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亞洲和世界提供博鰲智慧

為亞洲和世界提供博鰲智慧

博鰲亞洲論壇會址 楊冠宇攝

以創新合作為驅動,提升亞洲地區合作水平

以共同發展為目標,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以改革開放為引領,促進中國經驗與世界分享

文/郭延軍

作者為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鰲召開,年會主題為「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習近平主席應邀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主旨演講。作為今年中國主場外交的開篇之作,博鰲亞洲論壇受到世界高度關注。來自全球政界、商界、學術界和媒體界的2000餘位知名人士匯聚博鰲,共商亞洲合作與世界發展大計。

從本次會議的主題和規模不難看出,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為兼具亞洲特色和全球影響的國際交流平台。在當前全球化與區域化發展面臨十字路口的關鍵節點,一個開放創新的亞洲無疑會增加人們的信心,並繼續成為世界繁榮發展的引擎。

亞洲開發銀行在其《2017年亞洲發展展望》中表示,亞洲三分之二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加速,使該地區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亞洲經濟增長對全球增長貢獻率高達60%。中國在這一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以創新合作為驅動,提升亞洲地區合作水平】

以東亞地區為代表的亞洲區域合作肇始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年來,亞洲區域合作經歷了快速發展,區域一體化程度空前提升,亞洲各國的聯合自強為亞洲地區的和平穩定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始終是亞洲合作的積极參与者和推動者。

當前,亞洲地緣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國都在謀求符合自身發展的合作模式和合作道路。從最初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起,亞洲地區出現了眾多合作架構,亞太經合組織(APEC)、東亞峰會(EAS)、東盟10+1、東盟地區論壇(ARF)、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以及各種次區域合作機制和倡議等,促進了亞洲地區的開放合作水平。

新的形勢下,特別是在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影響下,亞洲各國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貿易模式,尋求新的合作和發展動力,而創新正可以成為新一輪亞洲區域合作的驅動力。

創新合作至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即科技創新、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創新合作必須在開放、包容、互惠的原則下推進。可以期待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將在創新合作方面發出最強音,中國也將進一步堅定繼續支持亞洲開放與合作的立場。

【以共同發展為目標,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國家面臨政治、經濟、社會危機,內顧傾向上升。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使全球治理體系更好反映國際經濟力量對比新格局,是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亞太經合組織等重要多邊場合多次闡釋中國關於全球治理的理念和主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而「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舉措,開闢了國際合作新模式,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平台、新理念、新動力,現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最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

中國全球治理的目標是在維護本國利益的前提下,減少和消除國際貧困,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只有實現了共同發展,才能有效消弭全球化時代的各種問題和挑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改革開放為引領,促進中國經驗與世界分享】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積极參与、融入和建設國際治理體系,不僅實現了自身跨越式發展,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據世界銀行數據測算,2012年至2016年主要國家和地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美國為10%,歐盟為8%,日本為2%,中國達34%,超過美、歐、日貢獻之和。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世界經濟穩步復甦的進程中,持續發揮著「壓艙石」和「助推器」的作用。

在本次論壇上,人們將聽到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重要舉措。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對各發展中國家具有啟示意義。在當前逆全球化思潮中,各國對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前景既有期待也有憂慮,因循守舊還是銳意改革的選擇擺在各國面前,人們期待在本屆論壇上聽到中國介紹發展經驗及對未來的規劃。

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正以立足亞洲、擁抱世界的信念和擔當,與世界各國一道,開啟未來合作的新征程。展望未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必將為世界和平發展繁榮作出新的貢獻。LW

刊於《瞭望》2018年第15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 的精彩文章:

深夜重磅!中國今起對128項美國商品進口加征關稅
新華社:三問「台獨工作者」賴清德

TAG: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