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決策失誤 多擒了五次孟獲

諸葛亮決策失誤 多擒了五次孟獲

大概是上小學時的一個暑假,我到親戚家去玩,偶然看到一本書,名字好像是《諸葛亮的故事》,或者《諸葛亮大傳》之類。就是把《三國演義》里關於諸葛亮的內容,攢在一起。現在想來,那應該是一本爛書。不過,因為當時的農村書籍太缺乏,我還是讀得津津有味。

看完那本書,我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書中諸葛亮的兩個故事,尤其讓我讚歎。一個是「安居平五路」,一個就是「七擒孟獲」——穩坐家中,就能退去五路大軍;千軍萬馬中捉拿蠻王,跟玩似的,太厲害了!

後來,慢慢長大了,我對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再看「七擒孟獲」的故事,就發現其中好像有點小問題。比如,在「二擒孟獲」之後,諸葛亮的一個做法就讓我很不舒服。

算無遺策的孔明

諸葛亮率眾征南,與孟獲第一戰,殺死了蠻方一洞元帥金環三結,活捉了蠻王孟獲和二洞元帥董荼那、三洞元帥阿會喃。孔明對他們不但不打不殺,還好酒好菜招待,好衣好馬相贈,末了,都給放回去了。

孟獲不服,重整隊伍,再次挑戰蜀軍。二洞元帥董荼那是個有羞恥心、感恩心的血性漢子,他跟馬岱對敵,被馬岱罵了幾句「無義背恩」,當即滿面慚愧,不戰而退。因為這個,他差點被孟獲砍了腦袋。幸有眾位酋長求情,董荼那算是保住了性命,不過也被打了一百大棍。

出於對孔明的感恩,也出於對孟獲的報復,在諸多酋長的鼓動下,董荼那擒了孟獲,將其綁送給蜀軍。

孔明先送走了董荼那等人,然後又一次對孟獲進行了寬大處理。這回,孔明先是領著孟獲參觀了一遍蜀軍營寨,又陪著孟獲一直喝酒喝到天黑,最後還親自把孟獲送到返回的船上。

在釋放孟獲的時候,孔明既沒有要求他保證董荼那的安全,也沒有派人去保護董荼那,甚至連通知董荼那注意防範都沒有。於是,一場悲劇發生了——孟獲一回到己方營中,立即打著孔明的旗號,把董荼那、阿會喃騙到大帳,「盡皆殺之,棄屍於澗」。

鴻門宴上,項羽向劉邦透露,「此皆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結果,劉邦一脫離險境,回到自己的軍營,立即殺掉了曹無傷。項羽是史上聞名的沒腦子,不知道保護自己的內線,然而,算無遺策、聰明絕倫的諸葛軍師,怎麼也會犯類似的錯誤呢?

感恩孔明、心向蜀漢的董荼那、阿會喃,落得個死於非命的下場,這筆賬,當然不能單單地記到孟獲名下。

舉個例子,有人見義勇為,抓住一個殺人兇犯,送到了警方。公安局長轉眼間就把人放了,兇犯一出門就跑去捅死了見義勇為的英雄。這個放人的公安局長,最少也得給判個瀆職罪吧?

同理,諸葛丞相,你知罪嗎?

看到這兒,估計有的讀者會說,政治人物,軍國大事,很多時候沒法用平常的道德、法律標準去衡量。為了達到國家、民族的大目標,犧牲個別人的利益,歷史上也是常有的事。董荼那、阿會喃是挺冤,但是,孔明為了達到徹底平定蠻方、收服孟獲的目的,冤死幾個人沒什麼大不了的。

好吧,咱們先把為董荼那喊冤的申訴狀收起來,請繼續看我的下一個結論——「二擒孟獲」,也就是董荼那幫孔明擒住孟獲之時,就是結束征南戰爭的最好時機。後面的「五擒孟獲」,純屬畫蛇添足。

第一次被擒,孟獲表示不服,說要「再整軍馬,共決雌雄;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

第二次被擒,孟獲卻食言而肥,找了個借口又表示不服。這時,如果孔明立即宣布孟獲為戰爭罪犯,廢除其蠻王王位,同時立董荼那為新蠻王,並把孟獲交給新一屆蠻方政府審判處死,那麼,整個征南戰爭就圓滿結束了。不但是圓滿,而且是比「七擒孟獲」圓滿得多。

知恩圖報的董荼那

你肯定要問:這個方案可行嗎?

請接著往下看,就會找到答案。

董荼那被孟獲打了一百大棍,諸多酋長都勸他說:「咱們不敢侵犯中國,中國也沒有侵犯過咱們。都是孟獲這廝逼迫,咱們才只好跟著造反。孔明神機莫測,咱們肯定是打不過的。況且孔明饒了咱們性命,咱們一直也沒有報答,那就更不能跟孔明打仗了。我們想捨命一搏,殺掉孟獲,去投靠孔明。這樣,咱們報了大恩,蠻方百姓也不用在戰爭中生靈塗炭。」

董荼那聽了酋長們的話,當即領著100多人,明目張胆就跑去抓孟獲。孟獲喝醉了,兩個蠻軍將領正在負責保護他的安全。董荼那隻說了一句話:「汝等亦受諸葛丞相活命之恩,宜當報效。」兩個將領立馬就反戈一擊,屁顛屁顛地跑進軍帳把孟獲綁了起來。

董荼那擒拿孟獲的整個過程,不要太輕鬆!簡直是順天應民,一呼百應。可見,孟獲在蠻方的民怨已經到了什麼程度!

後來,孔明為了給士兵解毒,去找安樂泉,正好碰到了在那裡隱居的孟獲長兄孟節。孟節也說孟獲「強惡,不歸王化」。親哥哥都反對孟獲!

再後來,洞主楊鋒帶著5個兒子,抓了孟獲、孟優、朵思大王等人,獻給了孔明。

屢屢被自己人擒拿,可見,在蠻方,孟獲的群眾基礎是多麼地差!套用那句「天下苦秦久矣」,可以說「蠻方苦孟獲久矣」!廢掉孟獲,在蠻方正是順天應人,順勢而為,只會收穫歡呼聲,不會造成不穩定。

董荼那位居二洞元帥之職,從級別上來說,他已經很高了,前面只有蠻王孟獲和一洞元帥金環三結。金環三結在「一擒孟獲」時已經死於趙雲搶下,孟獲如果被廢,整個蠻方,就是董荼那級別最高了,立他為新任蠻王,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以董荼那抓孟獲時那種一呼百應的威望,相信他完全可以鎮住蠻方,撐起檯面。

孟獲多次食言而肥

為什麼說「二擒孟獲」比「七擒孟獲」更圓滿?

因為董荼那比孟獲更可靠。

前面已經說過,董荼那是個懂得感恩、知恩圖報的好男兒。敢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在戰場上放水,敢冒著滅族的風險去抓孟獲,他報恩的決心可見一斑。董荼那人品好,又親蜀漢,他如果當了蠻王,蜀漢還用擔心邊境安全嗎?

再看看孟獲。孟獲連續六次食言而肥,這樣的人品,你敢相信嗎?生活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食言一次,就會食言無數次。如果有人騙過你一次,那麼以後你就千萬不能再相信他。孟獲公然連續食言六次,誰敢保證他不會食言第七次?

事實上,孟獲第七次被擒後表示歸服,主要原因是他的蠻兵打光了,請來的援軍也打光了,烏戈國的三萬藤甲兵一個沒剩,他想接著打也沒有軍力了。

孟獲多次被孔明優待、釋放,他是怎麼想的呢?有一次,孟獲在自己洞里,面對宗黨千餘人,說了心裡話:「吾屢受辱於蜀兵,立誓欲報之。」諸葛亮寬仁大度地一次次釋放他,他覺得那是受辱,發誓要報仇。

董荼那只是被諸葛亮放了一次就一直心懷感恩,孟獲多次受惠卻光想著報復,兩個人的人品,沒法比啊!

世界上有一種人,只記仇不記恩,光想著別人對不起自己,從來不考慮自己對不起別人。孟獲就是這種人。你能指望這樣的孟獲真心歸服、永不再反?雖然《三國演義》中沒有說孟獲後來如何,不過我對孟獲,是一點信心都沒有。

為什麼說「二擒孟獲」比「七擒孟獲」更圓滿?

因為既可以省下巨額軍費,更可以少傷無數人命。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說法,諸葛亮征南,率領川將數十員、川兵五十萬。這肯定是誇張了。晉國把蜀漢納入版圖的時候,戶籍冊顯示,整個蜀漢也就94萬多人。94萬多人中要徵集50萬大軍,那豈不是要把全國老老少少的男性都抽走?

蜀軍沒有50萬是肯定的,但人數不少也是肯定的。這麼一支大軍,每天的消耗極其驚人。如果能夠少擒5次孟獲,可以少打多少天仗?可以節省多少軍資軍餉?

除了少消耗軍資軍餉,更重要的是,可以少傷無數人命。蜀軍這邊的傷亡數據,書中沒有細說,單是蠻方的傷亡,就已是十分驚人了。

「三擒孟獲」時,孟獲帶的是三萬蠻兵,結果被打得七零八落;「四擒孟獲」時,孟獲帶的是數十萬蠻兵,結果被打得大半跑回老家去了,有的投降了,死傷數目不詳;「五擒孟獲」是洞主楊鋒動的手,沒有多少殺傷;「六擒孟獲」時,蜀軍攻克了朵思大王的三江城,殺傷不詳,又消滅了木鹿大王的三萬「神兵」;「七擒孟獲」時最為慘烈,把烏戈國的三萬藤甲兵燒得一個不剩。

粗略估計,後面五次擒拿孟獲,殺傷人命不會少於10萬。如果征南戰爭到「二擒孟獲」時即告結束,這10萬條以上的生命不就不用白白送死了?

十萬條鮮活的生命,本來不應該死,卻因為孔明的決策失誤,就那麼消失了。

關於這次征南戰爭,《三國志》里只有一句話:「(建興)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這句話只有12個漢字。戰死很可能超過10萬、從春天持續到秋天的一場大戰,到了史書上,只剩下平平談談的12個字。那每一個字下面,也許就是一萬條人命啊。一字萬命,比一字千金厲害太多了。一嘆。

為方便交流,建了一個「小編余墨核心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碼或者長按識別,進入該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編余墨讀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牛家族③寸功未立卻位極人臣 諸葛瑾的秘密在於做人

TAG:小編余墨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