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清明前後祛濕最關鍵!防住百病 中醫親授,建議收藏

清明前後祛濕最關鍵!防住百病 中醫親授,建議收藏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將至雨水開始增加,潮濕的季節人體內也容易產生濕氣。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人體一濕,百病兼得

中醫認為,「濕氣」會引發和惡化多種疾病,春季正是濕氣重的時候,很多體質虛弱的人都會出現狀況。尤其是體寒較重的人,這個時候祛除體內的濕氣相當重要。發沉無力,頭腦昏沉,臉黃油膩,濕疹長痘,皮膚瘙癢等癥狀,這些都是濕氣的表現。

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首都國醫名師」路志正說:

濕非一病、百病兼之

比如說風濕性關節炎、濕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帶下、痛風、泄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濕邪有關。

專家在央視《健康之路》節目介紹,濕氣是一個陰邪。

濕邪入體,起初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大便不成形;進一步發展,會出現痤瘡、關節疼痛,體型肥胖,頭臉油膩,臉上長痘、長斑;久而久之還會導致肥胖,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女性的一些婦科病如白帶異常,瘙癢也與濕氣有關。

濕毒的程度

一級濕毒: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濕毒: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級濕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濕,俗稱風濕。

癥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濕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

癥狀:脾胃虛弱,便秘,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濕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口乾,喉燥,愛喝水,而且怎麼喝都仍感口渴,常嘴巴發苦,口臭,喜歡冷飲。

舌頭邊緣有齒痕,俗稱「裙邊舌」。

照鏡子,常發現舌頭有一層厚厚的苔覆蓋著。

皮膚較乾燥,缺少光澤,而且常常有痒痒的感覺。

便溏,即大便不成形,黏膩(不易衝掉)。

臉色黯淡沒有光澤,有時還易浮腫。

體態偏胖,且體重容易增加。

嗜睡,睡眠質量不高,早晨起床難,眼泡浮腫,容易出現眼袋,常給人睡眼朦朧的感覺。

身體常有憋悶不舒服的感覺,不過運動或活動後憋悶感減輕。

如果你有一兩種以上的癥狀,就要注意去濕氣了,體內有濕氣可以引發各種疾病,長期不去調理,將會引起更嚴重的問題。只有濕邪少了,那些所謂的現代病才會遠離我們,惡性腫瘤、慢性疾病才會失去溫床。

老中醫一杯祛濕茶,去濕保健康

這裡特別給大家介紹老中醫推薦的食療除濕氣的古方,是一種非常適合濕氣重的天氣飲用。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有遇到濕氣重的問題。老中醫說:堅持喝上一段時間身體內濕氣就沒了,身體就會變好。

那麼到底是一個什麼方子呢?老中醫說這個由多味中藥材選配而成的,是食療祛濕的妙方!

材料:芡實3g、薏苡仁5g、茯苓3g、魚腥草2g、梔子5g、荷葉3g、乾薑2g

做法:把以上7種草本洗凈,放人保溫杯中,沖入熱水,等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芡實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兩者泡茶飲用,可健脾利濕,化痰減肥,健脾燥濕,化痰祛脂。

來看幾味主配方功效:

薏苡仁:健脾祛濕。

芡實:益腎祛濕,強體

茯苓:滲濕利水,寧心安神

魚腥草:清熱解毒、利尿除濕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荷葉:促進腸道蠕動,排出毒素,排水利尿,健康消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帝內經養身智慧 的精彩文章:

春季濕氣重早晚一杯,輕鬆排出體內十年濕氣,健康又漂亮,神奇!
花椒和它一同打碎貼在肚臍上,排毒通便甩掉大肚子!只要幾毛錢

TAG:黃帝內經養身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