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由的靈魂沒有石牆

自由的靈魂沒有石牆

15

自由

的靈魂沒有石牆

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生活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於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這周大坤看了一部電影,經典老片《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帶給我很多思考,關於人性、希望、自由、救贖……今天想談談我對這部影片中關於自由和救贖的理解。

整部影片呈現一種美洲西部又略顯復古的色調,每一幀畫面的色彩和構圖都極為和諧,情緒飽滿,給人以極大的視覺享受。其中有一個片段讓我大為感動,那是主人公安迪入獄後不久的一天晚上,當監獄熄燈時,安迪坐在獄中小床上看著面前的牆壁深思,燈光層層熄滅,安迪的身影隨之黯淡。最後一盞燈滅後,整個人陷入黑暗,唯有半邊臉在壓抑的光線中顯現,越是昏暗不清,就越顯得黑白分明,安迪的眼睛就在那樣奇異的黑白分明中向我們傳達出對希望的堅守和對自由的嚮往。最難以掌握好的黑白構圖被如此完美的展現,不由得讚歎:確實是當之無愧的經典!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瑞德曾這麼對安迪說。「體制化」,我覺得這個詞既熟悉又陌生,獄中生活,一日三餐,終日勞動,反反覆復,一套特別的人際關係網和無法抗拒的各種制度。如果說這就是體制化的具體表現的話,那監獄之外的我們又何嘗不在另一種形式的體制化中呢?或許唯一差別就在於自由吧,獄中人是沒有自由的,可是我們又比他們多擁有多少自由?況且,這種自由也只不過是軀體上的自由,只有在精神方面實現了自由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如果無法實現真正的自由,那麼無論身在何處,靈魂也定困在重重石牆中。

片中老布就沒有做到精神自由。他出獄後對外界恍若隔世的變化無所適從,最終在糾結痛苦中結束了自己苦等數十年才換來「自由」的生命。我想他並非不嚮往重入社會的生活,只是這種嚮往在日復一日的獄中漸漸消磨,這就是所謂的「被體制化」。帶著失去精神支柱的恐懼感重新走進這個早已陌生的社會,眼前的石牆被打開,而心中早已築起的石牆卻已堅不可摧。

說到「救贖」,安迪不僅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周圍同樣身處肖申克監獄的人。這或許就是片名為什麼叫做《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蘭德的救贖》的原因了。安迪冒險為獄友爭取到在房頂修繕結束後在屋頂喝啤酒的權利,那一刻「我們坐在太陽下,感覺就像自由人。」午後悠然的陽光和安迪嘴角「奇異」的微笑令人動容。為了讓監獄裡建起一座圖書館,安迪堅持六年向州政府寫信,竟然真的得到了州里的資助;他不顧典獄長的阻止公然在廣播里播放唱片,當《費加羅的婚禮》飄過肖申克監獄上空,音樂帶給人們的自由感便像一顆種子種在了每個人的心裡。「這就是意義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記。忘記世上還有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地方。忘記自己的內心還有你自己的東西,他們碰不到的東西。」最終安迪出逃成功,將典獄長的貪污行徑公之於眾,走投無路的典獄長絕望之中拿出手槍,一顆顆將子彈上膛,面對即將破門而入的警察和記者他還是選擇了自殺,這也未嘗不是一種救贖。

只有做到了精神自由的人才能夠救贖自己,救贖他人。我們常常被各種外物所困,規矩、金錢、世俗的眼光、無益於實現人生目標的各種信息干擾、令你方寸大亂的焦慮感等等。那麼如何才能不再為這些所困,做到真正的自由?

想和我一起探討人生嗎?以後會陸續寫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思考,敬請期待~

記得片中有一句話「生活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於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那麼以現在的狀態,你是在忙於真正的生活,還是在忙於走向死亡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學幹些啥 的精彩文章:

TAG:大學幹些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