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貿易爭端背後,是製造業的博弈!

中美貿易爭端背後,是製造業的博弈!

美東部時間4月3日,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對華301調查徵稅產品建議清單,將涉及我國500億美元出口,建議稅率為25%。從公布的建議清單看,徵稅側重於瞄準我國計劃重點發展的先進位造和高科技領域。

貿易「打噴嚏」,「病根」在製造。不斷升溫的中美貿易爭端,足以反映出美國對發展潛力的擔憂,也解碼出波瀾之下關於「製造」的秘密。

貿易爭端背後是製造業的博弈

2018年3月25日, 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復興號動車組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

「資源稟賦和產業分工的不同是貿易發生的價值所在。衡量一國貿易指標是總體平衡而非對某一國家的逆差或順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屠新泉說,貿易是標,製造是本。中美貿易緊張關係的背後是美國對能否保持先進位造和實業創新「領導力」的擔憂。

此輪徵稅產品建議清單重點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醫藥等先進位造行業,也充分說明了這點。

十年前的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遭遇重創,加上長期依賴金融,製造業外流嚴重,逐步從製造業大國變成服務型國家。相比之下,中國擁有橫跨高中低端的產業布局和製造實力,製造技術和工藝水平大幅提升。

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製造」品種更豐富、品質更高端。消費品行業中,約5000種產品實現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6.6%,處於近三年最好水平,企業利潤增幅創2013年以來最高。

此外,以軌道交通等為代表的先進位造優勢顯著增強,半導體、晶元等一批核心技術突破讓中國在高精尖製造領域站穩腳跟,加速邁向製造強國。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所長安暉認為,隨著中國向價值鏈上方移動,其經濟對於美國補充性更弱了,競爭性更強了。儘管在一些高端製造領域仍處在追趕階段,但從鼓勵創新和人才儲備等方面足以看出發展後勁。

「今天的『設限』,是一場關於明天發展潛力的博弈。」帕勒諮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說,美國的目標是重振製造業,擴大就業。美國、中國分別提出了自己未來工業轉型升級的計劃。此次爭端背後是美國對中國技術追趕的情緒恐慌和自身經濟結構的隱憂。

在全球經濟疲軟的當下,從供給端要動力成為普遍共識,這種恐慌和隱憂表現愈加強烈。

給「中國製造」帶來什麼影響?

美國一系列單邊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是否真正起到「保護」作用,將對「中國製造」產生什麼影響?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認為,在要素自由流動和產業融合升級背景下,這些舉措不僅不會對別國產業發展帶來實質性影響,更可能導致美國國內工業品和消費品價格上漲,引發產業格局、價值鏈條波動。

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公告,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於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即232措施)。有報道顯示,受此影響,美國3月的原材料成本波動較大。

產業發展現實情況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2018年1月16日,機器人在瑞安市瑞明集團智能化托盤線上搬運物料。新華社記者翁忻暘 攝

廣州瑞松科技智能技術研究院的主打產品是工業機器人,在建議清單中涉及。研究院副總經理唐國寶說,中國目前生產的工業機器人更多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對出口而言,生產製造過程中大量的精密元器件來自日本、韓國、歐洲等地。雖然相關供應商在考慮如何應對風險,但「撤離中國」肯定不在選項之列。

在大量製造業領域,得益於優質製造實力、較大的產業規模和國內市場迴旋餘地,產業、企業不會因此引發大的波動。

以紡織品服裝為例,美國是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第一大目的國。2010至2017年間,除2016年出口出現下滑外,其他年份均呈現不同幅度的增長。美國商務部公布的進口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紡織服裝387.41億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紡織品117.1億美元,同比增長10.44%。

紡織服裝加工製造企業未對此次貿易摩擦產生過多擔憂。

「融合多個環節的創造型製造正改變出口結構。對單個環節『施壓』影響不大。」服裝加工製造企業迪尚集團副總裁鞠孝新說,近年來,迪尚從加工延伸為紗線、面料、設計協同開發,形成供給新優勢,對美國出口份額不斷擴大。

青島酷特智能憑藉服裝個性定製打開美國市場,美國消費者認可度很高。企業負責人說,得益於稀缺性優勢,即使出台舉措,影響將非常有限。

「消費導向的時代,好的製造正變成稀缺資源。中國紡織服裝業在轉型中找到全球價值鏈新坐標,有信心、有底氣應對貿易波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陳大鵬說。   

給產業發展帶來什麼啟示?

專家認為,此次貿易不平衡引發的波瀾,反而會堅定我國深耕實業的信心。從某種程度上,也會幫助國內產業加速升級。

「貿易本質是價值,價值根基在實業。」陳大鵬說,應從此次中美貿易不平衡中得到警醒,看到製造業「空心化」對一國經濟的影響和我國產業轉型的迫切性,拿出更有力的措施,深耕實體經濟,尋求價值鏈平衡。

把握住「高質量發展」這個核心,增強貿易「韌性」,以產業結構優化貿易結構。

工信部部長苗圩說,加快用先進適用的技術,特別是信息通訊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的產業,迭代產業鏈。這不僅是轉型需要,也是培育新動能的要求。

以國內外飽受關注的顯示技術為例。工信部調研顯示,目前,我國核心元器件形成局部突破,超高清面板量產能力和超高清電視核心晶元國內市場佔有率穩步提高。

針對顯示技術,工信部即將制定《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實施「睛彩工程」,重點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下大力氣支持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提出超高清視頻技術及產業發展路線圖和應用時間表。

營造崇尚實業氛圍,加大力度鼓勵創新,用「創新力」增強發展潛力。

專家認為,振興製造業須堅持一以貫之的信心和恆心,務實推進相關改革。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創新投入,擺正與虛擬經濟特別是金融資本的關係等,將人才、資金等各類要素更多地向實業聚集,提高實業「獲得感」。

今年以來,國家就降成本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改革方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要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讓企業輕裝上陣、聚力發展。

各級政府更加註重從供給端發力,一些著眼於中長期的機制正在逐步建立。

守好「遊戲規則」,用責任釋放可持續競爭力。羅清啟認為,要建立紮根創新者受益、違規違法者受罰的市場競爭機制,讓創新得到回報,讓不正當競爭受到處罰。另一方面,堅守知識產權立國和國際貿易規則,以更開放的舉措實現共贏。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於佳欣、王攀、張旭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視點 的精彩文章:

未來幾天還有雪,氣溫不升怎麼辦?墊墊腳尖,讓身體充滿生機!
5日驚蟄:春回大地,陌上花開

TAG:新華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