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無奇才安可稱聖?他用輝煌戰績證明了自己的無可超越

若無奇才安可稱聖?他用輝煌戰績證明了自己的無可超越

原標題:若無奇才安可稱聖?他用輝煌戰績證明了自己的無可超越


春秋吳伐楚之戰,吳軍在柏舉擊敗楚軍,楚國主力被殲,主帥囊瓦逃到鄭國,史皇和武城黑全部戰死,前去救援的蒍射未與吳軍交戰,而是帶兵回撤,想在都城下等到其他的援軍,展開京都保衛戰。


吳軍先鋒夫概聽說蒍射帶兵退走,於是乘勝緊追。追到清發水的時候,追上了楚軍,其時蒍射正指揮部下收集渡船,準備渡江。吳兵就想奮勇向前,攻擊蒍射軍,但卻被夫概制止了。夫概說:「如果把敵軍逼上絕路,他們就會捨命與我軍決鬥,那我們就算最終取勝,也會遭受不小的損失。不如先叫他們渡河,等到他們渡到一半之時,再發動突然襲擊,那個時候,渡過河的人不願再來送命,未渡河的都會爭先逃命,誰都不願意出死力,我軍一定會獲勝。」(兵法「半渡而擊之」,之前宋襄公與楚成王戰,不願意半渡而擊,結果被渡過河的楚軍打得大敗)。於是帶著部下退後二十里紮營。從後趕來的孫武、伍子胥等人聽到夫概說半渡而擊,都對他誇獎不已。



在楚軍這邊,蒍射剛開始聽說吳軍在後緊追,準備在河岸邊列陣對敵,誰知吳軍卻又退了回去。蒍射不加細察,以為吳軍不願追窮寇,於是未做抵禦準備,而是命令大軍渡江。


誰知道渡了還沒有一半,夫概的兵殺了過來,楚軍爭先渡河,十分混亂。蒍射喝止不住,只好乘車先逃。楚軍將士見主將逃走,也跟著四散奔逃,吳國大軍在後面掩殺,蒍射這一支軍,立時被殺得七零八落。楚軍留下的船隻,全被吳軍奪了過去,吳軍渡河,自是毫不費力。

蒍射帶著敗軍退至雍澨水,將士又困又餓,無法行走,蒍射於是傳令就地停留,埋鍋造飯,準備休整一番之後繼續撤退。誰知剛剛把飯做熟,吳軍再次殺到,楚軍來不及吃飯,丟下做好的飯再次逃命。倒是替吳兵做了一樁好事,吳軍士兵吃飽飯之後,繼續在後追趕。蒍射慌不擇路,所乘兵車被絆倒,夫概剛好趕上,一戟將蒍射刺死。蒍延所部也被吳軍重重圍困,蒍延雖帶領部將奮力衝殺,仍是無法突出重圍。



正在緊急之間,左司馬沈尹戍帶兵殺到。


原來沈尹戍當初與囊瓦做出前後夾擊吳軍的約定之後,就帶著所部軍一直想抄到吳軍的後方。可是當他走到新息之時,卻傳來了囊瓦兵敗的消息。沈尹戍與囊瓦前後夾擊吳軍的計劃落空,只好帶著兵馬從原路返回,準備救援大軍。這裡有個常識需要講一講,可能有人會問,沈尹戍既然已經知道中軍早已落敗,為什麼不直接帶兵回郢都,而是帶著所部兵馬硬要到吳軍那裡去送死呢?其實戰場上瞬息萬變,如果換了是優秀的將領,那麼打了敗仗倒不一定就真輸了戰爭,如果治軍有方,反敗為勝也並不是沒有可能。如果囊瓦戰敗後不是棄軍而逃,而是收拾敗軍駐紮在某地或是撤退到某地死守,這時聽到沈尹戍回援,立即帶著敗軍回頭再戰,與沈尹戍前後夾擊吳軍,那麼之前的戰略意圖仍然可以實現,就算是不能擊潰吳國大軍,但全殲夫概所部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可惜此時楚國帶兵的是囊瓦這樣的酒囊飯袋,令多少楚軍將士不明不白地送了性命。


沈尹戍帶兵殺向圍困蒍延的夫概所部,夫概無法抵擋,只好解圍後撤。沈尹戍在後大殺一陣,殺死吳軍千餘人,正追擊之時,遇到了闔閭帶領的吳國中軍,沈尹戍不敢再追,勒兵紮營,與吳軍相持。但沈尹戍的兵力畢竟有限,只有一萬人馬,而他面對的卻是闔閭的三萬精兵。沈尹戍知道自己取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於是命蒍延趕快回郢都向公子申(子西)報信,叫他早做準備,保衛郢都。又對自己的家臣吳句卑說:「囊瓦愚蠢而貪功,使我的作戰計劃無法實現,也許這都是天意。現在吳軍非常強大,明天我要與他們決一死戰,如果僥倖獲勝,那麼就會保住郢都,這是楚國百姓之福,但如果戰敗了,我也無顏再回郢都,請你把我的首級帶回郢都,不要讓落在吳人的手裡。」



次日一早,沈尹戍軍與夫概軍交戰。由於沈尹戍平時治軍有方,厚待士卒,所以將士們都願效死力。夫概軍雖是精銳,但只有五千人,不是沈尹戍軍的對手。眼看著夫概就要落敗,孫武帶著中軍殺了過來。沈尹戍軍經過之前與夫概軍的一番激戰,本就已經精疲力竭,現在吳國大軍再以摧枯拉朽之勢壓上來,哪裡能抵擋得住,立即被打垮了。沈尹戍拚死殺出重圍,身中數箭,無法再戰,於是命令吳句卑割了自己的首級去見楚昭王。吳句卑十分不忍,但情勢已萬分危急,不得已只好從命,割下沈尹戍的頭奔回了郢都。


吳軍大勝,郢都其實已經門戶大開,伍子胥心中的刻骨仇恨,闔閭稱霸中原的雄心,夫概積累軍功的野心,都無不感染著每一位吳軍士卒,向郢都奮勇向前。


蒍延先到郢都,見了楚昭王,訴說囊瓦戰敗奔逃和其父被殺之事,之後吳句卑也到,呈上沈尹戍的首級,詳述了楚軍戰敗的原由,楚昭王后悔沒有早用沈尹戍執掌全軍,他大罵逃走的囊瓦說:「誤國的奸賊,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他死了之後,就是豬狗都不吃他的肉。」楚昭王命沈尹戍的兒子沈諸梁領回其父親的首級,賜葬具令其厚葬,並封沈諸梁為葉公(沈諸梁確實就是典故「葉公好龍」中的那個葉公,後面講其事迹)。


楚昭王準備離開郢都暫避吳兵,公子申等人都苦諫他不要這麼做,但楚昭王卻說:「之前我們所依靠的就是漢水天險,如今漢水已經失守,吳軍早晚就到城下,我們怎麼能坐在這裡等死?」公子申勸諫說:「郢都城中,青壯年還有數萬之多,只要大王拿出粟米錦帛,招募壯士,固守城池,再派出使臣,到漢水以東的屬國,請兵入援,吳軍未必就能攻破郢都。再說了,吳軍千里奔襲,深入我國境內,糧草不繼,不久就會退走的。」楚昭王心裡倒是非常明白,他說:「吳軍攻下了許多楚國城池,就地取糧,以戰養戰,怎麼會糧草不繼。而漢水以東的那些屬國,早就與唐、蔡等國一樣,離心離德,根本就指望不上。」公子申又說:「那我們先率軍迎戰,如果打不贏,再走不晚。」楚昭王凄然淚下:「如何戰守,兄長你們看著決定吧,我也實在是沒主意了。」



郢都北面有囊瓦之前修築的麥城,西面有紀南城,與郢都互為犄角。公子申於是分兵派將,加強麥城和紀南城的防守,又親自帶兵一萬,前往夏水駐守,以防吳軍從那裡渡河攻郢,而再往西去,都是楚國險要地界,吳軍不可能從那裡進入郢都,所以也沒有必要設防。

吳軍這邊,闔閭自然也是與孫武、伍子胥等人積極籌劃入郢之策,伍子胥作為楚人,提出了兵分三路攻入郢都的方略,被闔閭採納。伍子胥料到,西邊的夏水是通往郢都的重要航路,必定有重兵把守,從那裡取水路進入郢都,已經不太現實。三軍全部走陸路,一路攻麥城,一路攻紀南城,一路直接進逼郢都,如此一來,郢都為了自守,不敢向麥城和紀南城派出援軍,兩路吳軍就可以專心致志地先攻擊這兩座外城,而如果攻下麥城和紀南城,郢都就會成為一座孤城,被吳軍攻克將是遲早的事。


於是伍子胥帶兵攻麥城,孫武帶兵攻紀南城,闔閭自提大軍,進擊郢都。



伍子胥帶兵到達麥城之後,在麥城東、西各築一座小城,名叫「驢城」和「磨城」。之所以起這樣奇怪的名字,說是伍子胥在麥城之外觀察地形的時候,無意中看到村裡一位農戶正牽著毛驢用石磨磨麥子,於是說:「左驢右磨,麥城立破。」士氣立即被鼓舞,麥城果然很快被攻破。不過用取驢、磨這樣的名字來象徵麥城的必破,只不過是伍子胥討了個漂亮的口彩而已。實際上,伍子胥確實是個出色的軍事家,他修築驢、磨二城,不僅使吳軍營寨安如磐石,而且鉗制了麥城守軍的行動,完成了對麥城的戰略包圍,麥城被克,只是他傑出軍事才能的一個小小驗證。


孫武攻克紀南城的情形則更為慘烈,他命令軍士把漳河掘開一條渠,直通到紀南城下,之後在漳河中攔腰築起一條水壩,漳河的水便順著開掘的水渠直通紀南城及郢都城下的湖中,湖水暴漲,灌入紀南城中,紀南城不攻自破。紀南百姓紛紛乘船逃往往郢都,楚昭王得知紀南城失守的消息之後,慌急之下帶著幼妹出逃,郢都隨即也落入吳軍手中。孫武決水灌城之策,可說是一計破二城。當初囊瓦將郢都擴建為三城,沈尹戍曾說不可靠,如今果然被不幸言中。



孫武派遣使者,向吳王闔閭報捷,並掘壩退水,請闔閭進入郢都城。


自此,這一場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給楚國造成沉重打擊的著名戰役宣告結束。在這一場戰爭中,吳軍投入的兵力只有3萬,而楚軍前後投入的兵力有20萬,但由於楚軍主帥無能,執行了錯誤的戰鬥決策,最終導致慘敗。客觀來講,吳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與楚國貴族的腐朽沒落有很大關係,但也與孫武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緊密關聯。150年前,以齊桓公霸業之盛,率領八國軍隊百萬之眾進駐召陵,但卻只是以一紙盟約而撤軍回國,何其遺憾!再到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晉軍雖然獲勝,但又何其僥倖!齊、晉都是中原強國,都因勝楚而成就霸業,但他們所取得的勝利,均沒有傷及楚國根本,也沒有哪個國家的一兵一卒能夠進入楚國境內。但到了公元前506年的這一場戰爭,吳國的孫武竟然以3萬之眾長驅直入,攻破了楚國都城,其戰法之犀利,戰功之顯赫,令齊、晉這些傳統強國望塵莫及。孫武,憑藉他一部鬼神莫測的兵法,將吳國自然而然地帶入了軍事強國的行列,一時名動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冷雨清 的精彩文章: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主帥昏聵讓大軍一敗塗地,為國家招來滅國之禍

TAG:作家冷雨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