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咖啡地圖 I 日本東京還有這些咖啡館值得你去打卡

咖啡地圖 I 日本東京還有這些咖啡館值得你去打卡

東京之行,雖然只有短短3天的逗留時間,只為咖啡而去,倒也目的鮮明,不亦樂乎。

幸好東京的地鐵四通八達,不過,通過手機導航去的咖啡館位置,還是必須每天步行10公里以上。

下面給大家推薦幾家,個人認為值得去的咖啡館,也許不全,但至少是走訪的近50家咖啡館的代表,從人氣、環境、專業、服務等各方面的感受,為大家分享下自己的粗陋體會。

-

最知名之一|Blue Bottle Coffee

雖然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如果是我的話,會用平行的眼光看Blue Bottle),大家會認為筆者好像diss藍瓶子,其實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罷了。藍瓶子,畢竟是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的旗幟,而筆者自己的詩夏精品咖啡,只是精品咖啡業內的小學生。那些我個人的看法,不是認為 Blue Bottle 不好,只是提醒大家,要理性看待,也許你不要有高的期望值,就不會有失望。

Blue Bottle在東京已經有6家門店。這裡我幫大家列出位置,便於有機會去東京的從業者和咖啡愛好者去朝拜的。

「 清澄白河分店/ Kiyosumi 」

地址:東京都江東區平野1-4-8

交通方式:清澄白河站步行約7分

「 中目分店/ Nakameguro 」

地址:目黑區,東京中目黑

交通方式:東急東橫線中目黑站走路9分

「 青山分店/ Aoyama 」

地址:東京都港區,南青山增田大樓2樓

交通方式:表參道站A4出口步行約2分

「 新宿分店/ Shinjuku 」

地址:東京都新宿區新宿4-1-6

交通方式:新宿站南口步行1分鐘

「 六本木分店/ Roppongi 」

地址:東京都港區六本木7-7-7

交通方式:東京日比谷線、都営大江戸線六本木站步行5分

「 品川分店/ Shinagawa 」

地址:東京都港區港南2-18-1

交通方式:JR東日本線、橫須賀線等,到品川站內

-

最知名之二|Fuglen Coffee Roasters

東京店地址:涉谷區Shibuya-ku,富谷Tomigaya1-16-11

交通方式:地鐵代代木公園站下,沿著公園邊的馬路步行約5-6分鐘路程的一個小巷裡

這個店來自挪威,在歐洲有很高知名度,曾經被媒體評為「全世界必去的7個咖啡館」之一。登錄東京之後,依然維持她的網紅特色,矗立在東京涉谷區下北澤區域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房子,從遠處走進,一個圓形的紅底白色海鷗(是不是海鷗,沒有考證)形LOGO燈箱,非常醒目。進入店內,目測建築面積不超過70方,內部利用率頗高,室內至少可供應20多個人同時坐在那邊喝咖啡、聊天。戶外沿著臨街兩側牆,放了幾張公園木椅,看起來甚是簡陋。那天我和搭檔造訪時,正好遇到晴好天氣,倒是戶外更有情趣,空氣也更清澈澄明。

店的特色,就寫在北側的白牆上,白天賣咖啡,晚上賣雞尾酒,附帶還做古董設計和展覽,實際上就是我們國內現在很多人想玩的跨界和融合。僅僅看咖啡、雞尾酒、古董,以為不是雅皮士,就是嬉皮士玩的,但是店內裝飾簡單,原木色為主,看不出特別的講究。

我們到店時,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隔壁臨路的一家咖啡館,面積大、裝修新、格調更休閑舒服,可是我們路過時,只有門口兩桌而已。而僅隔幾米的這個FUGLEN,進入店內,一直熱鬧盈盈,人陸陸續續一直在進來,吧台店員一直在與客人交流,我站在一邊點單埋單時注意聽了下,愛爾蘭、紐西蘭、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東京本地的咖啡業者或愛好者,統統慕名而來,匯聚這裡。

和搭檔各自點了一杯單倍濃縮,想了解這裡的生意好的真實原因。按照WBC的那種評分標準,這杯濃縮可以3.5分,油脂薄了些,醇厚度低了些,不過風味呈現得很不錯,果酸順滑,回甘迅速,奶油巧克力、焦糖、紅糖感非常突出,關鍵是非常乾淨,餘韻很長。

-

最人氣|Urth Caffe

地址:東京涉谷區猿樂町8 - 9

交通方式:地鐵東急東橫線代官山站下,西口出來步行3分鐘

這家店,起源於美國的曼哈頓,2013年4月登陸東京。

原來我們是計划去的,按照朋友推薦是準備去表參道那邊的另一家店。誰知道走著走著,突然發現這家店,看門頭設計挺有感覺。於是準備進去一探究竟。

進去之後,才知道這店竟然需要排隊。看看菜單,好像沒啥特別的。東京探訪咖啡的第一天,逛了12小時,穿越了大半個東京,走了1.5萬步,一天喝下來近10家店,真的不想再喝。但發現兩個特點,這家店吧台三位美女咖啡師,裡面桌子全滿,我暗暗一清點:63位估計25歲左右的女性,只有5位男性顧客,其中3位應該是陪同女性來的,我和拍檔兩位男性,而且是上了年歲的。看著這情形,我們倆不好意思等到位置坐下去,怕我們這中國來的大叔太有魅力,引起騷亂。

排隊時,看到玻璃蛋糕櫃里有新鮮的盒裝草莓,以為可以買來直接吃。後來才知道,其實這店的特色是草莓等新鮮水果冰沙、奶茶這些冰飲。不過,我這中國胃享受不了,只能看看咯。如果天氣轉暖時,建議朋友們到這個店裡,可以嘗嘗。

好吧,在店裡探頭探腦拍了半天照片,不能不點單。只能勉為其難,慫恿拍檔to go了一杯的拿鐵,看著這位顏值擔當的小美女,認真地拉完這杯拿鐵,趕緊給豎了一個大拇哥,還帶一個Nice,因為擔心不好喝,另外要了一個紙杯。出門啜了一口,滿嘴奶香與咖啡香,奶沫細膩甜潤,咖啡香氣清晰而不突兀,沒有大多數日式咖啡的焦糊灰燼味道,不知不覺,連續幾口,給喝完了。

-

最匠心|COFFEE TRAM

地址:東京都涉谷區惠比壽西1-7-13 swing樓 2樓。

交通方式:JR東京線恵比壽站下,步行2分鐘即到。

這家店是我們預設為尋找的日本傳統咖啡館而去的,按照百度地圖搜索導航過去,找到這家店,並不難。找到時,我和Micheal先仔細看了樓下的展示的MENU,看著這陳舊的黑板招牌,我幾近退縮猶豫是不是需要上樓去體驗。為此,我還玩笑說,東京一定沒有城管,否則早把這些隨意陳設的吃飯玩意收走了。但最終「自家焙煎咖啡」字樣,還是引起我的好奇,決定以身試「咖」,不吝嗇那幾百日元了。我們順著路邊又陡又窄的水泥樓梯上到二樓,首先看到門口牆上掛著一些小木架,裡面是咖啡師名片、店卡之類的小型宣傳品,斜對樓梯的門,本來就不特別寬敞,大概是為了凸顯個性,特意把門的2/3給封死了,僅僅留一個40CM左右的玻璃格木門,推門之後,無論胖瘦,都必須側身,拿掉背上的包,才能擠進去。我又以此開了個玩笑:這絕對是對「胖子」的歧視啊。幸好,我和搭檔都身材苗條,輕易就進到裡面了。

從門口招牌到店內整個色調,都是黑板色,加上有些陳舊變黃的白色,吧台上昏黃的燈光,讓整個店內氣氛,有些許神秘,更有壓抑感,吧台後面的架子上,滿是各種酒,與其說是咖啡館,不如更像一個有些故事的酒吧。事實上,這裡,晚上確實做酒的。按照人們的消費習慣,確實晚上很少有人喜歡繼續喝咖啡。這也是我在很多日本傳統咖啡館看到的白天咖啡晚上酒吧模式存在的合理性。仔細研讀菜單,然後到吧台反覆探頭探腦,最後通過度娘獲得確認,這店確實是有故事的咖啡匠人的傳承之作。圖片中的店主叫古屋達,戴著一個鴨舌帽,留著山羊鬍子,加上白襯衣配著西裝背心,活脫脫20世紀上海灘的江湖形象。據說,是原先一家位於表參道的知名老咖啡館大坊咖啡的三個徒弟,雖然師傅的店已經關張,但這位執著的先生,秉承師傅的手搖烘焙咖啡以及用自製法蘭絨濾袋萃取深焙豆子的技藝,已經深得坊間客人的喜歡和認可。

無論如何,我要親口嘗嘗先生的手藝,說實話,更多的是想看看,先生如何玩法蘭絨。從我當日分享的小視頻中,大家看不到細節,告訴幾個參數,或許你就不理解了。一是咖啡粉研磨很細,昏黃的燈光下,更像草木灰。二是水溫是開水,並非我們理解的深焙豆子水溫相對要低一些。三是不悶蒸的滴滴滴「前列腺不暢通」沖法,在兩個手的配合中,形式上就非常專註和有匠心的事。四是豆子不稱重,萃取的一杯200ML左右的咖啡,目測粉水比是應該在1:8左右。五是萃取時間,一杯下來至少3-4分鐘,理論理解老早過萃。實際上,最後端到我面前的那杯咖啡,雖然是BLEND,但味道乾淨,幾乎沒有酸,醇厚勁道,黑巧克力、黑糖、乾餾木香、黑胡椒的味道很突出,苦雖濃,但不沾舌,真的為止感嘆。

不過,本來咖啡因在體內已經積聚得差不多了,這一杯下去,小心肝不免怦怦亂跳,瞬間頗有「初戀的感覺」。

-

最時尚|Essence Cafe

地址:東京都澀谷區東3-25-7

交通方式:地鐵惠比壽車站附近的十字路口

從COFFEE TRAM出來後,我們繼續「掃街」,轉了一段路之後,本來準備轉道地鐵,去下一個目的地,大概步行不到15分鐘,在一個十字街頭,偶遇了這家「本質咖啡」。看門頭設計感,像是一家新興的精品咖啡概念店。嗯,就是你了!那會,我的手機電池已經耗盡。又是一陣從進門到店內的拍攝。

這店是由一間花店改造而來,店有兩層,地下一層別有洞天,尤其是下去時沿著樓梯的整面花牆,還是非常有藝術感,可以說是咖啡+花藝的最好樣板店。國內,包括我的學生中不乏咖啡+花藝+法式西點的模式,其實是個非常棒的組合。雖然,可能需要合伙人得有十八般武藝,但從東京的這家店看,秩序井然,插花的女孩腰間挎著一套修剪花藝的工具,在吧台連著的一個檯子上忙碌。而店內另外兩位個子小巧,打扮時尚的年輕女孩,則在吧台前招呼進店的客人,英語或日語隨時切換,熱情地帶著笑,還有一聲聲「哈伊」,讓人覺得非常有親和力。而一個帥氣帶紋身的男孩,則在三頭辣媽的意式咖啡機旁,製作出品。

進店看完菜單,仔細觀察了一下,進店的人大多是點了拿鐵。出品擺盤很講究,不論單品還是意式,都會給你配一片橙子,一顆咖啡豆形狀的小鬆餅(看起來是蛋糕,但我吃了是鬆餅的口味)。照例,我和Micheal一杯拿鐵,一杯單品。單品是日晒西達摩,烘焙得中規中矩,不過萃取顯然有些問題,基本風味有了,明顯的萃取不足的水感,且餘韻幾乎稍縱即逝。單品和手沖,都是200ml左右的玻璃杯,那杯量,有些摳門。反過來,從經營角度,這個杯量,牛奶可以少50%,濃縮不需要雙倍,成本還是可以降下很多。在等候出品時,注意另外一個細節,拿鐵做好的時候,男孩把咖啡放托盤,沒有人招呼我們該自己去取,或者可以先拿走,一直等旁邊給我們手沖女孩做好,放在一個托盤上,才告訴我們自己去吧台取,這時拿鐵做好已經4分多鐘,表面的拉花已經模糊成一片,本來我看做得還過得去,怎麼一放置,就非常的難看,甚至有些令人反感了。

在坐下來的20多分鐘內,客人一直不斷,而且挺多歐洲人進店的,基本判斷是客人流動性大,翻台率挺高。值得點贊的是,前後探訪那麼多咖啡館,都沒有手機充電插座,這家店每個位置旁,都有插座,是一個很人性的加分項。由此,初步判斷,這店吸引人的亮點,應該是鮮花、設計風格、咖啡師顏值。當然,從咖啡本身的出品來說,在所體驗的東京近50家咖啡館中,他們店,也算是非常能接受的味道了。

咖啡與茶的融洽相處|Artless crafe tea & coffee

地址:目黑區,中目黑,2 - 45 - 12,

交通方式:地鐵到中目黑下,輕軌立交橋下

店內特色:手沖咖啡,鑄鐵壺泡的有機茶

在中目黑地區盲目「搜街」時,眼睛一亮,發現這家位於輕軌立交橋下的小店。猜測可能是東京寸土寸金的原因,整個東京市區縱橫交叉的立交橋下,幾乎都是零次櫛比的商鋪。看的這個頗有設計感的門面,我們決定進去喝一杯。

店內沒有預想的噪音,雖然店只有大約30平,吉他音樂配的很搭這酷酷的灰黑色調,坐在店內,偶爾路過的輕軌列車的隆隆聲和輕微的震蕩感,倒也不覺得突兀或者讓人慌張。看咖啡師是長發黑衣的小哥,很會營銷,但卻不是油嘴滑舌,沒有多餘的話。本來我們進店時已經喝得有一些心慌,可也不好意思不喝咖啡就走。好吧,點一杯中度偏淺的哥倫比亞蕙蘭,仔細一看,是馬來西亞冠軍咖啡師烘焙的豆子,一杯售價700日元,摺合人民幣38元左右,消費基本與國內定價相當,但在東京,這個價格已經比較高了。

店內的豆子,都來自世界各地的WBC等冠軍,倒是一種很好的噱頭。

咖啡有講究,茶與茶器,更是精緻,吧台里側,一溜放著好幾個日式鑄鐵茶壺,與外側的咖啡器具,毫無違和感,值得點贊的,是燙了logo的真皮杯墊,真皮杯套,配琺琅咖啡杯,非常有感覺。

是設計師的店吧?我心裡想。回到酒店一查,還真是。裡面每一處細節處理,都頗為用心。店雖小,如此精緻,相信會有不錯的競爭力。

精微的純粹烘焙坊|豆虎

地址:目黑區,中目黑

通方式:中目黑地鐵站出來不遠左拐口子上

店內特色:各種自家烘焙咖啡豆、掛耳包

本來在中目黑出來時,我和搭檔準備在附近找一個地方吃午飯。一拐彎,看到一個門口放一個巨大冰淇淋造型的小店,雨棚上赫然是「豆虎焙煎所」。看看整個樓小得像一個鴿籠,我就想瞧瞧裡面都陳列著什麼。

店真的小到大約只有10平,裡面在忙碌著的一對看起來20多一點的男女(沒有交流,所以不猜測其關係),新鮮烘焙各種單品咖啡,其中包括牙買加藍山AMBER莊園豆子和印尼貓屎咖啡,標價與國內差不多,幾乎都是掛耳包裝。男生一直在做掛耳,女生在烘焙豆子,兼帶招呼進店客人。看冷卻盤估計店內在一直烘焙豆子的,是一台烘焙量1kg內的燃氣半直火烘焙機,煙筒在店內對著通向戶外的一個排氣扇,逼仄的空間,除了已經塞滿了的咖啡豆,其實最多僅能容下3位進店客人。女生包裝是直接用手抓豆子裝進牛皮紙袋的。不說這家店的豆子烘焙得如何,至少這樣的業態,呈現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早幾年台北街頭看到到處是CARMA連鎖,就是類似模式,做現場咖啡烘焙銷售的。

在我逗留的十多分種內,小店前後接待了3波客人,以買豆子為主。可見這樣的店,在東京的街頭,已經如國內城市的理髮店、小超市一樣普及,人們對咖啡需求,已經成了生活日常。

專業之外的思考:

這樣的店在國內是不可能的事,一是你大鬧市中心的不能用明火,消防不同意。二是面積太小,市場監管不能給你批執照。三是你亂往外放東西,城管不答應。四是你沒有SC上不了任何平台。看來,創業環境,咱們國內還要好好學習。管理部門是真的不懂咖啡嗎?也未必,人家星巴克在上海鬧市中心一樣開煤火烘焙咖啡,只是我們自己是中國人,得不到平等待遇而已。

希望借這小文,圈內很多高層領導看到後,對你的工作有所提示。我很熱愛我們的國家,希望我們真正的先進,民主,平等起來。

第三波浪潮的個性代表|Onibus Coffee

地址:目黑區,上目黑,2-14-1

交通方式:地鐵到上目黑,導航過來5分鐘

店內特色:位於輕軌旁的一個小公園邊,景色優美,專業烘焙,精品呈現

到東京的第三天,老天眷顧,天氣放晴。沿著地圖導航,我們從中目黑的一家不被我嫌棄的咖啡館,步行了約2公里,找到了這家矗立在輕軌旁的2層小樓。咖啡館西邊就是我們來時的小公園,房子西側的公園裡,一株巨大的櫻花已經開了滿樹粉色的花,門口的小桌椅隨意放著,坐著幾位說笑的歐美人。或許是上班時間,我到店裡時,總共樓上樓下大約只有不到10位客人。

東京的建築都非常小巧,但是通過設計,空間利用都非常高。

咖啡館的臨路朝外部分,是一個玻璃展示櫃與操作吧台的組合,兩位女孩在那邊忙碌,招待客人。吧台與室內後半部分,是兩台烘焙設備,以及堆放在烘焙機旁的紙箱、咖啡豆麻包等原物料。吧台與烘焙之間的分隔,是一張用來做杯測的桌子。如果是在外邊,或允許客人進去,我真的很有興趣進去測試下他們的豆子。可惜,這部分業務的區域他們好像是不對外的。

順著東邊的一個藤蘿玻璃與木架搭出來的半戶外,放著幾張木長凳。再往裡面走,就是一個上到2樓的木樓梯。上去看了才知道,樓上也不過17-18平方左右的空間,不過西邊的牆上,前後兩個木格窗以及朝外的高台吧桌設計,讓客人可以看窗外的列車來回馳騁,發發獃,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樓上樓下轉了一圈之後,看了看當天吧台上放著3款豆子,都是肯亞AA之類的比較常見的豆子,而且烘焙較淺,豆表褶皺未舒展開,猶豫了一下,沒有下單點。心想,是自己被前兩家店的咖啡喝怕了嗎?我仔細觀察了兩位女咖啡師在出品拿鐵,一招一式十分專註,這樣的工作態度,肯定要點贊。

咖啡師職人店|Cafe Wright

地址:世田谷區,三軒,1?32?21

交通方式:都營新宿線三軒茶屋站下來,沿著導航大概做10分鐘

店內特色:自行烘焙咖啡豆,咖啡比賽獲獎選手店

從三軒茶屋站出來,感覺走了很遠,我們來到這家位於不起眼的小衚衕內的Coffee Wrights。途中還遇到了一家東京很有名的以手衝出名的老牌咖啡館「星乃咖啡」。通過交流,得知這是幾個通過咖啡比賽脫穎而出的咖啡師創辦的精品咖啡概念小店。看到吧台上有兩款手沖,埃塞西達摩谷吉的水洗豆和墨西哥大象豆,和好友各點一杯,隨機上來後,分別啜吸,淺烘谷吉的柑橘、奶油巧克力香氣明顯,酸度適中,回甘迅速,可惜餘韻澀重,整體不夠乾淨。墨西哥豆明顯芹菜味道,香氣不足,口感寡淡,幾乎沒什麼餘韻,喝完嘴裡咖啡味道馬上消失。不過,價格很便宜,兩杯稅後1000日元。

這個店,我們進去時樓下有兩位歐洲美女帶走了兩杯拿鐵,點完單,唯一的女咖啡師建議我們到小閣樓上就坐,發現裝修非常簡單,舊式木樓頂,只用了幾個黃光燈裝飾而已,暖氣很足,音效不錯,上面只有一位年輕女客在一角玩手機。雖只有12個位置,不過設置有洗手間,還是很人性化的。

我們看咖啡師不忙時,去與咖啡師打聽,說一天大約可以賣50杯左右,這個量,在東京大概也只能呵呵。

這樣的精品咖啡館,目前國內各個城市非常之多,尤其北、上、廣區域,機器設備用全世界最貴的(等同於最專業的嗎?要自己判斷)。咖啡師確實非常有專業度,值得點贊。

新虹吸代表|Cafe Obscura

地址:世田谷區,三軒,1-9-16

交通方式:都營新宿線三軒茶屋站下來,不行7、8分鐘。

店內特色:虹吸煮咖啡,美女咖啡師

按照網上的推薦,從Coffee Wrights出來,左拐,一直走,是一條橫馬路,路兩邊全是各種日本風情很濃的小店。大概不到1KM路程,在另一條小巷子,就能看到這家店。

這依然是一家面積不大的小店。店內是兩位顏值不錯女咖啡師在搭理。與很多精品店一樣,她們在吧台旁地上,豎著一塊小黑板菜單,上面的單品咖啡品種算是比較多的。我看了下豆子,都是中度偏深一些的烘焙。開始我以為這樣的精品咖啡館,一定是手沖吧?誰知道走進吧台,才看到裡面只有一台磨豆機和吧台上一排虹吸壺。嗯,虹吸壺是日本人發揚光大的,這在幾日的體驗中,已經深深領教。不過,之前遇到的傳統日式咖啡館內的虹吸壺製作,不少粉是預先磨好的,咖啡的烘焙度特別深。相較於這一家,口味應該適合我們中國人的吧?

點了一杯哥斯大黎加、一杯瓜地馬拉。端上來之後,品嘗了下,味道比較平衡,整體也比較醇厚,味道乾淨,餘韻也還不錯。本來點的豆子,就是沒有驚喜風味的,也怪不得咖啡師的製作。整體說,這家店還是值得去體驗的,應該算是新虹吸製作的代表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 的精彩文章:

咖啡麵包:除了加糖加奶,咖啡里還能加麵包哦
探店記錄:Zebra斑馬咖啡酒館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