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NBA新秀進階報告:第三帝星富爾茨

NBA新秀進階報告:第三帝星富爾茨

前言:這是一份延續休賽期新秀系列的新秀觀察報告,每月分篇更新(每個月可能是一篇,也可能是兩篇,最多就三篇了)。盡量保證客觀公正,當然了,遇到喜歡的新秀難免會吹一下的。

以下是 馬克爾·富爾茨 特別篇。

在討論馬克爾·富爾茨前,我們先明確一下76人的現狀——東部第四、提前鎖定季後賽席位,還擁有兩位年輕的頂級球隊核心——這賽季是恩比德職業生涯的第二個正式賽季,也是本·西蒙斯的新秀賽季。

所以,讓我先喊一句:相信過程!

如果說要為76人挑選第三個核心,那麼,答案很明顯,馬克爾·富爾茨當然是最佳人選。儘管他的新秀賽季也像兩位前輩一樣缺席了大部分比賽,但富爾茨在比賽中所展示的能力、可塑性,都統一指向了 「戰術核心」 的角色定位。

①:恩比德第一個賽季沒打,本·西蒙斯也沒打,富爾茨新秀賽季缺席了60場比賽。

76人的詹姆斯·哈登?

很顯然,恩比德和本·西蒙斯的雙帝組合為球隊提供了建隊基礎,球隊的後續發展思路就是圍繞他們填充一個又一個拼圖。

如果用數據進行比較,那麼隊內個人數據僅次於恩比德和西蒙斯的薩里奇或許更像76人的 「第三號人物」 ,本賽季打出場均14.9分6.9籃板2.6助攻的薩里奇在數據方面比起至今只打了9場比賽的富爾茨要更佔優勢。

但如果從細節入手,那麼薩里奇倒顯得不那麼像是球隊的 「第三選擇」 。例如本賽季薩里奇的受助攻率達到了79.6%,而上賽季他的受助攻率只有62.7%;回合使用率也從上賽季的24.4%下降為20.8%。

還有,雖然本賽季薩里奇的場均觸球次數有提高,但每回合觸球的次數、每次觸球的運球數都有下滑。

簡單來說,薩里奇 「使用球」 相關的數據比起上賽季全面降低

②:或者可以說兩個狀元壓縮了薩里奇的球權,本·西蒙斯復出後直接接管了球隊首發陣容的所有組織串聯任務,替補陣容的支配球則交給富爾茨。而上賽季後半段這個事情基本是薩里奇負責的,所以他上賽季更像是組織前鋒,這賽季則更往內線去了,賽季初薩里奇也因為角色的調整經歷了一段適應期。另一方面,從數據上也能夠體現這一點——薩里奇本賽季的場均禁區觸球次數比上賽季提高了1.4次,場均前場籃板球提高了0.6次。

有意思的是,在本·西蒙斯接過球隊組織核心角色後,布雷特·布朗教練沒有讓展示過組織前鋒屬性的薩里奇擔任第二陣容持球手,而是讓新狀元富爾茨去帶替補陣容。

一方面,由於布雷特·布朗教練對陣容配置的要求,薩里奇的身高、機動性更適合球隊陣容的四號位,他的無球跑位能力也更適合作為首發和恩比德、本·西蒙斯搭檔。或者這麼說,雙帝是76人場上的風向標,整體戰術資源都向他們側重,而薩里奇則處理更多細節。

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富爾茨的個人能力,在初入聯盟就獲得布朗教練的信任。尤其是當富爾茨復出後,就立刻把控了第二陣容的絕對控球權。

復出以來,富爾茨在場均15.7分鐘的出場時間內,觸球數就達到了46.7次,是隊內替補球員最高。在聯盟出場時間小於20分鐘的替補球員里,也是最高。

富爾茨也基本和本·西蒙斯錯開了輪換時間,富爾茨在第一節接近結束時出場,第二節中段再下場休息,然後在第三節後半段出場,第四節再打一點,接著被本·西蒙斯替下。這樣安排輪換的用意很明顯,布朗教練希望富爾茨能夠在本·西蒙斯不在場時,維持進攻端的強度

③:T.J.麥康奈爾當然是個好後衛,防守、突擊是他擅長的,但在支配球、帶動球隊方面,他和富爾茨有著質的差距。

在華盛頓大學打球時,富爾茨就展現了他通過個人進攻帶動隊友的特質,當時的富爾茨場均23.5分5.7籃板5.9助攻,很標準的雙能衛數據。而且更難可貴的是,富爾茨把他這項特質原封不動地從NCAA賽場上搬運到了更高級別的比賽中。

④:詹姆斯·哈登在亞利桑那大二賽季,也是進入聯盟前的賽季,個人數據為——場均20.1分5.6籃板4.2助攻。

當然,缺少投籃的富爾茨沒有在 NBA 賽場上打出大學時的統治力。但很有趣的是,布雷特·布朗在接受費城當地媒體球隊寫手Keith Pompey的採訪時,用了這樣一句話來評價富爾茨:

「即便他不投籃,也能影響 NBA 級別的比賽。」

富爾茨復出後,個人助攻佔球隊比例為41.5%,僅次於本·西蒙斯;他每場比賽平均有34次傳球,次數不多,但在這34次傳球中,能夠創造出4.5次助攻。而這個數據在聯盟的替補球員中能夠排到第10位,而富爾茨也是榜單前10中出場時間最少的。

還有,富爾茨每次傳球轉化為助攻的效率為13.2%,這個數字不算低了。而且,結合富爾茨的每場比賽的觸球數據,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他的打法——持球多、傳 「直接助攻」。

嗯,他的 「二次助攻」 數據為 0 。

如果為富爾茨挑選一個模板,那麼雷霆時期的詹姆斯·哈登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現在76人的陣容結構也和當時的雷霆非常相似,兩位核心——大帝和西帝,即戰力潛力兼具的首發陣容拼圖——薩里奇、考文頓。然後,第二陣容進攻核心,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富爾茨。

翻看2011/12賽季雷霆隊內的球權分配數據,威斯布魯克和杜蘭特的回合使用率都在30%以上,而全隊第三的是21.6%的詹姆斯·哈登。

現在的76人的數據結構大致也是這個情況,恩比德、本·西蒙斯佔了大部分球權,富爾茨則作為球隊第三持球點。但兩隊細節上還是有區別,比如本·西蒙斯和威斯布魯克不同,本·西蒙斯的打法對於 「球權數據」 會比較友好一點。而且,比起伊巴卡,考文頓和薩里奇都是有持球能力的球員。

和當時的詹姆斯·哈登一樣,作為球隊第六人讓富爾茨避免了和兩位首發核心競爭球權,保持了陣容的平衡;同樣,帶第二陣容也是對富爾茨的 「鬆綁」 ,充足的球權更是降低了富爾茨適應聯盟的難度。

不論是從建隊方向上,還是從富爾茨的個人角度上來看。作為 「76人的詹姆斯·哈登」 是當下最適合富爾茨的角色定位。

但這個角色匹配富爾茨的潛力么?這裡引用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一個網友的觀點,大概意思是:

職業體育不是玩遊戲,球場上的最優選擇大部分都是違背球員個人意願的。

非常到位,也非常認同。例如離開雷霆的詹姆斯·哈登,離開騎士的凱利·歐文。

進攻天賦點滿的新秀

說馬克爾·富爾茨是本屆新秀中進攻技巧最全面、最好的新秀一點都不誇張。在得分技巧的全面性和細膩度上,或許只有最佳新秀候選者多諾萬·米切爾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對於這個觀點,我傾向於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富爾茨在進入聯盟前,進攻天賦樹的技能已經點滿了。

「你可以看出他為什麼會被選作狀元。他的持球能力、行進間尋找空位隊友的能力都是原因。」 布朗說道。

雖然富爾茨本賽季給球迷提供的比賽樣本比較少,但作為雙能衛的經典兩板斧——突破、持球玩擋拆,富爾茨都在比賽中呈現出來了。

賽季至今,富爾茨場均9.8次突破,這個數據在新秀球員里可以排到第四。這也是他在華盛頓大學打球時拆解防守的最主要方式。

GIF

GIF

但更高級別聯賽帶來的對抗強度讓富爾茨暫時還不能達到以往的攻框效率,你也可以看出福爾茨在 finish 方面做得不算好——上籃完成率只有44.4%,36次出手有8次被封蓋⑤。而且每次反擊進攻的收益只有0.25分,進攻完成率只有16.7%。

⑤:同為本屆新秀的達隆·福克斯也存在攻筐效率不高的問題。但和富爾茨不同的是,福克斯的主要原因還是身材偏瘦弱,而從富爾茨的突破攻籃來看,他所展示的對抗很不錯,但 finish 的感覺似乎比較彆扭。影響富爾茨的更多還是對比賽、防守的適應性。畢竟賽季至今才打了10場比賽。

所以,富爾茨在76人打得比華盛頓大學時更像一個「組織後衛」,他更多是在利用個人能力帶動隊友完成得分,而不是直接完成得分。

就拿突破這項進攻手段來說,富爾茨賽季至今的場均9.8次突破,其中有4次是選擇分球,這項數據也是新秀球員中第三多;而突破中選擇傳球的比例佔40.9%,也只有鮑爾和特奧多西奇比他高,但這兩位球員並不是以突破見長的後衛。

GIF

富爾茨的場均3.3次助攻中,通過突破創造就佔了1次。另外,使用 「擋拆」 的能力也是我們評判持球型後衛支配球能力的一項關鍵要素,也是大多數雙能衛的助攻來源。

但富爾茨本賽季利用 「擋拆」 的次數很少,每場只有1.2次。但 「次數少」 不代表富爾茨不具備 「用好擋拆」 的能力。相反,他是一個非常擅於使用 「擋拆」 的後衛,這一點也可以從布朗教練的言論中體現。

在接受CBS的採訪中,布朗教練表明富爾茨是個懂得如何用 「擋拆」 的球員,並且也提到要讓富爾茨開展更多圍繞 「擋拆」 的進攻:

「我們會讓他更多參與到 『擋拆』 中,讓他嘗試去利用場上的中距離空間。」

「他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GIF

總的來說,富爾茨是個富有創造力的持球手。進攻技巧細膩而全面,不僅有面框技術,也有背打的能力。可以說,單論進攻技巧,富爾茨自進入聯盟起就已經比大多數現役球員要好。

而且富爾茨是一個技巧和身體素質兼備的後衛,雖然他在比賽中不常展示身體素質勁爆的那一面,但他的臂展、彈跳、爆發力都屬於平均水準以上。比賽中,這一方面更多是偶露崢嶸;富爾茨向外呈現的大部分是他出眾的節奏感和相對成熟的處理球選擇,這一點非常像哈登。

⑥:在 2018年3月30日 76人拿下老鷹的比賽後,當 NBC 記者 Jessica Camerato 問本·西蒙斯如何評價富爾茨在比賽中完成的一次快攻扣籃時,西帝給出了一句這樣的回答—— 「這傢伙的天賦太嚇人」 。

GIF

GIF

但要知道的是,現在的富爾茨不是 「完全體狀態」 的富爾茨,他的中距離、三分、罰球……關於投籃的技能都因為 「肩部傷勢而造成的肌肉記憶丟失」 變得詭異。

「有時候他在投籃出手時會顯得猶豫,這個問題是存在的。」 布朗也提到了富爾茨的投籃問題。

而翻看富爾茨肩傷前的投籃視頻,你也可以看出在肩傷前後是完全不同的出手姿勢。

GIF

(選秀前)

GIF

(受肩部傷勢影響後的罰籃)

投籃技能包的遺忘令他的無球能力被淡化,實際上在華盛頓大學打球時,富爾茨在無球狀態下的威脅不弱。就如同上述所說,他精通任何外線球員需要掌握的技巧,不論持球狀態和無球狀態。

但本賽季至今,富爾茨總共只有1次 C&S 出手。這也是布朗教練沒有讓他和本·西蒙斯混搭的原因之一,在場上同時擺出兩個 「毫無投籃威脅、需要球權」 的持球手你還想贏球?

第三帝星?

由這賽季76人的表現來看,「過程」 已經生效了,從戰績上討論,它們現在已經是東部第四好的球隊了。儘管它們的潛力還遠沒有完全兌現。

恩比德和本·西蒙斯奠定了這支球隊的基礎,大帝和西帝將這支球隊拖出了泥潭,並且引導這支球隊走到了季後賽的康庄大道上。

那麼,富爾茨呢?

如果僅論本賽季,那麼富爾茨的復出能夠讓76人成為一支陣容厚度更好的球隊,富爾茨+第二陣容的搭配也讓76人在季後賽的舞台上更有底氣。他更像是76人的季後賽奇兵。

但如果我們把討論的範圍放寬到建隊策略上,那麼,富爾茨是76人的第三位核心,這個核心倒不是像恩比德和本·西蒙斯式的球隊基石,而是提升陣容層次感、豐富戰術選擇的寶石。

是的,就像雷霆時期的詹姆斯·哈登一樣

⑦:抱歉又拿哈登來舉例,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像了。

在前面的內容說了——「詹姆斯·哈登式的第六人」 是富爾茨當下的最佳選擇。

同樣,這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當富爾茨成長起來後,他還能接受 「第六人」 的角色定位么?

當然,當富爾茨記起怎麼投籃後,76人也可以開始嘗試富爾茨、本·西蒙斯、恩比德的搭配。富爾茨雖然是持球手,但不是粘球的球員,這一點也和朗佐·鮑爾也有點像,他有足夠的無球能力支撐首發陣容的要求。

不過這都是後話。

最後提一下,這支76人的天賦的確太讓人羨慕了,用 「天賦差不多要溢出」 來形容也絲毫不過分。比起三少時期的雷霆,這支76人的三位帝星天賦一點也不吃虧。不僅如此,它們積累了一批更好的拼圖球員,而且是一批能夠和三位帝星共同成長的拼圖球員。所以,完全體的76人或許會更有統治力。

對,就這麼說。不怕打臉。

「那之前的新秀報告怎麼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范特西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如果季後賽今天開打:看點現在都到西部那裡了
NBA月度新秀報告:落選新秀特輯

TAG:范特西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