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譚人鳳與黃花崗起義——紀念黃花崗起義107周年(一)

譚人鳳與黃花崗起義——紀念黃花崗起義107周年(一)

原標題:譚人鳳與黃花崗起義——紀念黃花崗起義107周年(一)



譚人鳳(1860-1920)

黃花崗起義是同盟會發動的一次意義重要的起義。譚人鳳不僅是黃花崗起義的主要籌劃者和重要參與者,為起義的籌備和發動作出了積極的努力,而且還是黃花崗革命精神的宣傳者和踐行者,為建立和鞏固民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同盟會成立後,就把策劃武裝反清起義擺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持續策動反清武裝起義。對於這些武裝起義,譚人鳳歷來是積极參加,幾乎無役不從,先後參加了萍瀏醴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河口起義。這些持續不斷的反清起義雖然沒能成功,但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統治者,動搖了清政府封建專制統治的基礎,教育了廣大人民群眾,積累了鬥爭的經驗,擴大了革命的影響。


河口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於1909年10月在香港建立南方支部,作為指揮南方革命的總機關,並策划了廣州新軍起義。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不久,孫中山致函黃興,提出在廣東再次起義的意見。5月,黃興復函孫中山,贊成再次籌划起義,並強調新的起義「廣東必可由省城下手,且必能由軍隊下手」。

6月,孫中山化名到日本與黃興、趙聲、宋教仁、譚人鳳就起義交換了意見。是年秋,孫中山又約黃興等人到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再次商討起義計劃,決定舉全黨之力,以新軍為主力,在廣州再次舉義。同時鑒於新軍有槍無彈,難於首先發動的情況,又決定選擇敢死之士500人作為「選鋒」,潛入城內首先發難,破壞省城重要機關,佔領軍械庫,然後迎接新軍入城。計劃初步確定後,孫中山、黃興等人分頭為起義籌款。籌款有著落後,黃興於1911年1月18日到香港成立統籌部,以黃興、趙聲為正副部長,籌划起義的各項工作,並電邀尚在日本的譚人鳳赴港共商大計。



廣州黃花崗起義指揮部


譚人鳳接電後即派謝介軒、劉承烈先去湖南準備,自己則於2月4日抵達香港。譚人鳳抵港後,即與黃興、趙聲等人研究起義的詳細方案,最後確定,廣州得手後,黃興率一軍入桂,趙聲率一軍入贛,譚人鳳率一軍入湘。譚人鳳汲取對以前起義失敗的教訓,對黃興、趙聲說:「南京之事,向謀之矣。若兩湖居中原中樞,得之可以震動全國,控制虜廷;不得則廣東雖為我有,仍不能以有為。願加以注意,俾收響應之效。」黃興早有「雄據一省與各省紛起」的想法,覺得譚人鳳言之有理,便問其方法。譚人鳳說:「今居正、孫武二人,日夕為武昌謀,惟缺於資,不能設立機關,以張大其勢力。兩湖同志甚多,以缺於資,不能為進行之部署。誠能予金以分給於兩湖同志,則機關一立,勢力集中,廣東一動,彼即響應,中原可計日而定。」黃興、趙聲二人贊同譚人鳳的意見,即交譚人鳳5000元,派其前往長江流域各省聯絡響應廣州起義事宜。


2月上旬,譚人鳳以香港統籌部特派員的身份自香港來到上海,交給南京九鎮派往上海設立機關從事聯絡活動的鄭贊丞3000元,囑其負責辦理蘇、浙、皖、贛的聯絡事宜;然後又於23日來到武漢,召居正、孫武、楊時傑、劉英、查光佛等到旅舍商議湖北響應計劃,並給居正600元、孫武200元作為活動經費。接著,譚人鳳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長沙,召集謝介軒、劉承烈、曾伯興等人密議響應廣州起義事宜,並留下700元作為湖南的活動經費。然後,譚人鳳又赴上海促宋教仁與其同往香港,共同籌划起義事宜。

譚人鳳此次聯絡長江流域革命力量,歷時1個多月,對於該地區革命勢力的形成、壯大和武昌首義的發動、湖南的首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後來,黃興對譚人鳳此次聯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譚先生身體多病,此時亦冒險力疾至鄂」,「長江之聯絡則為譚人鳳。譚曾親至漢口、長沙各地實行聯絡,皆極表同情」。他還曾對湖南革命黨人說:「譚君人鳳來湘,賴諸君子幫同聯絡,遂組成一軍界革命團體。」


譚人鳳偕宋教仁抵港後,參加起義的各路黨人已先後到達,他們當中有林時爽、林尹民、林覺民、陳與燊、喻培倫、林覺民、方聲洞、李文甫、李恢、周來蘇、熊越山、何曉柳、熊克武、但懋辛、宋豫林、石雲、李燮和、陳方度、胡國梁、柳聘農、劉歧山、方漢臣等人,一時「文武趨蹌,頗有風雲際會之盛」。一切籌備基本妥當後,統籌部於4月8日在香港召開會議,決定4月13日發動起義,由趙聲、黃興任起義軍正、副總指揮,指揮「選鋒」800人(初定500人,後增至800人)分為十路同時進攻,並派人放火。但在4月8日卻發生了意外情況,同盟會會員溫生才獨自行動刺殺了廣州將軍孚琦,吳鏡也在運炸藥時被捕。清吏下令對廣州實行全城戒嚴,四處搜捕革命黨人。鑒此,黃興決定推遲起義。


到了4月中旬,黃、趙以不便再緩,乃集同人開全體會議,鑒於清吏在城內搜捕革命黨人,各路前來參加起義的人數銳減,黃興臨時決定將原定10路進攻計劃改為由黃興率一路集中力量攻打總督衙門;由趙聲率一路攻提督署,由胡毅生率一路攻將軍署,由姚雨平率一路攻小北門,由張醁村率一路攻龍王廟,由陳炯明、朱執信率一路攻旗下街及督練所警察署。對於黃興這樣安排,列席會議者數十人,無異議。但譚人鳳卻提出意見。他認為,第一,「當有一人居指揮調度地位,不應同告奮勇」;第二,眾多「選鋒」,「語言不通,街道不熟,合則勢力大,分則窒礙多」;第三,「廣州將軍孚琦已死,其署與督練處無關重要」;第四,「往歲之敗,由李准握有重大兵權,所當注意者李准而已,不如先日將李炸斃。次日合擊總督署,趙(聲)率新兵由城外夾攻之,較為妥當」。黃興聽後則說:「將軍被炸後,擱誤及月余,今若先炸李准,城內益加戒嚴,不又將遙遙無期乎?」譚人鳳答道:「同志先時人城,隨時可發,何恐他戒嚴?」爭論者久之,黃興挽譚人鳳入別室說:「此是久定之計劃,同志視吾輩之勇怯為勇怯,請勿再持異議,免同志生恐怖心。」至此,譚人鳳「只得默爾息,然心固大不以為然」。黃興最後決定 4月26日(三月二十八日)發動,並「囑各率所部臨期前一二日入城」。



黃興部署起義(水粉畫,攝自三二九起義指揮部紀念館)

4月23日,黃興潛入廣州,在兩廣總督衙門附近設立指揮部。24日,參與起義的300多人先後到達廣州。胡毅生、姚雨平、陳炯明稱城內加緊戒嚴,且起義所用的槍支也不能按期運到,請求改期。黃興無奈,被迫臨時決定起義延遲一天,下令將已到各同志撤離廣州。26日,黃興又電催各同志趕往廣州,因先夜有巡防兵兩營入城,姚雨平謂其已經運動成熟。趙聲、胡漢民接到此電頗惶駭。因香港尚有薄荷槍300餘支,趙聲主張率同志帶往,上岸時倘被檢查,即開槍攻擊。胡漢民則以彼此不接頭,必誤事,便請譚人鳳先往廣州聯繫,要求「無論如何必須壓住一日」


譚人鳳立即起程於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中午趕到廣州,因不知黃興住所,找不到黃興,便走訪陳炯明。見面後,陳炯明倉皇告訴譚人鳳:「不得了!毅生、雨平均無備,余亦僅有七八十人,克強人數不滿百,刻將出發,奈何?」譚人鳳問:「何不諫阻?」陳炯明說:「已極力阻之矣,其如不聽何!」譚人鳳即請其派人送他去見黃興。譚人鳳見到黃興時,見其「裝束已妥,正在分發槍彈」,便請其休息片刻,要求兩人談一談,黃興不聽。譚人鳳又根據各情形勸阻之,黃興頓足說:「老先生毋亂軍心,我不擊人,人將擊我矣。」譚人鳳「見其狀類狂癇」,於是對林時爽說:「各方面均無備,香港同志與器械尚未來,何所恃而出此?」林時爽說:「先生知一未知二,現有防兵兩營表同情,一切可不靠矣。」譚人鳳問:「防營可恃乎?」林時爽答道:「已接頭兩次,決無虞。」譚人鳳乃整裝,向黃興索槍,黃興這時平心靜氣地對譚人鳳說:「先生年老,後事尚須人辦,此是決死隊,願毋往。」譚人鳳斥之曰:「君等敢死,余獨怕死耶?」黃興知譚志不易奪,乃以兩槍與之。譚人鳳接槍後心急誤觸槍機,砰然一響,幸未傷人。黃興嚇了一跳,急忙將譚人鳳槍奪去,連聲說:「先生不行,先生不行!」即派人把譚人鳳送到陳炯明家。譚人鳳此時非常慚愧,不得不怏怏離開。



黃興率眾直撲兩廣總督衙門(水粉畫,攝自三二九起義指揮部紀念館)

是日下午5時30分戰鬥打響,黃興率領120多名革命黨人,足蹬黑膠鞋,臂纏白毛巾,持槍負彈,吹響螺號,由小東營五號機關出發,直撲兩廣總督衙門,總督張鳴岐翻牆逃跑,黃興帶人放火燒了總督衙門,然後衝出來,正碰上了水師提督李準的隊伍,雙方發生激戰,林時爽等人飲彈身亡,黃興被打斷兩根手指。隨後,黃興將所率部隊分為三路,一路攻打小北門,一路攻打督練公所,黃興親率一路接應防營。攻打小北門的一路很快遇到清軍,與其激戰一夜,最後在突圍時,領隊徐維揚被俘。攻打督練公所的一路以喻培倫為首,遭遇防勇後改道攻擊龍王廟,後來被清軍圍困在一家米店內,喻培倫在突圍時被俘。黃興所率一部在途中遇到了溫帶雄帶領的巡防營起義軍,但因為巡防營的人為方便進城沒有戴約定的白巾,黃興的部隊以為是敵人,便開槍射擊,雙方發生槍戰,黃興且戰且前,直到最後剩下他一個人才避入—家小店改裝出城。此次起義由於寡不敵眾,林時爽、方聲洞、陳與燊、林尹民等人飲彈陣亡,喻培倫、林覺民、宋玉琳、李文甫等人被俘後堅貞不屈,英勇就義,僅黃興與少數同志脫險。起義終告失敗。起義失敗後,廣州革命志士潘達微多方設法,收殮此役犧牲的72位烈士遺骸,葬於廣州城郊紅花崗,並改紅花崗為黃花崗。因此後來此役就被稱為黃花崗起義。



起義軍浴血奮戰(水粉畫,攝自三二九起義指揮部紀念館)


這次起義是中國同盟會集中全黨人力、財力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起義,也是在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進行的一次最為悲壯慘烈、同盟會精英犧牲最多的戰鬥。對於這次起義,孫中山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譚人鳳作為此次起義的主要籌劃者和重要參與者,為起義的籌備和發動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待續)


(原載:《邵陽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鄧說史 的精彩文章:

護國元勛蔡鍔傳奇之四十七:東瀛求醫(二)
護國元勛蔡鍔傳奇之四十五:恢復共和(二)

TAG:老鄧說史 |