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了救天下,你願意拔自己一根毫毛嗎?

為了救天下,你願意拔自己一根毫毛嗎?

我們現在形容一個人很摳門,常用「一毛不拔」這個成語來諷刺他,是說這個人從來不願意犧牲自己的一點小利益來為大眾謀福利。然而你可知道,「一毛不拔」背後還有一個道家典故

「一毛不拔」,源自於道家先賢楊朱和他人的一段對話。《列子》中記載:墨子弟子禽子問楊朱說:「取你身上一根汗毛以救濟天下,你幹嗎?」楊子(即楊朱)說:「天下本來不是一根汗毛所能救濟的。」禽子再三追問,楊朱不再回答。然而禽子卻四處宣揚說,為了救天下,楊朱連一根毫毛都不肯拔,真的是「一毛不拔」。

單純從這段語境來看,楊朱不拔一毛救天下的行為是自私自利的。在百家爭鳴的時代中,楊朱提倡重生的思想,而墨家是提倡兼愛的,所以在愛別人還是愛自己之間二者不可避免地要產生矛盾。但我們再來分析楊朱的邏輯,不拔一毛救天下的行為真的是可恥的嗎?

拔一毛利天下這個命題很顯然是不成立的。一毛是一人的一毛,眾多的部分組成整體,一人是天下的一毛,眾多的人組成整體的天下。對於個體的人來說,一身即天下,拔一毛即傷害天下,從天下來說,天下是天下人組成的,天下人是天下的一毛。拔一毛之一毛,即是傷天下之天下人,即天下有傷。故,拔一毛即是害天下,何利之有?拆完東牆補西牆,天下無有安時,即拔即傷,即傷即需利之。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只有明聖道的人才知道這個道理,還天下人於天下是老子一直倡導的思想。而把天下當成自己的私器的人,只會讓天下人為一個人的利益著想,而不在意百姓,視百姓如一毛,殘民暴物,這個是服文采、帶利劍的非道之竊賊。掌握天下的人責任在於利益蒼生、利益每一個組成天下的百姓個人,即楊朱所謂「一毛」;而不是要求天下人利王侯一人,更不是為了利益某個人而把蒼生置於水火之中。

古人利天下,不傷害天下,在於隨順自然,不干涉,個人意志不強加於別人身上,上下相安,利人而不自傷。楊朱全性保身,非不利人,因為利人未必一定是犧牲自己傷害自己為前提,利人而不自傷是境界,不是自私。

有道的真人如大鵬翱翔的逍遙,物不能傷,因其賤物重身;如鼴鼠飲溪只取飽腹,定乎榮辱之境,達於名實之辨。不以得天下為得,在於自得;其於天下無所取,於物資無所求。因懂得自得自足,所以才能逍遙無礙。聖人不以自傷作為利天下的基礎或者保障,利人而不傷。只有達到每一個天下人的自保自安,才有真正意義上的利人、利天下。

而在那段典故中,禽子一再追問楊朱說:「假使能救濟的話,你幹嗎?」楊子不吭聲。這並不是否認,而是覺得這樣的問題根本不可理喻。後來孟孫陽對禽子說:「子不達夫子之心」,意思是你不懂楊夫子的心在表達什麼啊!楊子這個不吭聲,其實這是大人對鑽牛角尖的小孩子的無語無奈啊!可憐世人總是用自私自利的標準去評判「以百姓為芻狗」的聖人,難免會發現聖人所作所為處處不合於規則,於是乎便要對其臭罵一頓,一時間覺得自己比聖人還要高出幾分,這份自滿自足的榮耀感至今仍是許多人修行的羈絆!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希望生活逍遙自在?其實你已經具備了道系的內涵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