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細茶粗吃,粗茶細吃」里的學問

「細茶粗吃,粗茶細吃」里的學問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

這八個字很好的表達了我們國人民「以食為天,以食為趣」的生活特點。

當我們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吃上一頓美味的飯菜,再泡上一杯解乏的茶,滿滿都是好心情的收穫。當家中來了客人,以茶待客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為客人執壺沏茶,再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

一茶一飯,便是中國人的生活日常。國人對飲食的講究就不必多言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家中待客時特別的飲茶民俗:為客人沏上兩杯茶,粗茶一杯,細茶一杯。充分體現出主人對客人的熱情與尊重。

這泡茶還有粗細之分?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

何謂細茶?

嫩茶葉,一般指春天採摘芽頭或一芽一葉的茶鮮葉為原料而製成的茶葉。

「物以稀為貴」,綠茶的價格素以新茶為貴。新茶多為嫩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類物質,少含茶多酚、茶丹寧之類苦味物質。所以新茶喝起來,口感清香爽口。

何謂粗茶?

粗老一些的茶葉,一般指到夏秋季採摘製成的茶葉,以一芽三四葉以上或含梗的茶鮮葉為原料而製成的茶葉。

粗茶與新茶相比,口感上要苦澀一些,因為夏秋季的茶樹在強陽光照射下迅速生長,樹葉中大量積累多酚類物質與丹寧,對人體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中老年人更適合飲用「粗茶」。俗語有云:「粗茶淡飯延年益壽。」

茶有粗細之分,喝茶也有粗細之分。

俗語說:「細茶粗喝,粗茶細喝」。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GIF

細茶因為是嫩新茶,在沖泡時,應多放茶葉,也就是「細茶粗吃」,否則就味道就會淡。

粗茶採摘的都不是嫩茶葉,這些茶葉吸收養分都比較充分,雖說不太好看,但沖泡的汁湯比較濃郁。沖泡時需少放一些茶葉,這就是「粗茶細吃」。

這句俗語分別概括了粗細茶葉的投茶量。喝茶品茶,已成為了現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人熱情好客,每有客來,必執壺沏茶相待,因此形成了一個特色的茶俗茶禮:待客講禮儀,沏茶分粗細。

待客有道,茶分粗細

從歷史文化上講,細茶是上等茶、好茶的代稱,是與「粗茶淡飯」相對的品質升華。

曾國藩對家鄉的細茶是情有獨鍾,他曾題寫:「銀亳地綠茶膏嫩,玉斗絲紅墨瀋寬」來讚譽細茶。

朱熹《茶灶》有云:「飲罷方舟去,茶煙裊細香」。來讚美細茶的細膩茶香。

還有俗語道:「貴人到,細茶泡。」

《女兒經》中有載:「親戚來,把茶烹。尊長至,要親敬。粗細茶,要鮮明」,說的是煮茶敬客上用粗茶還是細茶必須要分明,對尊長、上客必以細茶相敬。細茶清新爽口,如龍井、碧螺春等,茶具使用透明沒有蓋的玻璃杯,沖泡出的茶極具觀賞性。

而就現代養生而言,不要以為用「粗茶」待客就有失尊重,其實「粗茶」沏出的茶味道更濃、韻味更鮮。用兩葉一芽的茶葉製成的菊花茶,或沏上一杯濃醇芬芳的茉莉花茶,不僅形態優美,而且味道芬芳。民間有「不是貴客不制花」的說法。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粗茶和細茶是各有千秋,其實兩者之間並沒有等級尊貴之分,只是味道不同罷了。

「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不論是自我品飲,還是待人待客,用茶都應做到5好:茶葉品質好,泡茶水質好,茶具質地好,泡茶調製好,待客禮貌好。

你覺得什麼是好茶?

你喝過最好喝的茶是什麼味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解密:「螃蟹腳」跟古茶樹一起生活百年,據說還養身體!
判斷好茶的3大標準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