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杜牧的這首《清明》小詩,原來飽含那麼複雜之情!精析!

杜牧的這首《清明》小詩,原來飽含那麼複雜之情!精析!

說到清明節,不得不提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同名詩《清明》,這首詩的文字極為簡練、簡單,通篇沒有一個生僻字,也沒有什麼旁徵博引,卻以極高的人氣在唐詩大賽中「路轉粉」無數。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掃墓的日子,毫無疑問,詩的基調應該略顯悲傷。那麼在杜牧的《清明》詩中,你讀到的不僅僅有悲傷,還有一份流放他鄉的落寞和自我療傷的解脫,因為此詩是在杜牧被貶官池州任職時所寫下的。

杜牧的官場背景顯赫,爺爺杜佑是中唐時期的三朝宰相,老爺子杜從郁又是朝廷命官,杜牧就是個活脫脫的官二代。就算是無能,憑藉這背景也應該能在官場上混一個席位,更何況杜牧才華橫溢,23歲寫下一首《阿房宮賦》,大受當朝宰相牛僧孺的賞識。

但是杜牧官運太背,又不諳官場生存之道:宰相與宰相是競爭對手,你若討好了一方,則不能與另一方過於親近!結果,杜牧大人,一面跟牛僧孺打得火熱,一面又和另一個宰相李德裕成為世交。最後,兩個宰相鬧起矛盾,也就是著名的「牛李黨爭」,被外界視作 「牆頭草,兩邊倒」的杜牧,自然不落好,最後被兩方統統拉入黑名單,沒多久,就貶官流放池州了。

今天要聊的這首古詩,就是杜牧在貶官後,在公元八四五年的清明節,所寫下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

話說清明這天,老天似乎特別懂人心,陰沉沉的天氣,不一會兒就飄起了紛繁的細雨。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按照習俗,家人將在這一天舉家上山祭祖掃墓。孑然一身的杜牧想到自己無法與親人團聚,又不能給祖先掃墓,內心非常地悲傷。

「紛紛」,這裡是指雨絲紛繁地落下來。


「路上行人慾斷魂」

雖然天下著凄冷的苦雨,但並未阻擋人們出門掃墓的腳步。放眼觀望,那原本寂靜冷清的墓地,因為掃墓者的到來,平添了很多人氣,燒紙錢、磕頭、哀思……在這細雨中緬懷逝者,人們的臉上都是哀容,杜牧望著路上一個個行走而過的路人,他們傷感得彷彿丟了魂。

杜牧看著路人想著自己的處境,不由間,自己的心情也是低落到極點。「斷魂」就是指情緒低落到了極點。


「借問酒家何處有」

如何排解這揮之不去的愁思,還是以男人的思維和方式去尋找解脫吧,那就是找一個小酒館,喝上兩盅,借酒消愁。可是杜牧是個異鄉客,走著走著已經迷了方向,不知道這附近哪裡有酒館呢?於是他很想找一個人去問問。

「借問」就是「請問」的意思。


「牧童遙指杏花村」

就在這個時候,眼前走來一位騎著黃牛的兒童,於是杜牧趕忙上前一步詢問,牧童將手一指:「喏,那邊杏花村就有小酒館!」杜牧於是朝著牧童手指的方向望去,彷彿看到了酒旗子飄揚的小酒館呢,頓時覺得自己的心輕鬆不少。

杜牧找到小酒館了嗎?也許照著牧童手指的方向尋去,還真的找到了杏花村的這個酒家,然後痛快地喝上了一壺。也許杜牧找了很久,才找到小酒館,臨到門口卻發現酒館大門緊閉,貼紙告示:主人出門祭祖去了。也許,杜牧根本就沒有找到,但他記住了「杏花村」,沒有喝的酒,才是最誘人的酒吧。

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令人意猶未盡,難怪這首《清明》婦孺皆知,流傳成經典。

(家有牛娃,一起輕鬆學古詩!歡迎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娃學詩 的精彩文章:

TAG:牛娃學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