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凝固成河的鄉愁

凝固成河的鄉愁

隔世間的親情總會在特定的日子裡濃的化不開。

4月,淡淡的花香中透出思念與傷感在這個清明期間與蝶兒們一齊飛向他們該去的地方......哪時、哪刻、哪個位置,哪個點是我們塵世俗人思念先人們的落腳兒處。

地點,台灣台中市。清晨起來,透過酒店的窗戶看到了這樣一座8層高的紅磚居民樓,這座居民樓與周圍的居民樓建築風格沒有什麼區別,引起我注意的是樓體上的三個大字——景德鎮。於是我不加思索的拍下了這座在台灣被稱為「景德鎮」的居民樓。

在台灣,可以表達出來的相思在牆上,在路牌上,在台灣人一日三餐的飯食里,詩一般的《鄉愁》在余光中先生的文字中,寫不出的相思,在心裡,是吞下去又流出來的相思淚。

余光中: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從1949年至今,69年的光陰飛逝,依然是這頭與那頭......

1949年後,中國內地各個省國民黨軍人和他們的眷屬數百萬人被裹擠著、涌動著遷移到台灣,當時最小的軍人只有15、16歲隨大軍飄洋渡海,20歲出頭的年輕人剛剛在老家結婚或者已經是孩子爸爸或者還沒有結婚的他們,就這樣一夜之間從這頭到了那頭,卻變成了一輩子的隔海守望,為此,他們下了一世的相思雨。

當你深刻了解了這段歷史後,你在台灣看到的,才能更明白和理解台灣社會形態中相思無處不在,濃烈的相思傾刻在他們空間、傾注在他們的味蕾中,也伴隨著他們日常的規則或者不規則。

走在台灣台北的大街上,你隨處可以看見用中國大陸的地名做路名的地方:北平路、重慶南路、重慶北路、寧夏路、雲南路、衡陽路、南京路、貴陽街、西寧路.....當你走入那一條條名稱熟悉實則陌生的街巷中,你可以品嘗到溫州大餛飩,宜賓燃面、潮州魚蛋面(粉)、四川紅燒牛肉麵、雲南過橋米線、山東大饅頭。一位年近50歲的台灣朋友告訴我,他從小就愛吃山東大慢頭,因為他們家附近有一位山東來的兵兵哥哥,每天中午晚上都會操著濃濃的山東口音高聲叫賣「大饅頭哦,山東大饅頭哦」,那純正的山東口音比山東大饅頭還有味道,由兩岸合拍的電影《面引子》就是反應當時大陸老兵在台灣的真實歷史。

走進台灣眷村,儼然就是中國大陸民居的微縮版,在這裡住的老人們什麼口音都有,湖南、四川、山東、浙江、廣西、河南、武漢......午後,大家坐在一起聊天,你說你的家鄉話,我說我的家鄉話,你也許能聽懂,也許聽不懂,都沒有關係,但是,從他們彼此的表情中可以明白他們在說著自己家鄉的那些事兒,在說著他們彷彿還記得的家鄉兒時的故事,在敘說著家鄉的親人們。

有一個現象在我腦海中刺痛到我無法呼吸。在台北的萬華區一條破舊的巷子中現在依舊殘留著「紅袖香、伶玉、美蘭」等這樣字眼的紅燈區,每天晚上在這個巷子中遊盪的都是真正的殘存老兵們和老女人們。當年20歲、30歲左右的軍人們自己的老家已有妻兒,當獨自一人隨大軍飄到台灣後,他們都等等再等等。。。。也許再等幾年就可以返回大陸老家和家人團聚,而這一等就等了30多年,曾經的青壯年都已垂垂老矣。台北萬華區「紅袖香、伶玉、美蘭」這兒貌似的溫柔鄉是大陸老兵情感慰藉的場所,而服務他們的也只有風風雨雨陪伴他們多年的老年性工作者。

身在異鄉思念故親的情愫,揮之不去的苦澀或許都會隨著那一抹殘紅流淌成河.......

台灣的信息、趣事、微觀察、生活在海峽對岸人們的種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灣敘事 的精彩文章:

TAG:台灣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