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國燾是如何叛逃被中共中央開除黨籍的?

張國燾是如何叛逃被中共中央開除黨籍的?

張國燾字愷蔭,又名特立,江西省萍鄉縣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 1935年4月放棄川陝根據地開始長征。6月懋功會師後,反對中央北上的決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1937年3月在政治局擴大會議受到批判。

1938年4月4日農曆清明節前夕,國共兩黨都派要員與社會各界人士祭掃黃陵。受到批評的張國燾堅持代表陝甘寧邊區政府參加了祭陵。其實,此時的張國燾早已害怕艱難,信念動搖,表示不願繼續待在共產黨內。這次祭陵時心神不寧,表現失常,國民黨代表蔣鼎文、谷正鼎了解張國燾在共產黨內受過批評,看見他的這種表情,就挑撥性地試探說:「蔣委員長對你很器重,請你去西安談談。如何?」

張國燾正苦無逃生之計,聽到邀請,立刻受寵若驚,欣然同意。祭陵完畢,甩開了邊區政府的其他人員,只帶警衛員張海,跟著蔣鼎文的小汽車直奔西安。到西安後,住進國民黨的西京招待所,成天與國民黨官員與特務交往活動,不僅備受優待,而且受到嚴密保護。

張國燾到西安的行蹤一直瞞著八路軍辦事處。4月7日,國民黨方面安排他乘火車去武漢。在去火車站的前幾分鐘,張才打電話給在西安的中共代表林伯渠,約他到火車站談話。林伯渠嚴正駁斥了他的荒謬言論,一再勸導他不要誤入歧途,立即回延安,不要去武漢。張國燾執迷不悟,徑自登上去漢口的火車。林伯渠回到辦事處,立刻把張國燾的情況電報中共中央。

4月8日,周恩來接電後,非常重視,緊急思索如何處理。他知道張國燾的人品,一向忽左忽右,此人生性自負,異常狡猾,要把他從火車站「接」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要有高超的智慧與過人的魄力,必須選派得力的幹部,而且會有一場特殊的鬥爭。於是他向李克農交代了「接」張國燾的任務。

李克農強行接到張國燾,在回來的路上對張說:「王明同志和周副主席要和你談話,咱們先到辦事處去」。張不想去,就找借口說:「今天我太累了,先找個地方住下,明天再說。」因為張國燾還是陝甘寧邊區政府的代主席,身份很高,李克農作為下級,不好過於強迫。就說:「好吧!」便安排由丘南章、吳志堅兩人堅持陪著張,在江漢路一家小旅館住下,他和童小鵬帶著張的警衛員張海趕回辦事處向周恩來彙報。

當晚,王明、周恩來、博古、凱豐等在李克農陪同下,去旅館和張國燾談話。談話中,領導同志主要批評張不該私自出走,勸他住到辦事處去。張流露出共產黨應該向國民黨投降的論點,大家未予理睬,讓他到辦事處後再說。

15日,張國燾找借口幾次離開辦事處,李克農不好硬行阻攔,就派丘南章與吳志堅隨身陪同。結果,他去會見了國民黨CC特務頭子陳立夫、蔣介石侍從室副主任周佛海,還有已被中共中央開除出黨的前總書記陳獨秀等人,進行破壞國共合作及污衊共產黨的活動。回來後,張一再向周恩來提出,要到武昌向蔣介石彙報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工作。長江局幾位領導人開會研究,認為這是張國燾的借口,便決定由周恩來陪同他去見蔣介石,看他究竟耍什麼花招。

16日上午,張國燾一見蔣介石就說:「兄弟在外,糊塗多時。」周恩來立即插話反駁:「你糊塗,我可不糊塗。」接著張國燾語無倫次地講了一些邊區政府的事情。蔣介石看出這位共產黨內自稱「中國的列寧」的「大人物」,竟然如此低三下四,一面暗自高興,另一面又很瞧不起他,覺得此人可以利用,但是不能信賴。

周恩來等幾位領導經過研究,並與延安電報聯繫,認為張國燾已決心叛黨,無可救藥,遂做出決定,與張國燾最後攤牌。

17日上午,李克農陪同王明、周恩來、博古一起到太平洋飯店和張國燾談判。為了盡最大努力挽救張,周恩來向他提出三點辦法:一、改正錯誤,回黨工作,這是中共中央的希望;二、向黨請假,暫時休息一段時期;三、自動聲明脫離黨,黨宣布開除他的黨籍。張國燾表示不願回黨工作,表示可在第二、三辦法中選擇一種,希望允許他考慮後答覆。

其實,這是他的鬼蜮伎倆,周恩來等一離開,他就打電話與國民黨軍統特務頭子戴笠聯絡,表示決心投靠國民黨,並在當晚,乘軍統特務機關派來的武裝汽車溜走了。離開飯店前,張在房間的桌子上留下一張給周恩來的字條,寫道:「兄弟已決定採取第三條辦法,移居別處,請不必派人找,至要。」說明了他堅持脫離共產黨的最後決心。

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乃於4月18日作出《關於開除張國燾黨籍的決定》,並向全黨公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友會朋 的精彩文章:

薩達姆逃亡期間為什麼不向拉登那樣隱居而是頻頻發聲?
薩達姆女兒回憶:他是親自導演屠殺她丈夫及家人血案的劊子手?

TAG:以友會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