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讀《論語》2.7:漢文帝親嘗湯藥,孝父母重在養心

善讀《論語》2.7:漢文帝親嘗湯藥,孝父母重在養心

《為政篇第二》7

【原文】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現在的孝,只是指能養父母。然而,犬馬也都能有人養。因此,若不尊敬父母,那與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注釋】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春秋末期吳國人,比孔子小45歲。子游以知禮名世,與子夏、子張齊名,為孔子晚年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敬」在這裡是指尊重、尊敬。

【評析】

通過子游問孝,孔子在本章中闡述了怎樣才算真正的孝養父母。

孝養父母實際上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養身,二是養心。而養心重於養身。

所謂養身,就是供養衣食住行、健康醫療之類,是謂「養」;所謂養心,就是尊重、體貼、關心、愛護之類,是謂「敬」。

那麼養身需要做到什麼程度呢?孔子的學生子路也曾有這個煩惱。《禮記?檀弓下》中就記錄了孔子師生如下的對話:

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

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斯之謂禮。」

子路因家貧乏財,不能盡情奉養父母而煩惱。孔子怎麼點撥他呢?孔子說,哪怕是蔬食薄葬,只要儘力讓父母開心就是盡孝。在物質方面,只要跟你擁有的財富相稱就算合禮。成語「菽水承歡」即典出於此。

可見,與養父母之身相比,養父母之心才是更高層次的孝。《禮記》中曾子的一段話也表達了類似的含義。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求層次理論」中,將人類的需求分成以下五層:

第一層次,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層次,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層次,情感和歸屬的需要;

第四層次,尊重的需要;

第五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

經過對照我們發現,衣食住行、健康醫療之類屬於第一和第二層的需要;體貼、關心、愛護屬於第三層的需要;而尊重則上升到了第四層的需要,這已經是外界所能滿足的最高級別需求了。

由此可見,孝養雙親,重在養心。要讓父母感到被尊重、感到喜悅和安慰。這與西方文化中的「Honor your parents」是有相通之處的。

【歷史人物】為政以德、孝治天下的漢文帝

漢朝倡導「孝」治天下。除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外,漢代皇帝都以「孝」為謚號,稱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都表明了為政者對於孝道的推崇。

漢文帝劉恆因為是庶出,所以從小並不被重視。而且其生母薄姬也不見寵於劉邦,因此母子兩人一直遠離權力中心,相依為命。劉恆8歲被封為代王后,生母薄姬也跟隨他一起住在封地,因此劉恆與母親感情深厚。由於遠離宮廷鬥爭,接近下層百姓,劉恆也因而養成了寬厚仁慈、勤勉節儉的性格,尤其以事母至孝聞名天下。他總是傾心侍奉母親,儘力讓母親感到快樂和滿足。

然而薄太后身體虛弱,時常患病,有一次連續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漢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後便衣不解帶地陪伴在母親的病床前,還親自給母親煎湯熬藥。喂母親服藥前,他總要先親自嘗一嘗,看看湯藥燙不燙。自己覺得溫度差不多了,才給母親服用。在那些日子裡,漢文帝常常徹夜陪伴在母親身邊,看到母親睡了,自己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三年後,母親的身體終於康復了,他卻由於操勞過度累倒了。

漢文帝用溫情、體貼侍奉母親的行為,就是養父母之心的「大孝尊親」之舉。

在漢代帝王中,漢文帝是最勤勉、最節儉的一位。他要求皇后親事蠶桑;他寵愛的嬪妃,衣裙上連刺繡都沒有。

文帝自己也身體力行,一件衣服要穿好幾年;宮殿是舊的,也不裝修;苑林是小的,也不擴建。有一次好不容易想要建個露台,一問要花「百兩黃金」,就皺眉說道:「這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財產了,太奢侈了,不建了」。

文帝對農業非常重視,認為農業是天下的根本。為了勸農耕種,他在春日親自扶犁耕地,以作表率。他還大幅度減輕徭役,並在公元前167年,即文帝十三年,免除了農民的賦稅,贏得萬民稱頌。

在文帝以身垂範的帶動下,朝廷大小官員皆以勤政、節儉自律。

古代刑罰中有多種肉刑,亦即殘害身體的刑罰。比如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漢文帝認為這樣的刑罰太過殘忍,一旦受刑就成為殘疾人,根本沒有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文帝說:「肉刑太殘忍,改為笞刑和杖刑吧。」於是肉刑就被廢除了。可是,執行笞刑和杖刑的人,又往往下手過重,常常把人打死。文帝知道後就說:一次打三百下甚至五百下,量刑太重了。打三、五十下就行了,不要打死人。

而當時的連坐法最不公平,一人犯罪,其家族成員一起受罰。或被處死,或淪為奴隸。文帝天性仁厚,認為連坐法不合理,便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堅持廢除了連坐之法。

由於常年勤政,積勞成疾,漢文帝年僅47歲就病逝了。

文帝為政以德、孝治天下,使得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社會風氣也日益改善。文帝不僅與其子景帝開創了「文景之治」的輝煌歷史,也讓自己名垂青史。

儒家倡導以孝成德,以德為政,以政為仁。這一仁道踐行模式在漢文帝身上得到了相當完美的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 的精彩文章:

養生家石天基的益壽觀:養心六常存 飲食講六宜
走進養心殿,看大清的家國天下

TAG:養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