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法界萬相,盡在一心

法界萬相,盡在一心

法界萬相,盡在一心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佛教經典,名相繁多,一切名相,總在心中。離此心外,尚且無佛,離此心外,豈有佛經中所說的那些玄妙的事?今借佛經的主要概念,說明法界萬相,盡在一心。

佛:在佛教來說,也是佛教的本義,佛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對象化的宗教偶像,而是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這個妙明真心,亦名無相真心,亦名「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我」,亦名佛、如來。佛教一再告誡人們:「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若以音聲求我,以色相見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是自心,莫向外求。若向外求,則成外道。達摩大師云:「

佛是自心,莫錯禮拜。

佛是西國語,此土雲覺性,覺者靈覺,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

[1]

成佛:佛是自心,不屬修成。若言修成,修成還壞。所謂成佛,不是把自己修成一個什麼樣子,而是返本還源,回歸自性。返本還源,回歸自性,假名成佛。

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不是指物理空間中的生命個體,或宗教偶像,而是指覺悟者心中的無量萬相。妙明真心,即是十方。心中萬相,即是諸佛。本尊是心體,諸佛是心相。

菩薩:離此心外,尚且無佛,離此心外,豈有菩薩?然而,卻不可言無佛無菩薩。何以故?若言無佛無菩薩,則名謗佛,亦名自謗。佛是自心體,菩薩是妙用。體之與用,儘是自心。悟此心者,名之曰佛。順心起用,即名菩薩。

天人:佛經所說的天人,是個宗教隱喻,而不是物理空間中的另一類生命。離此心外,尚且無佛,離心之外,豈有天人?天人只是諸人心中的高尚的德行,而不是物理空間中的另一類生命。

眾生:不是指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游的生命個體,而是指自性中的妄想執著,而是自性中的污染習氣,是自性眾生。儒家的格物,只是格這些物,格這些自性眾生,亦名度自性眾生。

九界眾生:菩薩眾生,執著佛法,執著成佛。緣覺眾生,執著因緣,妄取空無。聲聞眾生,執著出離,妄取界外。貪嗔痴比較輕者,是三善道的眾生——天、人、阿修羅。貪嗔痴比較重者,是三惡道的眾生——畜生、餓鬼、地獄。總之,一切眾生,皆是自性中的執著習氣,而不是物理空間中的九類生命。

彼佛國土:彼佛,顧名思義,即是彼岸的佛。彼岸在哪裡?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回過頭來,這個能見能聞、清凈本然的妙明真心,即是彼佛,亦名「本真的自己」。彼佛國土,即是清凈莊嚴的自性凈土,亦名清凈莊嚴的自心境界。

凈土世界:凈土世界,或曰極樂世界,不是物理空間中的某個具有特定疆域的國度,而是絕待無對、廣大無邊的自心境界,而是天人合一、萬物與我一體的本然境界。

彌勒菩薩:彌勒菩薩,表未來佛。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誓願覺悟自心。這個誓願覺悟的心,即是彌勒菩薩。

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表自性智慧,表自性本覺光明。世人不識自性文殊,不見自性本覺光明,反而向外尋覓文殊。向外尋覓文殊,則違背文殊之道也,則違背般若之行也。

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表觀音的人,表聞聲的人。觀音的是誰?聞聲的是誰?只是諸人當下的這個妙明真心。世人不識這個妙明真心,反而向外尋覓觀音。向外尋覓觀音,則違背觀音之道也,則違背「反聞聞自性」之行也。

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表應緣無住的人。應無所住的人,即諸人當下的這個妙明真心。世人不識自性普賢,反而向外尋覓普賢。向外尋覓普賢,則違背普賢之道也,則違背「應緣無住」之行也。

地藏菩薩:地藏菩薩,表自凈其意的人,表誓願度盡自性眾生的人。世人不識自性地藏,反而向外尋覓地藏。向外尋覓地藏,則違背「自凈其意」之道也,則違背「自凈其意」之行也。

護法神:護法神,表諸人心中的道德良知。迷人不識自性護法,反而向外尋求護法,以為護法是他,是物理空間中的另一類生命。外求之故,則成外道。

四大部洲:佛教所說的四大部洲,也不在別處,就在我們的心中,就是我們心中的顛倒、忙碌的人生境界。須彌山的四周,有四大部洲,名曰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各有所表。

以一日為喻,東方(東勝神洲),相當於早上,就像太陽升起在東方。以人的一生為喻,東方(東勝神洲),則相當於青少年,是純潔而又朝氣蓬勃的人生階段。

以一日為喻,南方(南瞻部洲),相當於中午,就像太陽正處於南方。以人的一生為喻,南方(南瞻部洲),相當創業時期的中年,是顛倒忙碌的人生階段。

以一日為喻,西方(西牛賀洲),相當於夕陽西下,就像太陽即將落下。以一生為喻,西方(西牛賀洲),相等於老年,是氣力衰竭、應當休息的人生階段。

以一日為喻,北方(北俱蘆洲),相當於夜幕降臨,已經進入了黑夜。以一生為喻,北方(北俱蘆洲),相當於死亡,是人生的黑夜。

須彌山:須彌山不在別處,就在我們的心中,就是我們心中的傲慢。六祖大師云:「人我是須彌,貪慾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2]六祖大師雲「人我是須彌」,也就是說,傲慢是須彌。

佛是自心體,菩薩是妙用,天人是善德,極樂是超越,總之,經中所說,盡在諸人心中。蕅益大師云:「一切經論,不過現前一念心之腳註,非心性外別有佛祖道理也。然心性難明,故藉千經萬論互相發明。今舍現前心性,而泛求經論,不啻迷頭認影矣。」[3]可見,一切經典,所說之事,盡在諸人一心之中。

未悟自心的人,未見自佛的人,當時時體會,這聞聲的是誰?這見色的是誰?如此反觀,如此自見,綿綿密密,密密綿綿,不待時日,自會見得這個本來人。

見得之後,安住此心,應緣無住。如此用功,久久日深,則自然分身百億,妙用無窮。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是心的化現。鬱郁黃花,是心的化現。山河大地,森羅萬相,皆是心的化現,何止百千萬億?此心是法身,萬相是化身,法化一體,本非二致。

一切萬法,幻生幻滅,皆是自性中的事。猶如浪花,幻生幻滅,皆是大海中的事。此一浪花,當下幻生,當下幻滅。彼一浪花,當下幻生,當下幻滅。彼此之間,互不往來。此浪不往彼浪,彼浪不來此浪。一切漚相,無不從此大海而生,無不從此大海而滅。菩薩及一切眾生的來處,乃至無量化佛的來處,無不從此自性而生,無不從此自性而滅。一切眾生,乃至菩薩,來亦幻來,去亦幻去。幻來幻去,本無實際。既無實際,豈有來去?諸法不生,諸法不滅。諸法不來,諸法不去,是故經云:「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此一菩薩,當下幻生,當下幻滅,不往過去,不去未來。彼一菩薩,當下幻生,當下幻滅,不往過去,不去未來。一切菩薩,一切萬法,當下幻生,當下幻滅,不往過去,不去未來。

我說此言,諸方聞之,必定驚怖:怎會無前生、無後世呢?切莫驚怖,假相上有,實際上無。永嘉大師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又雲「鏡里看形雖不難,水中捉月爭(怎)拈得?」教下有云:「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歸還此法界。」此法界者,自心也,真佛也。一切唯心造,心是萬法源,無一法而不在自心中,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功德,無量莊嚴,清凈大海眾,十方恆沙佛,皆是自心中的相。

蓮池大師云:

世出世間,無一法出於心外。

凈土所有依報正報,一一皆是本覺妙明。譬之瓶環釵釧,器器唯金。溪?江河,流流入海。

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也。

迴向菩提者,凡所修為,咸願往生,是名迴向,而向無他向。

迴向西方者,迴向自性也。

[4]

法界萬相,四聖六凡,無不從此一心生,無不歸還此一心,亦名法界萬相,四聖六凡,無不從此自性生,無不歸還於自性。



[1] 《少室六門》。《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七五頁上。

[2]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五二頁中。

[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二九二頁中。

[4]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〇八頁上。

法界萬相,盡在一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