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黑齒梵志神通廣大,他不僅可以上天入地,而且還能夠預知未來。當他看到自己就只有七天壽命的時候,很是苦惱,因為儘管他能夠預知後事,但是卻不能夠幫他解決生死的問題。

最終他想到去尋求佛陀的幫忙,於是他就摘了兩株合歡梧桐花去拜見佛陀,希望佛陀能夠拯救自己的性命。當他將自己的來意告知佛陀之後,佛陀便對他說:「放下吧!」於是虔誠的黑齒梵志就趕忙將左手的合歡梧桐花放下了。此時佛陀又說:「放下吧!」於是黑齒梵志又趕緊將右手拿著的合歡梧桐花放下了。剛放下,他抬起頭來望著佛陀,只見佛陀微微一笑又說:「放下吧!」

此時的黑齒梵志不禁感到很困惑,他明明已經將兩手拿著的兩株合歡梧桐花都放下了,身上也已經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了,佛陀還說放下,他是想要自己放下什麼?

佛陀見黑齒梵志一臉茫然的樣子,語重心長地解釋道:「梵志,我並不是讓你將手中的花放下,而是讓你將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都放下,放到最終乾乾淨淨沒有什麼可放的地步,如此一來你也就放下生死之患了。」黑齒梵志聽到這裡,頓悟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諦。

南懷瑾先生說過,現代人之所以這麼累,就是因為內心裡計較的東西太多了,忍不住、讓不了、總計較,所以心苦、心累,人就會特別累。而一旦放下,那麼人就會進入另一個境界當中。放下慾望,人便輕鬆;放下執迷,人便洒脫;放下惡念,人便如佛一般善良。

佛總是教導我們放下,並不是放下手中的任何東西,而是放下心中的所有東西,只有這樣才能夠放下怨恨、焦慮、擔憂,放下一切源於執著的東西。所謂的屠刀,也並不是我們常說的屠夫手中的那把有形的刀,確切地說是我們對生死煩惱、五欲塵勞的執著。

很多人都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感到不解。難道做到了像「放下屠刀」這麼簡單的事情,就真的能夠使我們立刻成佛嗎?很顯然不是這樣的。如果是那樣我們身邊豈不是處處都是佛?要知道,佛說這句話並不是要我們僅僅放下手中的怨恨、殺生的屠刀,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放下內在的殺心、內在的惡念。

佛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將心中所有惡念轉化為善念,將手中殺生的力量轉化為普度眾生的力量,那麼你胸中的那顆心也就與佛心無異了。

這也就如同佛教所認為的,世人皆有佛性,如果作惡之人能夠棄惡從善,同樣也能夠成佛。所以說,我們這些凡人與佛之間並不存在什麼絕對無法跨越的鴻溝,重要的對內心的把握,如果放下了心中的怨恨,佛就在你的心中。

真正地放下內心對一些惡念的執著,這要比放下心頭喜歡的一件寶物還要困難,他需要的不僅僅是割捨的勇氣,更是對自我的反思、反省,對世事的洞明覺悟,對人生的達觀豁達。

很多人說自己能夠放下,但仍然會動不動就產生怨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沉重的怨恨對自己對別人都是無益的,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我們也都能夠意識到「怒火欲水」之害。明明想控制,卻在怒火上來的時候又很難一下子控制得了。憤怒之心如兇猛的火焰,一旦燃燒起來不僅會燒傷別人也會灼傷自己,要想控制自己心中的邪欲,就要在恨火剛起的時候就趕緊撲滅。

要想放下手中恨念的屠刀,就要有抵制怒氣和慾念的決心。消除心中怒火的方法就是發自內心的覺悟和反省,在生氣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到底心中的怒氣和慾念是怎樣發生的。只有知道怒火的源頭,我們才能夠「對症下藥」,知道該用什麼方法才能夠抵制這憤怒和慾念。

恨從心生,佛亦由心生,所以我們要想平息怒氣就需要依靠自己的內心。內心的認識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同樣的一件事情在佛的心中波瀾不驚,在我們的心中卻翻江倒海,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心境的不同。同樣是一顆心,有些人在令人憤怒的事情面前不知道反省,為了爭一口氣最終導致自己身敗名裂;而有些人儘管不能夠保證自己不生恨人之心,但是他們卻往往能夠在做出錯誤的行動前反省自己,重新冷靜地審視一件事情。如此一來,他們不但可以保全自己的名聲,還能夠令對方自慚形穢。

當怒火和怨恨湧上心頭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理智斬斷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一切不理智的事情,以自己的毅力和心胸把這種怒氣和怨恨控制住,讓自己可以在不公平的世事面前獲得一個輕鬆愉快與寧靜的心境。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毫無噁心地走向此後的暢快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中華 的精彩文章:

論心不論跡
自傘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TAG:夢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