押執刑的場所,又是一所進行『感

化』教育的機構,我們不能用監獄式的看守所、拘留所等名稱,給人們造成一種恐懼的不良印象。我們既要把他們關押處罰,又要對他們『感化』教育他們既不是普通的犯人,又不是毫無拘束、前來受訓的學員,他們是『特種犯人』,是「異黨分子」,可是又不能援用『感化院』、『反省院』等名稱。」馮接受熊的指示後,回到特辦處,把上述情況告訴了該處總幹事庄祖方,命他根據熊的指示重擬了幾個名稱,如江西青年訓練班、青年訓練隊、江西省青年留訓所等,由馮再送交熊式輝審核。最後熊選定「江西省青年留訓所」為馬家洲集中營的名稱,所以被送人集中營關押的人,都指稱為「留訓人」,不叫政治犯。

馬家洲集中營陳列館

集中營的地址,是徵佔松山王村王姓祠堂和3幢民房改建而成的。在外表看起來,仍舊是破舊的祠堂和連在一起的民房,在房屋周圍沒有什麼特殊的設施。在集中營左前方,用毛竹圍成竹籬,構成一個整體的院落;在集中營後面小叢林中,設了一個崗亭,派遣便衣擔任警衛,暗中監視村民的出人。這個行人稀少的村子,雖然離公路不遠,但不易被人注目,如不入內觀看,誰也想不到這是一所關押數以百計的愛國志士、共產黨人的集中營。

留訓所的編製,設所長1人,下設總務、訓育、管理3組及醫務室。醫務室有軍醫1人,護士1人;各組設組長1人,組員3至5人。除警衛由省警總隊調派任用外,其他各組成員,均由特辦處派遣。這個集中營的負責人,先後還有彭剛夫、虞士賢、張文奎、李杭等;3組負責人有以製造黑名單起家的魏天鐵,叛徒、特務施竹三,特務彭剛夫等,都是雙手染滿了革命志士、共產黨人鮮血的中統骨幹分子。

集中營內設有各種不同的監房,關押著數以百計的革命志士、共產黨人。普通號是利用祠堂正屋,用毛竹圍成竹牆,再用元木打成木柵,然後隔成鴿子籠式的號子組成的大牢。每號內不到3米見方,設上下鋪,四周沒有窗戶,只能從小小的天井內透進一些陽光,常年看不見太陽;尤其是黃霉季節和炎熱夏天,室內臭味撲鼻,聞之作嘔。一個健壯的人,被送人大牢關押不上三四個月,就會變成面色黃腫的病人。

女號設在另一幢民房內,在3公尺寬、4公尺長的長方形房內,常年關著十幾個女被害者,平均每人不到1平方米的位置,室內臭不可聞。

隔離室專門用來關押初入集中營的所謂「執迷不悟」分子。它是用兩小間民房改造的,內部沒有鋪位,更沒有桌椅,只能從牆上小窗射進一線白光。牢門終日禁閉,和外界完全隔絕。放在被害者面前的不是背叛,就是受到長期關押,或者病死和被暗殺。

嚴格禁閉室就是黑牢,也可以叫死牢。被送入那裡關押的人,被認為是「沒有希望的人」,是所謂「殺一儆百」的對象。這樣的黑牢有2個,是用老百姓堆放豬糞肥料的小屋改建而成的,大小不到2平方米,地面潮濕,臭味沖鼻,內有竹板鋪一張,別無他物,黑暗如深夜,常年不見天日。

優待室是利用祠堂廂房改建的,內有鋪位、桌椅,光線、空氣也都較好。這是專供被誘叛者住宿,也是散布變節、串通叛變的地方。

上述這些監號的設置,是特務們根據集中營的任務,處心積慮地策劃建成的,認為對一些「執迷不悟」且頑強抗拒的共產黨人,給以應有的懲罰,是非常適宜而又是必要的。因而想盡一切方法,摧殘他們的身心。特務頭目馮琦、黃光斗,中央黨部視察、後任江西省黨部主任委員的梁棟,省黨部科長、後任省執行委員的胡運鴻以及司法部視察團的官員們,先後都到留訓所參觀視察過,都異口同聲地說:「布置得很好!」。

蔣介石在看過江西特辦處和留訓所的全部材料後,曾說:「辦法好得很!」。就在這所集中營,被關押的共產黨人、愛國分子、抗日戰士,先後共達350人左右。他們都受到殘酷的迫害,許多革命志士被折磨致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