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ivantinib折戟沉沙,MET還是肝癌的有效靶點嗎

Tivantinib折戟沉沙,MET還是肝癌的有效靶點嗎

導讀

肝細胞肝癌(HCC)是一種預後非常差的侵襲性腫瘤,中位總生存期(mOS)為9個月,5年生存率約為10%。至今,被批准用於提高晚期HCC生存的藥物只有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nivolumab。

MET是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的受體酪氨酸激酶, MET與HGF結合可以激活參與腫瘤發生和轉移的RAS-MAPK和PI3K-AKT信號傳導途徑。Tivantinib(ARQ 197)是一種選擇性口服小分子MET受體TKI,已被證明可降低腫瘤活檢標本中的MET活性和下游信號通路的表達。

在之前的一項Ⅱ期試驗中,對於晚期HCC和Child-Pugh A級肝硬化患者,接受tivantinib二線治療(360 mg每天兩次,然後240mg每天兩次)與安慰劑相比,MET高表達(MET-高)亞組患者的中位數進展時間得到延長(2.7個月vs. 1.4個月; p = 0.03)

研究表明MET高表達是HCC患者的不良預後因素,其mOS為3.8個月,tivantinib治療後可延長至7.2個月。且索拉非尼治療後,更容易出現MET高表達。

基於這項試驗,開展了Ⅲ期研究(METIV-HCC試驗),以評估了tivantinib作為MET高表達HCC患者二線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結果4月3日在線發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

研究內容

METIV-HCC試驗在澳大利亞、美洲、歐洲和紐西蘭的90個中心進行,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研究註冊編號為NCT01755767。

患者納入標準:18歲及以上的具有不可切除的組織學證實的HCC患者,ECOG評分為0-1,MET高表達(在≥50%的腫瘤細胞中染色強度評分≥2) ,Child-Pugh A型肝硬化,以及接受含索拉非尼的系統治療後放射學證實的疾病進展。

340名患者2:1隨機分配至tivantinib組(120 mg,每天兩次)或安慰劑組(每天兩次)。患者根據血管浸潤、肝外擴散和甲胎蛋白濃度(≤200ng / mL或> 200 ng / mL)進行分層。主要終點是意向治療人群的OS。

研究結果

中位隨訪時間為18.1個月,tivantinib組的OS為8.4個月,安慰劑組為9.1個月(HR=0.97; 95%CI, 0.75-1.25; p = 0.81)。

tivantinib組中有125例(56%)3級或更嚴重的不良事件,安慰劑組中有63例(55%)。tivantinib組最常見的是腹水(7%)、貧血(5%),腹痛(4%)和中性粒細胞減少(4%)。

研究表明,與安慰劑相比,tivantinib(120mg,每天兩次)並未改善索拉非尼治療後的MET高表達晚期HCC患者的總生存。

研究為什麼失敗了

METIV-HCC試驗結果讓人大失所望,Ⅱ期試驗令人興奮的結果難道是假象嗎?仔細分析,會發現Ⅱ期試驗和Ⅲ期試驗存在一些差異。

1

Ⅱ期試驗樣本量較小(可能存在選擇偏倚);

2

Ⅱ期試驗中tivantinib的初始劑量為360mg,後來改為240 mg以減少3級或更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發生。而Ⅲ期試驗中使用的是與240 mg膠囊等效的120mg片劑。這可能導致藥物吸收或消除中的一些差異,遺憾的是,研究中沒有tivantinib暴露前後MET活性的數據;

3

評估MET表達的實驗室不同;Ⅲ期試驗安慰劑組生存期為9.1個月,遠高於Ⅱ期試驗的3.8個月,可能免疫組化選擇的並不完全是真正MET高表達的患者;

4

在索拉非尼治療之前和之後發現的具有MET高表達的患者比例不同(Ⅱ期試驗中大約2/3在索拉非尼治療之前,1/3在索拉非尼治療之後;Ⅲ期試驗1/3之前,2/3之後);

5

Ⅲ期試驗中排除了胸腔積液患者,這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

6

Ⅲ期試驗納入前要求活檢結果,這意味入組人員為全身狀況較好的可以接受活檢的患者。部分MET高表達晚期HCC患者疾病進展迅速,可能已被排除在METIV-HCC研究之外。兩者安慰劑組生存期差異也側面驗證了這一可能性。

MET還能成為HCC的有效靶點嗎

研究出現陰性結果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可能MET表達並不是索拉非尼耐葯機制,或者不是晚期HCC真正的驅動基因,或者tivantinib可能不是一種有效的MET抑製劑,或者MET抑製劑發揮作用需要VEGF抑制持續作用。

tivantinib聯合索拉非尼的Ⅰ期研究顯示了聯合用藥的抗腫瘤活性,從而支持MET和VEGF抑制在晚期HCC中的相關性。

Tivantinib最初被發現對HCC細胞具有抗增殖作用,可能是由於MET的抑制作用。 但是tivantinib表現出同等的抑制作用,無論MET表達狀態。據報道,Tivantini還可以直接結合微管,具有抗有絲分裂活性,微管抑制可能是tivantinib介導的肝癌生長抑制的主要機制。

在臨床上觀察到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是tivantinib暴露的主要3級或更嚴重的毒性,這證作用於微管的主要毒性。不過抗有絲分裂的另一個明顯毒性為神經毒性,tivantinib並沒有這個跡象。

小結

METIV-HCC試驗是第一個根據生物標誌物對HCC患者進行分層的Ⅲ期,儘管試驗結果為陰性,該研究顯示了對晚期HCC患者進行完整組織生物標誌物研究的可行性。還需要更的隨機研究來確定MET是否是HCC的有效靶點,以及MET抑制是否能成為某些晚期HCC患者亞群的潛在治療方法。

參考來源:

[1] Tivantinib for second-line treatment of MET-hig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IV-HCC): a final analysis of a phase 3,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The Lancet Oncology. 2018.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18)30146-3

[2] Weekes CD. Clark JW , Zhu AX.Tivantinib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s MET still a viable target?The Lancet Oncology.2018.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18)30249-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癌 的精彩文章:

33歲的銷售,全身發黃,一查除了肝硬化還有肝癌,都是拼酒的禍
健康知識:哪些人群最容易患惡性腫瘤?特別是肝癌

TAG:肝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