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殘忍的人殉制度,孔子為何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殘忍的人殉制度,孔子為何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史海鉤沉:殘忍的人殉制度

詩人葉文福說: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荒唐的國家,絕頂的神聖意味著絕頂的荒唐!中華歷史不過是「野心包圍著野心、鐵蹄驅逐著鐵蹄」的歷史,中國人在馬蹄和拳頭下苟延殘喘,留下了聲聲沉重的嘆息和堆堆白骨。很少能看見閃爍著人性的光彩。

中國雖有著「人命關天」的諺語,卻歷來是一個輕賤人命的國家。「人死如燈滅」,生命是廉價而無謂的,可以為上者而犧牲。視人命如草芥,世所習矣。間有呼喚人性者,其聲甚微;而使萬骨枯朽之將帥,遂成英雄。殺人愈多,愈為世所崇。

「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據考古發現,商代用活人殉葬屢見不鮮。河南安陽武官村商代奴隸主大墓及其陪葬坑中,出土了大量殺祭的人體屍骨;大墓中還出土了雕刻精美的樂器——大石磬;廓室兩側的24具年輕女性骨架旁有舞具小銅戈,她們生前是樂舞奴隸。

著名歷史學家孫淼《夏商史稿》第九章第五節人殉、人祭云:「1950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殷墟武官村大墓以南,發現4排17坑,坑內埋葬的都是無頭人骨架… 總計共埋152個骨架。…規模最大的是武官村以北一批祭祀坑。據不完全的統計,191座祭祀坑中,共埋人骨11178個人骨。根據發掘情況看,這些人牲並不是一次殺戮後埋入的,每次祭祀時殺戮的人數不等,少者一、二人,多者幾十人至幾百人,最多者一次竟達339人」。

殘忍的人殉制度,孔子為何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人殉的考古發現

西漢年間,廣川王劉去邀集了一些無賴少年盜掘了一座古墓,發現有100多具屍體,衣服完好,栩栩如生。這些屍體只有一個男性,其它都是女性,原來這是公元前771年西周末代帝王周幽王的墓,那些女屍都是殉葬的妃妾。

由此可見,即便到了西周和東周之交,用活人殉葬仍是當時社會的主流。進入春秋戰國,用活人殉葬的事情有所收斂,各國開始意識到人的價值。

商朝時期是流行真人殉葬的,考古發現很多商代墳墓中都有人殉的遺迹,周朝予以禁止,轉而採用芻靈,即草人來取代活人。後來有些諸侯國漸行奢華風氣,使用更加像人的精緻俑人,這其實在開歷史的倒車。既然用活人殉葬不再是社會的主流,於是許多諸侯想到了用人俑來代替活人。這當然是一種進步,但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仍然認為這樣不對。雖然不再用活人殉葬了,但只要還維持這樣的儀式,就仍然會讓人想起活人殉葬的制度,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就會死灰復燃,孔子甚至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從根本上反對殉葬儀式。

殘忍的人殉制度,孔子為何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雖然人俑代替了活人,但殉葬的思想不變,人殉仍然會死灰復燃

果不其然,用活人殉葬的事情仍是時有出現,尤其是那些文化比較落後的諸侯國,比如秦國。

《國風·秦風·黃鳥》為先秦華夏族民歌,是《詩經》中的一篇詩歌。全詩三章,每章十二句。是春秋時秦人諷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國優秀人才——子車氏三子的輓詩。此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雙關語的運用,增強了凄慘的悲涼氣氛,渲染了以人為殉的悲慘,從而控訴了人殉制度的罪惡。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秦穆公死前就想讓群臣和他一道同赴黃泉,一次與群臣飲酒,趁大家喝得暈頭糊腦時說:「咱們君臣,生時同樂,死後也要同哀呀。」而奄息、仲行、針虎三個大臣當場表態,願隨他共死。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任好死,殉葬者多達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奄息、仲行、針虎三兄弟也允諾隨之殉葬而死,這三兄弟是秦國的賢者,人們哀悼他們,於是創作了這首輓歌,詩中表達了對極度殘忍的活人殉葬制的控訴,以及秦人對於三良的惋惜,也見出秦人對於暴君的憎恨。

殘忍的人殉制度,孔子為何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秦穆公像,因為他堅持人殉,致使秦國霸業衰落

秦穆公好不容易為秦國開創了霸業,而其自身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在他當政期間,秦國的版圖擴大了數倍,從一個西捶小國一舉成為春秋時期的四大強國之一。然而,秦國的霸業隨著他的死而煙消雲散,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秦穆公逼令賢臣為自己殉葬。這樣的舉動實在是無恥、自私而愚蠢,為後人所不恥。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造阿房宮築驪山時竟發隱宮刑徒70餘萬人服勞役,「隱宮」是指宮刑。秦始皇的後宮姬妾,凡沒有兒子的,全部殉葬。

秦始皇陵修造墓地的工匠,在葬禮完畢後,20多萬役卒全部封在墓里,死於非命;以後凡是修皇陵的民工都是同樣悲慘的下場。

西漢以後,殉葬制度漸漸地被廢除了,但到了文化比較落後的遼國那裡,又死灰復燃。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平甚至強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

妃妾殉葬,延至明清。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用了46個妃妾、宮女殉葬。永樂末年,明成祖大肆屠殺宮女、宦官。明成祖死亡(公元1424年)的當天,30多名宮女被帶上殿堂,殿堂內置有小木床,使宮女立在床上,樑上結有繩套,把她們的頭放在圈套中,然後撤掉小床,使她們弔死。

在歷史上,明英宗給人的印象很是昏庸,因為「土木堡事變」,他自己被俘,四十萬精銳全軍覆沒。但他卻做了一件令後代史學家稱道的事情。在其臨終之前,決定廢除人殉這種慘無人道的制度。他的繼任皇帝憲宗在臨終前也再一次強調不要殉葬,以表達對先帝決定的尊重。兩代皇帝的堅持執行,終於給明初以來的人殉制度畫上了句號。

也有人說,這是明英宗想要保全和自己伉儷情深的錢皇后。因為錢皇后終身沒有生育,按照祖制,在英宗駕崩之後,錢皇后要被殉葬。這樣的猜測,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在英宗被其弟囚禁起來的最困難的時候,錢皇后依然不離不棄,甚至親自做針線活換取生活必需品,夫妻間這樣深厚的情感,也迫使明英宗作出了這樣的一個決定。但不管怎麼說,英宗作出這樣的決定,為其不光彩的一生寫下了光彩的篇章。

殘忍的人殉制度,孔子為何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明英宗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讀古典 的精彩文章:

五胡十八國: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人命賤如螻蟻
換個思路看歷史,神話中的人類是怎樣起源的?其中隱藏了哪些信息

TAG:慧讀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