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本文轉載自「學術經緯」。

1、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課題組

Evolved Cas9 variants with broad PAM compatibility and high DNA specificity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圖片來源:By ServiceAT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劉如謙教授是近年來湧現的一顆學術新星,在CRISPR-Cas9領域做出了諸多貢獻。在這項研究中,他的團隊直指這項顛覆性技術的一大瓶頸:為了成功對基因組進行編輯,CRISPR-Cas9系統要求目標位點處存在PAM序列,而一般的PAM序列均為NGG。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倘若不使用NGG序列,CRISPR-Cas9的編輯效率就會大跌,這限制了這一技術的應用潛力。在這項研究中,劉如謙教授課題組使用一種叫做「噬菌體協助連續演化」(PACE)的技術,得到了一批全新的Cas9變體蛋白,它們可以識別包括NG、GAA、以及GAT在內的多種PAM。此類Cas9變體蛋白對DNA的特異性更佳,基因組範圍內的脫靶效應也更低。這一研究對於CRISPR-Cas9系統的實際應用有著重要價值。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6155

2、姜有星教授、白曉辰教授課題組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voltage and phospholipid activation of the mammalian TPC1 channel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姜有星教授(左)與白曉辰教授(右)

在細胞中,存在一種叫做雙孔通道(TPC)的結構。哺乳動物的TPC1與TPC2位於溶酶體的膜表面,對這些小型細胞器的生理功能有著重要作用。在這項研究中,來自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姜有星教授與白曉辰教授課題組使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出了小鼠TPC1處於 「關閉狀態」和「開啟狀態」下的結構。結合功能分析,這些發現揭示了TPC通道的選擇性機理,也闡明了其門控機制。該研究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在離子通道的調控中,磷酸肌醇作為配體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6139

3、王林發教授、石正麗教授、童貽剛教授、馬靜雲教授課題組

Fatal swine acute diarrhoea syndrome caused by an HKU2-related coronavirus of bat origin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王林發教授(左)、石正麗教授(中)、以及童貽剛教授(右)。我們沒有在學校主頁上找到低調的馬靜雲教授的照片

野生動物一直是病毒滋生和潛伏的場所。這些病毒不但會影響到動物的健康,更有可能跨物種傳染人類。在諸多野生動物中,蝙蝠又是病毒滋生的重災區。包括SARS病毒在內的數種冠狀病毒,都與蝙蝠有關。在這項最新研究中,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王林發教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教授、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童貽剛教授、以及華南農業大學的馬靜雲教授等研究人員從病毒學、流行病學、以及演化的角度,通過實驗,發現一類會引起豬急性腹瀉症的新型冠狀病毒(SADS-CoV),其來源正是蝙蝠。這些病毒曾在廣東省出現爆發,在4個農場造成將近25000隻仔豬的死亡。有意思的是,SADS與SARS爆發的區域在地緣和經濟等諸多層面有著高度相似,這表明對於蝙蝠體內寄宿的冠狀病毒進行多樣性和分布的分析在公共衛生上有著重要意義。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010-9

4、沈建仁教授課題組

Structure of photosynthetic LH1–RC supercomplex at 1.9 ? resolution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光捕獲複合體1(LH1)與反應中心(RC)是紫細菌光合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類膜蛋白超級複合體。如果能獲取這一LH1-RC複合體的結構,無疑將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不同蛋白亞基在複合體中的排列,從而提供功能上的洞見。來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日本岡山大學的沈建仁教授獲得了LH1-RC超級複合體在1.9 ?解析度下的高清結構。近原子級的解析度讓我們發現了多個關於蛋白亞基和輔助因子的組合特點,為細菌光合作用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002-9

5、張永振研究員課題組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vertebrate RNA viruses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圖片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

我們對於脊椎動物RNA病毒的演化與多樣性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局限於在哺乳動物和鳥類中發現的病毒。對於在爬行動物、兩棲動物、以及魚類等脊椎動物的RNA病毒,我們了解得還並不充分。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張永振研究員與團隊做了一項大規模的宏轉錄組分析,發現了在爬行動物、兩棲動物、以及魚類中的214種病毒。基於這些新發現,研究人員們構建了RNA病毒的演化史,並揭示了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中,病毒和宿主之間存在著多種不同的聯繫。該研究也得到了《自然》雜誌的專文評論,認為我們「發現了RNA病毒的基幹」(《自然》評論標題:Backbone of RNA viruses uncovered)

點贊!華人學者同日再發5篇Nature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012-7

我們再次向這些做出重要發現的華人學者們表示祝賀!

參考資料:

[1] 除特別註明外,學者照片來自各位學者所在大學與研究所官方網站

[2] 論文圖片來自《自然》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專訪|凱傑CEO張亞飛:專註伴隨診斷,從1.0到2.0,我們積澱了5年
顛覆認知!Nature:成年後,大腦海馬體新神經元就「停產了」!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